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方言要消失了,這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但它確實在發生了,未來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你在中國只會聽到兩種語言,那就是英語和普通話。

大家知道普通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我們也可以叫他北方話。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侷限於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也就是說,在2020年以後,全國人民基本都可以熟練運用或能聽懂普通話。



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現在全國各地包括各大高校都在推廣普通話,推行普通話的目的是好的,他解決了我們交流的困難,使我們能夠快速融入一個團體,但每件事都有利弊,所謂物極必反,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力推廣普通話,帶來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方言直接消失!也許有人認為,方言這個東西,大都生澀難懂,過了這個村,就沒啥用了,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們說的漢語,並不是指普通話,而是由全國幾十種上百種不同方言構成的,是個中國人,就知道自己方言有多博大精深,說起來優美流暢,抑揚頓挫,聽了讓人心情舒暢。方言具有的東西,普通話還真沒有。


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中國語言之多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據統計,中國的語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種,已經消亡的古代語言更是不計其數。作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的漢語,源遠流長,分佈廣泛,其方言當然更多,目前我們可以把大鵬分成七大方言區,分別為:

(1)北方方言區。為漢語的主流。以北京話為代表。分佈範圍除長江以北各地外,還包括鎮江至九江的江南沿江地帶,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西北部,包含四川、貴州、雲南3省。用北方方言者約佔漢族總人口71%。

(2)吳方言區。以上海話為代表。包括鎮江以東地區及浙江省大部,佔漢族人口的比重約8%。

(3)贛方言區。贛就是江西,以南昌話為代表。包括江西省大部及湖北省東南部,比重接近3%。

(4)湘方言區。以長沙話為代表。包括湖南省大部地區,比重約5%。

(5)閩方言區。以福州話和廈門話為代表。包括福建全省和廣東東部,在臺灣、海南兩省也有分市,比重約佔4%。

(6)客家方言區。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包括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海南等省、區部分地區;此外,湖南、四川兩省也有少數居民操此方言。比重約佔4%。

(7)粵方言區。以廣州話為代表。包括廣東省大部,廣西一部,比重約5%。港、澳地區也以此方言為主。


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除了上述列出的大方言區外,還有各種少數民族使用或者其各類少眾人使用的方言。從大鵬圖看,各種不一樣的方言構成了多姿多彩的華夏文明。


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方言,代表了一個地方人文文化,也代表了一個地方的風俗文化,是廣大勤勞辛苦的中國人的根,無論你得多遠,每次回家,你都要丟了你高大上的普通話,和長輩們嘮嘮家常。方言的地方,也是你魂牽夢繞。可能這輩子回不去的地方。

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人口遷徙的頻率加快,我們去遠方,就必須使用普通話交流,慢慢地,我們就會忘了我們的根,忘了我們來自哪。

隨著上一輩的人老去,年輕一代人由於各種原因,覺得方言土也罷,工作需要也罷,方言這個東西,會漸漸被人們遺忘。

方言沒了,韓國也就不遠了!


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了,方言消失了我們不是可以申遺嗎?我們可以去博物館看啊!但問題是我們那時申的過韓國嗎?方言會不會被他搶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