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了凡四訓》比《易經》高一個層次!

無限歸於我


你都覺得了,我們還能攔著你嗎?

但我借這個機會給少數不明白的人普及一下這兩本書的異同。

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啥,該書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家教書,是袁了凡寫給他兒子,勸誡子孫後代積德行善的一本書。

難易度:★★ 因為是勸世文,文字比較淺顯,具有一定古文閱讀能力的人都能讀懂。

適用對象:★★★ 適用大多數信仰神仙、佛菩薩的人,以及信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普通人。

作用:★★★ 如果真的能照著袁了凡的方法去做,最起碼可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善良的人,除此以外想著靠這個積德最後天上掉餡餅一夜致富的,恐怕是找錯了門路。有句話不知道你聽沒有聽過:“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不是說大家都應該殺人放火,而是很多沒有下限、沒有底線的人,確實更容易聚斂財富!)

《易經》

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難易度:★★ ★ ★ ★ 《易經》成書於2000多年前,用的都是非常深奧的文言文,一般人不經過深入的學習,基本上都看不懂。而且由於語言太過於精煉,對後來的學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同一句話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解釋。

適用對象:★★★★ 有句話怎麼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治國理政的人從裡面能學到治理國家的道理,平民百姓從中能學到修身立命的道理,占卜算命的術士能學到占卜算卦的道理,一句話對所有人都適用。

作用:★★ ★ ★ ★ 真正學會易經的人,能知過去將來,能洞察宇宙萬事萬物的奧秘,大能治國平天下,小能修身養性長生久視。但是也有一點,《禮記·經解》有句話說:“易之失在賊“,意思是說學易經沒學好的人,會學到不好的一面,利用易經的知識來操弄人心人性,這種人就很可惡了。

怎麼樣,無論是《了凡四訓》還是《易經》,都可以學,但是都不可以人云亦云的學習,因為無論怎麼樣的知識,自己不消化不理解,只會帶來反面的副作用!


談者無語


胡扯!《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

伏羲是8000年前原始社會末期中華文化的開山鼻祖——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不僅是群經之首,而且是群經之始,是諸子百家的開端,是西周文化、儒家文化的源頭。將《易經》列為六經之首、七典之首、九經之首、十二經之首及十三經之首,是一個思想文化逐漸沉澱的過程,是史學家、思想家等人達成了共識。換而言之,《易經》作為承載著中國人“經典思想”的經典,成為形成中華民族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共同“思想寶庫”,即《易經》是一部承載著中國人優秀思想的原典,正是這個源頭活水,才孕育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

文王、周公是3000年前奴隸社會中期伏羲文化的承前啟後的繼承者、實踐者、開拓者,西周文化是伏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說,西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河流;孔子是2500年前奴隸社會末期西周文化的承前啟後的繼承者、實踐者、開拓者,儒家文化是西周文化的繼承發展,因此說,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是伏羲文化、西周文化的集大成者。

《易經》是連接伏羲文化、西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紐帶,因為《易經》是集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大聖人之力不同時期共同完成的一部集占卜預測與哲學理論為一體的古老著作。伏羲創作了先天八卦,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六十四卦,並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孔子撰寫的《易傳》十篇,將《易經》由一部占卜之書變為一部哲學、社會科學鉅著,並倡舉義理,對易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使《易經》成為儒學經典。

《易經》是由伏羲氏畫八卦,發現八大自然現象,根據自然現象內涵造出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個大字。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個自然現象,併為六十四個自然現象命名,命名是根據自然現象內涵。孔子作易傳把易經註釋內涵,把易經六十四個自然現象融會貫通為社會生活常理。因為《易經》的易傳說的全是宇宙自然,所以,伏羲、文王、孔子三人的思想完全一致。

綜上所述,

伏羲文化是中國文化毫無疑問的總源頭。有人說,中國文化的源頭是道家文化,理由是黃帝和老子的文化是同一根源,一脈相承的道家文化,也叫黃老學派,已經存在5000多年了。還有人說,儒釋道才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儒家文化距今已經2500多年,佛教文化傳入中國距今1800年。道家文化距今5000年。這些文化產生的時間不一樣,怎麼可能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呢?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三個文化之間沒有先後繼承關係,各有各的獨立思想體系,怎麼可能共同成為中國文化的源頭呢?

