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軍統和中統的區別?

若無相欠怎能相見2




蔣介石為維護與加強自己的獨裁統治可謂是煞費苦心,明朝有錦衣衛與東廠,蔣家王朝則有中統局與軍統局。

中統是蔣介石手裡的狗,軍統則是狼,他們的獠牙不知道咬死了多少人。軍統的名聲比中統更臭,也比中統更響亮,軍統讓人聞風喪膽,堪稱民國時期最恐怖的組織,美國人曾稱它為“中國軍隊內高層次的領導機構”。

即使是在國際特務圈裡,軍統老闆戴笠這個名字也是讓人如雷貫耳,“中國的希姆萊”!

曾經有位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上尉來到中國工作,當他晚上回到在福州的住所時,看到自己的翻譯正在與兩個男人談話,表情透著驚恐。當這兩個男人離開後,翻譯顫抖著乞求這個美國軍官保護他,當時軍官只覺得翻譯莫名其妙,直到翻譯哆嗦著說,“這不是莫名其妙,他們是老闆的人!”

因為自己的工作關係,美國軍官聽到“老闆”這兩個字後便知道翻譯所說的是誰了,軍統老闆戴笠!然後這位軍官也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中,“我一夜沒睡,整晚在膝蓋上架著把該死的衝鋒槍,因為那兩個來訪者是‘老闆’的人。”

這便是戴笠與軍統的“威名”。



軍統局與中統局。

1927年9月,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俱樂部”,英文“Central Club”,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派系,於是形成了所謂的CC系。後來的中統老闆徐恩曾也是此時加入了中央俱樂部,然後逐漸得到陳氏兄弟的信任與重用。陳立夫當時致力於為蔣介石執行“清黨”政策,可謂是深得蔣介石的寵信,為了配合“清黨”政策,成立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由陳立夫任科長,這也是後來中統主要負責黨務情報工作的原因。

1931年陳立夫升任中央組織部部長,CC系成員徐恩曾則因為表現優秀得以升為黨務調查科科長,自此CC系的情報工作開始轉移給徐恩曾負責。1932年10月國民黨在上海逮捕陳獨秀後,徐恩曾與調查科曾參介入此案,試圖誘降陳獨秀。1935年黨務調查科擴編為黨務調查處,由徐恩曾任處長。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負責黨務,徐恩曾任第一處處長。



1930年戴笠以王天木、唐縱等人為班底組建了國民黨特務組織調查通訊小組,積極開展特務工作,獲得了蔣介石的高度肯定。

1932年3月,蔣介石授意成立了三民主義力行社,於4月成立了復興社特務處,這是蔣介石為讓戴笠在情報工作當年發揮更大作用而成立的情報組織,所以戴笠自然而然成了特務處處長。1937年復興社特務處併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負責特務工作,戴笠任第二處處長。



蔣介石為什麼要將黨務調查處和復興社特務處合併到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呢?當時老蔣手裡有很多負責特務工作的組織,管理過於混亂,相互間的衝突和爭鬥過於激烈,所以老蔣便想到了將他們合併到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但是,這個“軍統局”局長卻是陳立夫,陳立夫當然夠資歷當這個局長,可問題是這樣只會加深“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影響,顯然不利於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所以即使合併了,蔣介石仍然讓他們繼續爭鬥。

1938年蔣介石為了進一步制衡和削弱CC系在黨務與情報工作方面的影響,又決定將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進行分割,第一處改組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我們熟知的中統,負責人為徐恩曾;第二處改組成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我們熟知的軍統,負責人為戴笠。





軍統局與中統局的消亡。

中統最開始可以說是為“清黨”而生,以“清剿”共產黨以及國民黨內部的反對派為主要任務。但是,後來的軍統逐步擴張自己的業務範圍,所以也開始介入了中統的“生意”,取得了很好的業績,中統的地位便開始降低了。

當然,中統的沒落很可能是因為中統的手段比起軍統來說太過於“溫和”。後來叛變的李士群和丁默邨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在為日本人和汪偽組建了76號以後,便開始學著用軍統的“鐵血”手段。事實證明,對於特務組織而言手段越是殘暴,所取得的“成績”便越好看。徐恩曾被戴笠鬥垮了,可是從中統出去的李士群卻成為了戴笠特務生涯裡的頭號勁敵,只在上海,戴笠便有詹森、王天木和陳恭澍這三員大將折在了李士群的手裡。

