注意了!身體不適,很可能是你養生「養錯了」

  • 養生切莫盲目模仿

日前,網友“憨豆小夥”發帖說,他特別注重養生,平時會留意一些健康科普方面的資訊,然後堅信不疑地嚴格執行。最近半年,他總是口乾舌燥、吃飯時舌頭感覺很疼痛。於是,他去一些醫院檢查,卻沒有檢查出個所以然。他想請諮詢下專家,他到底是得了什麼病,為什麼自己這麼注重養生,身體反倒出了問題?

@“一顆小青菜”:總是感覺口乾舌燥,會不會得了“乾燥症”?

@“天天快樂”:一知半解的養生真的很可怕,會不會物極必反,所以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的症狀。

@梅麗俊(江西省中醫院綜合門診副主任中醫師):這位患者來就診時,我看了下他的舌頭,把我嚇一跳,彷彿就像一塊旱地,幾年沒澆過水一樣。

原來,“憨豆小夥”體形偏胖,經常會覺得睏倦、身體沉重,大便稀溏,舌苔厚膩。對此,他認為自己體內有“溼”。兩年前,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祛溼”計劃,然後開始頻繁吃薏米粥、茯苓皮等健脾利水的食物,直至出現以上症狀。

其實,這是損傷到人體津液了。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之一。津液中含有營養物質,對人體有滋潤和濡養的作用,如果人體津液長期不足,會有生命危險。

現代人說到“溼氣”,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與“脾”有關,那麼祛溼就要“健脾利水”,這其實是片面的觀點。事實上,人體水液代謝的調節由多個臟腑共同完成,“溼氣”的產生不僅與脾、肺、腎關係密切,而且與肝有著莫大的關聯。

現代人生活、工作、精神壓力大,如果思慮過多,情志不遂,就容易肝氣鬱結。人的五臟五行相生相剋,肝五行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主生髮,如果疏洩不利的話,就會影響到脾的運化。從西醫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肝功能不好的話,那麼他的消化功能往往也不是很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往往不能單純的健脾利溼,而要從“疏肝”入手,兼肝陰虛的還要佐以養肝陰,兼脾陽虛的還要溫脾陽等。

同樣是“疏肝”和“清熱利溼”,根據“溼氣”產生的原因及患者體質的不同,調理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原因沒有找對,又使用了錯誤的調理方法,反而對人體有害,說嚴重點,甚至是在“養病”。因此提醒市民朋友,切不可盲目養生,如果身體出現不適,最好尋求專業醫生指導。

對待養生,大家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要過度模仿。平時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來養生,莫要違背。比如,“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生病。”夏天人長期待在空調房,就容易生病,就是這個道理。根據節氣吃時令蔬菜瓜果,少吃反季節的食物。此外,要保持心情愉快,規律作息,健康生活。 (吳舒琴/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