幾千年的社會發展實踐證明,上述觀點根本不成立,中國文化的唯一源頭就是產生於8000年前的伏羲文化,距今3500年的西周文化是伏羲文化的直接繼承者、實踐者、開拓者,距今2500多年的儒家文化是伏羲文化、西周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文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國家的指導思想。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僅僅是中國文化的支流文化,從來沒有融入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化,更不可能成為國家的指導思想了。

程朱理學是儒釋道的大雜燴,完全偏離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特別是“存天理、滅人慾”的荒謬思想完全背離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實質“存仁義、滅貪慾”的核心思想!儒家文化認為:食色,性也。飲食男女是人的本能、本性、天性,怎麼可以滅人慾呢?按照儒家思想,人慾是滅不了的,只能滅超出人慾的貪慾、貪婪!朱熹本人是既奸尼姑又扒灰的齷齪小人,他的謬論“存夭理、滅人慾”就變成“存我的天理、滅你的人慾”!朱熹自己也變成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偽君子!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儒家和法家才是真正的主流思想,也是具有絕對支配地位的主流思想。如果進一步考慮所謂法家其實是從儒家哪裡派生出來的一個流派,那麼可以毫不擴張的說整個中國的思想史,就是儒家的思想史和發展史。這一點的關鍵是儒家思想的入世主張,以及處處面向中國實際,注重社會實踐的思考和主張。孔子和老子在世時,都不太得志,但是後來的道家,只能歸宿到深山裡面,繼續他們形而上的哲學思考,而儒家則走上了殿堂,不僅被“獨尊儒術”,維繫了大一統的中國天下,甚至把孔子尊為中國文化的象徵,歷盡無數次的打倒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選擇。

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文化是不朽的文化,中華文明是輝煌的文明。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而又繁榮興盛的發展之路,凝練出具有世界意義的中華文明傳統與中華民族精神。這些對於當代中國、當今世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知識普及與價值觀傳遞相結合、課堂講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國內普及與國際傳播相結合。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植於民族文化基因、落實到社會現實生活,不斷強化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從而增強其在當代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倫理道德觀念和精神價值追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感召力,在凝聚共識方面有著巨大作用。我們應立足世情國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今天,社會思想潮流日新月異,文化發展正經歷著深刻變化。這更加要求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在當代仍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新輝煌,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董海發



先說《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袁了凡寫給子孫後代的家訓。指導子孫修身行善的一本書。

《了凡四訓》的地位類似於《顏氏家訓》和《朱子家訓》。

這三部家訓裡,唯一讓我銘記的獨到之處,並非《了凡四訓》,而是《顏氏家訓》:

子女遭受繼母虐待,從古至今,傳承不息。舜被繼母虐待,繼母和弟弟幾次欲致瞬於死地。機智的舜一次次逃過劫難。在《顏氏家訓·後娶》中,就記載了曾子不續絃的事蹟。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毀之,伯奇遂遭放逐。

曾子妻死,謂人曰:“吾不及吉甫,子不及伯奇。”於是,終生不續絃。

王駿喪偶,亦謂人曰:“吾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

曾子開創了謹慎續絃思想的先河。這是保護未能年人免遭虐待的具體實踐和有效措施。也是慈父的必備條件。父母有慈,兒女有孝。


再說《易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歷經數千年創作而成,被譽為群經之首。

《周易》的創作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卦畫的產生;卦爻辭的產生;《易傳》的產生。一般認為,伏羲作八卦的卦畫;文王六十四卦的卦畫和卦爻辭;孔子作易傳。據文史專家的研究表明,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而《易傳》主要作者是孔子,後又經其弟子補充。即便爻辭確實是周公所作,而文王乃周公之父。周公將授自父親的爻辭補入《易》。稱卦辭和爻辭均為周公所作,也不為過。同樣孔子傳《易》於弟子,弟子們將孔子所授之精義補充進《易傳》,補充的內容亦是孔子之言。說《易傳》為孔子所作,亦不為過。