所以到後期中統的存在感是越來越低,尤其是徐恩曾因參與中印緬邊境交通線走私案被免職以後更是如此。但是,中統與軍統相比有個最大的好處是結局比較好,連徐恩曾都得了善終。



軍統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軍統在編人員最多時高達5萬餘人。美國的軍事情報機構曾經估計戴笠的便衣特務人數高達18萬人,同時還有7萬武裝游擊隊與2萬別動軍,近1.6萬的忠義救國軍,加上中國沿海的4萬“海盜”,戴笠手下有30多萬人在為他收集和傳遞情報,以及進行臥底、暗殺等任務。但是,這還只是美國情報機構的保守估計,真實數據可能遠不止如此。

在中統獨大的時候,蔣介石弄了個軍統,現在軍統獨大了怎麼辦?更重要的是,1945年8月日本已經宣佈無條件投降了,背靠美國的蔣介石要說對手的話只能是始終被他視為頭號敵人的共產黨了,對於這場最後的爭奪戰,蔣介石的意思很明顯了,擺明車馬!所以軍統的作用已經降低,或者說已經沒有必要讓戴笠繼續掌控軍統,這隻會威脅到蔣家王朝的統治。因此,軍統的結局要麼是被撤銷,要麼是被縮編。為此,蔣介石曾故意向戴笠透露出要撤銷軍統的消息,想看看戴笠是什麼反應,結果戴笠並沒有配合,反而尋求美國海軍的支持,試圖藉助美國人的勢力幫自己坐上國民政府海軍司令的位置。戴笠謀求海軍司令這件事讓蔣介石隔應了,但是因為軍統勢力過於龐雜,在戴笠不配合的情況下,蔣介石也不敢輕易動手。

直到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專機撞山墜機,戴笠被燒成焦炭後,蔣介石於當年6月迅速分割了軍統,將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第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但是,在到了臺灣後,毛人鳳仍不肯將權力交還給蔣家,最後也因此惶惶不可終日。

軍統因戴笠而生,也因戴笠而亡;始於戴笠,也終於戴笠。

戴笠的老對手徐恩曾則安然活到了1985年,得到了戴笠渴求不到的善終。

狡兔死走狗烹,如此而已。

蔣介石如同落水狗般逃到臺灣後才後悔不已,“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



軍統鋤奸名錄:

1933年5月刺殺漢奸張敬堯,成功。

1938年9月刺殺漢奸唐紹儀,成功。

1937年刺殺漢奸殷汝耕,失敗。

1938年2月刺殺漢奸王克敏,失敗。

1939年2月刺殺漢奸陳籙,成功。

1939年9月刺殺漢奸季雲卿,成功。

1940年8月刺殺漢奸張嘯林,成功。

1940年10月刺殺漢奸傅筱庵,成功。

1944年4月刺殺漢奸陳耀祖,成功。

軍統曾幾次三番組織刺殺汪精衛,皆告失敗。

名單疏漏,敬請補充。


吾與吾國


軍統和中統最主要的區別就是,軍統管軍隊,中統管黨內。雖然二者在細枝末節上有些重疊,但認清了最主要的這一點,就能很好的捋清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兩者的所作所為了,起碼能知道穿軍裝的女特務都是軍統的。

其實看下它們的前身和全稱,就能更清楚的明白二者的區別了,1938年3月份,蔣介石以更利於抗戰為由,首先將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改組成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同年8月,又將軍事委員會密查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以及復興社特務處,整合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軍統。

戴笠

兩個都是調查統計局,不過一個對黨務,一個對軍務。按照當時成立時的目的,軍統直接屬於國民黨軍隊序列,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中統則是監控國民黨機關內部情況;打擊一切國民黨之外的黨派;控制社會輿論和思想。

陳立夫

這兩個系統的局長都是由蔣介石侍從室的人擔任,實際掌控者都是副局長,軍統副局長是戴笠,中統的老闆則是陳果夫

陳立夫兄弟倆,因為中統管黨務,所以當時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民國時,軍統和中統制造白色恐怖,抓捕共產黨和民主人士,犯下了很多罪行,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他們在抗戰時也立下很多功勞。

中統的陳立夫在抗戰時積極投身教育工作,搬遷淪陷省份的大學組建聯合大學,還想盡辦法資助那些來自戰區的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據統計,戰時由中學至大學畢業,全部靠貸金或公費完成學業的,大約有12萬多人,包括像李政道、楊振寧這些後來的知名學者。

軍統相比中統,抗戰時的功績就大太多了。戴笠率領的軍統在抗戰時,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最著名就是五次刺殺漢奸汪精衛,最終導致他中毒身亡。據統計,抗戰中軍統人員制裁日偽首要515次,暗殺日偽人員18444人,蒐集日軍情報1021863件,其還有破壞日軍飛機艦艇槍械等輕重武器裝備上萬件,最讓人動容的是軍統犧牲的正式登記在冊特工一萬八千人,外圍人員四萬五千人


漁樵侃史



中統是國民黨中央的情報機構,軍統是軍事委員會的情報機構。

中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C.C系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中統的前身是由C.C系分子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1938年3月,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經蔣介石提議,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為基礎,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由此正式形成。



中統以各級國民黨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省以下黨部設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反革命特務破壞活動。


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護其統治而設立的特務組織。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軍統局內勤組織共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大城市設“區”,在各省設“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特工人員最多時近五萬名,分佈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反共、鋤奸等特務活動。


鑑史明鏡


一直以為這道題已經答過了,原來竟然沒答過,在縱橫的文章中已經多次將中統和軍統進行了區分,今天,就詳細梳理一下軍統和中統的區別。

軍統和中統版“我們不一樣”

在現代的影視劇表現出的特務,大部分都是以軍統來表現的,關於軍統的戴笠、毛人鳳等等人物,大家是耳熟能詳,雖然有表現其殺害進步人士的地方,很多影視節目也對其進行的抗日鋤奸活動進行了肯定,然而對於中統,則有點不是太熟知,比如中統的徐恩曾則少有人瞭解。

在電視劇《潛伏》中,更是以一個比較流氓的形象來表現中統,實際上就是在宣傳上對中統的否定。

這就要從中統和軍統的歸屬關係和職能來說了,軍統全稱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隸屬於軍事委員會,也就是軍隊的序列,這個就比較厲害了,也就是說軍統的人員實際也是軍人,1938年正式成立軍統後,主要的情報工作對象就是日本侵略者和漢奸,以及在軍隊內部中查出誰是漢奸和臥底。

大環境上來說,軍統是為抗戰而生,也是在抗戰後就改組,這也是軍統會有好的口碑的重要原因。

中統雖然和軍統一樣也是特務組織,並且很多職能部門和軍統重疊,但是根本來說,中統全稱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統計調查處,國民政府統計調查局,隸屬於組織部,這個位置就有點尷尬了,組織部一直是國民黨陳氏兄弟CC系掌管,所謂蔣家天下陳家黨,說的就是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

國民黨的黨務實際就是,實際主要就是維持國民黨的統治,主要情報對象是共產黨以及黨內與老蔣不和的敵對勢力,比如投敵後的汪精衛等。

從組織結構上分析中統和軍統的區別

其實中統和軍統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中統的工作是在明面上,軍統的工作是在暗地裡,這是組織形式的不同,在《潛伏》中,中統的人,也是張口閉口的談情報,實際上特務工作技術含量特別低。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國民黨的主要敵人是共產黨,所以可以擺在明面上,因此,中統的勢力非常打,國民黨在各級基層的黨組織,實際上也都是中統的人員構成,這叫以黨治國?

但是隨著全面抗戰爆發,大面積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更由於陳氏兄弟畢竟不是歸老蔣直接管轄,因此,老蔣扶持了軍統。

軍統借鑑的是外國的特務組織結構,以極其嚴格秘密的行事作風來進行抗日鋤奸活動,除了軍統局內部的組織外,在外勤方面,在各省設“站”,在各大城市設“區”,比如軍統河南站,上海區等,其基本組織單位為“組”。只有上下級聯繫,如果中線斷了,上線和下線就失去聯繫了,極其保密,是軍統的重要原則。

在巔峰時期,光軍統的特工就達五萬多人,這還不算軍統的外圍,所以,在抗戰時期,軍統地位逐漸上升,取代了中統的特務位置。

軍統和中統的對抗從來沒有消停

為了爭奪國民黨秘密工作的主導權,軍統和中統進行了持續且激烈的對抗,即使在大敵當前,一致對外的局勢下,雙方還是大打出手,互相拆臺,軍統四大金剛的趙理君在黃河守渡口的時候,遇到中統的情報人員,甚至打死扔河裡,可見雙方的鬥爭有多激烈。