故曰:《周易》歷時三古(上古、中古、下古),人更三聖(伏羲、文王、孔子)而成。


楊朱學派


就象別人說的,你都覺得了,誰都難不住你,說《了凡四訓》比《易經》高一個層次。我就想問你:家宴跟國宴,有可比性嗎?你會這樣想,那是因為你吃的是“家宴”,對於“國宴”只有遠觀的份。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只能說你的層次只屬於“家宴”級的,“國宴”級你只能遠觀,而不能“近視”,僅次而已。。。沒事多看看書,學而不思則枉,思而不學則怠。要學會溫故而知新。。。




彩虹w微笑


百家爭鳴,各逞奇思。登臨絕頂,眾山皆小。自命不凡,偏執一隅。人之為眾,自有上下前後之分;出群離眾,其心也孤其情也苦。

群經之首,載覆之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哲宗萬有,痴言四訓。浩淼煙波,濤走雲飛莫出其中;陰陽運轉,神魔仙佛盡在其裡。

舟行於水上,當慎之莫覆。人凌於絕頂,難勝其寒。大隱於市,不著於形,攻守有道;小隱山林,自標奇異,欲退無由。

卓而不凡非自命

聖哲之道了於胸



狼主1970


了凡四訓講了一個開始不接觸佛法的袁了凡先生,通過唸佛咒發善心行善果,最後也算是一個成功人士的總結。

如果說比易經高一個等級,那就是你對易經真的不大懂了。它們講的不是一個概念的問題,

易經講的上至無限,下至幽隱人世間大道,包括人事吉凶悔吝。了凡四訓中也有關於有一隱士,給袁了凡算命一節。但它的目的是借算命不準,來證明信佛改運的故事。

當時說了凡能活到五十三歲,其中少年時期經歷說的特准,但認識佛法後,命運發生變化,就不準了。總結的一句話是: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意思應當是只要心善,行善,命運會發生變化,不好的運都是貪著引起,改變貪著的習慣,應當先從發願唸咒開始。然後落實到行動,日行幾善,命運就會好起來了。求壽得壽,求官得官,求財得財。

它說的道理的確也是這麼回事,心裡清靜了,不被外物牽繫,一心努力專求自己的目標,肯定會事半功倍。平常我們學習效率不高,就是貪念的事情過多造成的。

有機緣能夠學習一下了凡四訓,真的不錯,最起碼會讓你少犯錯誤。


手機用戶14006618528x


你覺得是這樣嗎?那我告訴你我的答案,了凡四訓無法和易經相提並論,你好好了解下,了凡四訓是道德引導的書籍,而易經則是技術含量更高的書籍,他們沒有可比性,不在一個檔次上,易經高出了凡四訓太多了!


扶正祛邪純中醫


易經講陰陽五行,教你理清命和運的運行規律。了凡四訓雖然沒教你易理,但是告訴你命運多舛的根源在哪裡,只要找到源頭才能從本質上破迷開悟,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易經和了凡四訓其實就是一個因果的關係!


約翰中醫館


禪師對了凡的開示,讓了凡擺脫了命中的定數,讓其不被命運所拘,是無上佛法的改命大法。多數人沒有看到了凡四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準提法,禪師讓了凡除了填功過格外重點讓他堅持長年持準提法,最後才擺脫了少年時被術算大家算定的命數。


秦嶺龍王


沒聽說過《了凡四訓》看書名應該是部跟家訓有關的書 而《易經》講的是陰陽二極理論 包含太多 也包含家訓 你這個看法我不贊同 不過這種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只代表我的觀點 我不贊同 但我也沒資格說你的觀點不對 我只是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