實際上,早在成立軍統和中統之前,軍統的前身復興社與中統的前身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時,雙方就因為功能摺疊而發生衝突,1938年老蔣將這兩個機構升級換代成軍統和中統,將職能也進行了劃分,也就是軍統管軍隊方面的事情,中統管黨務,但是在交接的時候,雙方更是互有保留,有用的情報都沒有進行交換。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中統和軍統升級換代成國家安全局和軍事情報局,老蔣再次對雙方的工作範圍進行了區分,國安局以對內安全為主,軍統以對大陸為主,由於蔣經國就是搞特務出身,並且掌握了臺灣的特務權力,因此就讓國安局逐漸取代了軍事情報局。

相對來說,中統和軍統的鬥爭,最後還是以中統最後獲得了勝利。


史論縱橫


我們在抗戰劇和很多諜戰片中常常看到咱們的地下愛黨和中統與軍統的特務鬥志鬥勇,很多小夥伴肯定對這兩個機構的認識十分模糊分不清楚,我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中統是國民黨黨中央(相當於我們的黨中央政治局)的情報機構,軍統是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相當於咱們的中央軍委)的情報機構。一個是隸屬政府,一個隸屬軍方。

中統由國民黨的中央俱樂部(俗稱C.C系的)陳果夫和陳立夫管理,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調查處,1937年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一處,1938年有蔣介石提議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全稱),由此中統正式成立。中統的工作範圍主要為各級國名黨黨部,中統的黨員調查網穿插於各種的文化團體,學校,政治組織中,1949年二月改名內政調查局,國民黨敗逃後當量中統特務潛伏大陸,抗戰前主要對抗共產黨,勢力龐大,抗戰後蔣介石重心轉移到抗日上,中統地位下降,在人事安排上,中統不受蔣介石控制,也在抗戰開始後失去扶持,中統工作重心主要是在黨政機關內部,二是打擊一切反對派政黨,尤其是共產黨。另外負責管理社會輿論、思想言論。

軍統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領導也是大名鼎鼎的戴笠和毛人鳳,成立於1938年8月,主要維護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地位,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復興社特務處和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軍統在各大城市,各省都有據點,特工人數最多時達五萬名,分佈於各行各業,(我認為軍統能力遠強於中統,會監視,會綁架,會暗殺有點像德國的蓋世太保和秘密警察)

抗戰開始,軍統主要工作是對日情報站和暗殺活動,還有敵後活動,軍統組織形式分工科學,活動十分活躍,抗戰後一部分人在大陸潛伏下來,新中國建國後軍統比較出名的活動有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1984年暗殺江南(原名劉宜良間接導致了蔣家王朝的沒落)。

中統與軍統始終明爭暗鬥,中統強大是幾乎覆蓋了整個國民黨各級的行政系統,而軍統在執行能力上,則遠強於中統,並且中統陳果夫,陳立夫和中統三傑徐恩曾,葉秀峰,季源溥也有很強能力,但比起戴笠和毛人鳳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玄坤


中統、軍統是國民黨的兩大特務機構。中統成立於1938年3月,蔣介石以抗戰所需為由,將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改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筒稱中統。同年5月又將復興社特務處、軍事委員會密查處和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整合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二者從性質上看都是特務組織,但工作重心是有區別的,中統管控國民黨機關內部情況,打擊一切國民黨之外的黨派,控制社會輿論和思想。而軍統屬於軍隊序列,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說白了就是中統管黨內,軍統管軍隊。職責範圍明確,收集到的情報線索,如屬對方負責範圍必須移交對方接收。兩者都是國民黨統治的馬前卒,且分工清晰,按理說沒什麼利益衝突,實際上並非如此,它們從成立到敗退大陸沒有一刻停止過內鬥,勢同水火。中統名義上聽命於蔣介石,實際控制在陳立夫、陳果夫手中。而軍統頭子戴笠對蔣介石忠心耿耿,言聽計從。蔣介石一貫看重軍統。戴笠飛機失事喪生後軍統由毛人鳳領導。



安然62162536


中統和軍統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蔣家王朝的鷹犬,可謂臭名昭著。(當然,抗戰時期對日本梅機關和汪偽七十六號也有過拼死搏殺)。

他們的區別:一個是黨系,一個是軍系。

他們與蔣介石的關係:中統二陳是陳其美的侄子。陳其美是蔣的把兄弟,陳死後託二侄於蔣。軍統戴笠黃埔六期,與蔣師生關係,對蔣可謂死忠孝命。


他們源於老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軍事調查局一處(黨務處)、二處(特務處)。

1938年8月同時成立:

一處升格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

二處升格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

蔣介石做為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對兩組織絕對掌控。


中統:一般由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兼任局長,實權由副局長掌握,實際上一直由二陳(果夫、立夫CC派掌控)。重點監控國民黨機關內部、非蔣派系、打擊一切非國民黨的黨派(尤其重點共產黨),控制社會與論。類同美國FBI,省市設調查室,以下設專員。



軍統: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兼任局長,戴笠至死都是以副局長的身份全面主持工作。以軍隊編制,下設八處八室一所,外勤設勤務,區,站,特別組。(類明東廠)

初始,中統人脈廣,權重。軍統後來居上,藍衣社的班底,殺人如麻,手段更為毒辣,連軍中將領都談軍統而色變。及至抗戰後,軍統已發展至三十多萬。使蔣介石也有尾大不掉之感。

四六年,戴笠意外死亡,蔣痛下決心,削軍統為保密局,中統為黨通局。敗退臺灣後,陳果夫、毛人鳳相繼死亡,陳立夫被去職到美國一農場養雞去了。至此,中統、軍統終結,成為過去時。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統和軍統同為蔣介石的兩把佩劍,也是蔣家王朝的兩大特務組織。可是似乎世人只知道軍統而不知有中統,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它們之間的區別造成的。中統和軍統,一主內,一主外。

軍統,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成立於1938年。 軍統的誕生源自於蔣介石想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權力,所以他效仿墨索里尼成立“黑衣幫”的做法。1931年,在戴笠等人的參與下,他組建了一個藍衣社,這就是軍統的前身。軍統在其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幫蔣介石剷除異己,因為當時國民黨黨內派系複雜,而且黨外還有反對分子,所以當時的軍統黨內黨外它都一手處置,這個時期把軍統的名聲打出來了。軍統在這一段時間處置了不少人,像報界鉅子史量才,愛國將軍吉鴻昌,楊杏佛等等,所以許多人都對軍統害怕的要死。



到了1937年,這一年爆發了盧溝橋事變,抗日全面打響。軍統的名字也在這時確定下來了,但是因為當時軍統不但要鋤奸還要剷除異己,可能人手不夠。於是蔣介石把軍統的第一處另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所以中統其實是由軍統分下來的。

中統以各級國民黨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省以下黨部設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反革命特務破壞活動。這樣的組織結構造成了國民黨內部處處都有特務存在,大大加強了蔣介石的集權統治。

因為中統的起步比較晚,知道的人也就比較少,而且他們主要處理黨內事件,外人知道的就更少了。不過你不要以為中統只負責內部事物,那就錯了。中統因為軍統的競爭關係,所以它積極的和軍統搶業務,他們網絡黨羽、特務的手段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破壞活動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捕風捉影,亂抓亂捕,製造了許多冤獄。

還是那句話,中統和軍統,一個對內,一個對外。他們的工作領域不同,一個是黨內,一個是軍統。中統的工作重心是監控國民黨機關內部情況;打擊一切國民黨之外的黨派;控制社會輿論和思想。而軍統屬於國民黨軍隊序列,主要任務是收集各類情報、對軍隊監視整治,對敵對勢力逮捕暗殺。


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碼字不易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中統和軍統的名號,特別是抗戰片和諜戰片中,這兩個情報機構頻繁出現。不過,一些朋友對中統和軍統的由來、職能、區別等也許並不太清楚。

先來說說老大哥中統。

為什麼把中統稱為老大哥?很簡單,因為成立早。中統的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這個黨務調查科成立於1928年,屬於cc系。

什麼是cc系?



cc就是中央俱樂部的英語縮寫,實際就是指以二陳兄弟(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為核心的政治派別。當時北伐初步成功,蔣介石覺得有必要成立一個特務機構,對內可以監視黨內反蔣勢力,對外可以對付其他黨派和各路諸侯。這種情況下,這個黨務調查科應運而生。由於這個部門涉及到很多機密,所以,蔣介石讓自己老上司陳其美的侄子陳立夫接手。

再來看看軍統。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指示幾個黃埔學生,以賀衷寒和鄭介民為首,組建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組織——復興社,也叫藍衣社。1932年,復興社內部又成立了一個核心組織叫力行社,這個力行社下設一個機構特務處,由黃埔第六期學生戴笠出任處長,這就是軍統的前身。



抗戰爆發後,1937年底,原來的中央黨務調查科和力行社特務處合併,組成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下轄兩個處:一處負責黨務工作,就由原來的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組成;二處負責情報工作,由原來的力行社特務處組成。

到了1938年,乾脆把這兩個處再分出去,以第一處為核心,組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以第二處為核心,保留原來的名稱,還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軍統。

這一次,國民政府對這兩個原來有些重疊的特務機構進行了分工。中統主要負責對內,對黨務問題就行監察,對黨內不穩定因素進行控制清理等。軍統負責對外,針對日本人和其他党進行各種情報活動。

1946年,撤銷軍事委員會這個機構,改組為國防部。軍統被一分為二,其公開的特務組織和軍令部二廳合併,成立了國防部二廳,由復興社元老鄭介民擔任廳長。而其秘密核心部門則組成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出任局長,依然維持軍統原來的職能。到了臺灣以後,還是負責軍事情報工作。

1947年,中統也改頭換面,變成了黨員通訊局,葉秀峰出任局長。到了1949年,黨員通訊局又改名為內政部調查局,歸行政院內政部管轄。到了臺灣以後,再次改名為法務部調查局,此後,職權變成了維護臺灣穩定,打擊重大犯罪,後來還增加了調查貪汙受賄,打擊經濟犯罪,徹底失去了特務性質和情報功能。

1.陳立夫:《成敗之鑑 陳立夫回憶錄》

2.沈醉:《我這三十年 沈醉回憶錄》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軍統,軍統局,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英文名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縮寫為BIS。1938 年8月成立。前身是1927年建立的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32年成立的復興社下屬特務處、1937年建立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

軍統重要的經營者為諜報奇才戴笠,在他的苦心經營下,特工人員最多達到近5萬人,分佈在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從事監聽、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活動。

抗戰期間,軍統局積極從事蒐集敵方情報並對敵進行特殊打擊,獨立或協助盟軍破譯日軍密碼,為抗戰做出過積極貢獻。被軍統刺殺的大小漢奸達百人,如張敬堯、顧馨一、陸伯鴻、唐紹儀等,鋤奸行動中,損失4.5-8萬人,在整個抗戰期間,軍統正式在編人員4.8萬人,犧牲1.8萬人,戰損率達37.5%。

軍統局可以在地方設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和美國海軍參謀部情報署合作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也囚禁和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和革命學生。

1946年3月17日,戴笠遭遇空難,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從此去勢。

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臺灣,小部分留在大陸進行破壞活動,建國後被肅清。

中統,中統局,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英文名,Cent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縮寫為CBIS。前身是1927年由中央俱樂部CC系成員所組成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1935年,擴大為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正式成立於1938 年8月。1937年,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為第一處。

陳立夫、朱家驊先後任局長,徐恩曾、葉秀峰先後任副局長。可以看出,這基本上就是四大家族之一的私產了。

中統在國民黨各省、市、縣黨部都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活動重點,特務活動遍及全國 。主要是清黨,護蔣,反共,鎮壓,維護獨裁,破壞民主。

在抗日戰爭中,奉行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動方針,破壞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要求實現和平、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專政,中統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破壞和鎮壓民主愛國運動。



中統局於1947年改名為黨員通訊局,在《潛伏》中,賣情報的渣滓謝若琳就是為黨通局工作的。他有一句名言其實也可以概括中統的調調——嘴上全是主義,那心裡全是生意,四大家族的生意。

1949年,中統改名為內政部調查局。

中統和軍統的區別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領導人,軍統戴笠出身卑微,全靠能力上位,因而賣命,高效,殘忍。中統陳立夫出身顯貴,養尊處優,重視名譽,手段溫和,手腕高明。換句話說,戴笠以及軍統只不過是老蔣的鷹犬,可犧牲,可捨棄,而陳立夫的中統,是老蔣動不得的姻親,要供著,讓著。

職能上,軍統整治軍隊,屬於軍隊,部分對外,對國家,軍隊,黨負責,主要工作涉及前線,敵後,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工作都要進行,而中統屬於黨,整治黨,是屬於老蔣自家人,對國民黨領袖負責,主要工作是蒐集情報,掌控人事,乾的活幹淨一些。

能力上,中統靠關係,軍統靠賣命,很多重要情報,高層絕密,軍統死一堆草根最後得到了消息,中統大佬們喝個酒跳個舞吹個牛就搞定了。

貢獻上,軍統多少對抗日做出了一些貢獻,中統在抗日期間,溶共反共,清黨排異,破壞抗日統一戰線。

結局上,軍統狡兔死走狗烹,中統頤養天年。

其實軍統和中統的關係就是作為紀律委員的你和同班的校長兒子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