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幾個?

管理縱橫5156天馬行空


相信你一定有所瞭解,許多明星例如關曉彤等都是滿族人。那麼你知道關曉彤的滿族姓氏是什麼嗎?

答案是,瓜爾佳氏。在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改了漢姓,此後,滿族人散落在全國各地。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以旗統人”,是清代滿族人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

在清代絕大多數滿族人都隸屬八旗組織,因此,人們也稱滿族人為“旗人”。

清太祖就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他曾經將滿洲軍隊分為四旗,為正黃、正紅、正白、正藍四旗。

後來,隨著軍隊人數的增加,又加上鑲黃、鑲紅、鑲白、鑲藍四旗,這便形成了我們說的八旗。

八旗人的後代就是八旗子弟。

由於孫中山先生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等其他原因,八旗子弟將姓氏紛紛改為漢姓,到目前,滿族已基本使用漢姓。

還記得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嗎?在新中國成立後,多數皇族紛紛改漢姓,溥儀的戶口本上寫的仍然是“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在滿族的語言中是“金”的意思,因此,大多數皇族愛新覺羅氏改 “金”為漢姓。

我們以改漢姓的方式來分別說明八旗子弟改漢姓的情況:

一、根據諧音來改漢姓

還記得人們將英語中的名字翻譯成中文時使用的是什麼方法嗎?對了,就是諧音法。

的確,在人們看來,改姓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根據諧音來更改,這也是八旗子弟改漢姓使用最多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滿族的姓氏跟我們漢族的姓氏不同,漢族的姓只有一兩個字,而滿族的姓氏一般是由三四個字組成。因此取其中一個音節作為漢姓,或數音節相切後取其諧音漢字作為漢姓。

說起“富察氏”,相信許多人會想到最近大熱的《延禧攻略》中溫柔的富察皇后,可是你知道“富察氏”後來改為什麼了嗎?

“富察氏”便是用了這個取諧音的方法,後來改為“富”,同樣使用諧音法改姓氏的還有“瓜爾佳”改為“關”。

這下你就明白了關曉彤的“關”的由來了吧!同樣的情況還有“墨克勒氏”根據諧音改為“孟”,“都勒氏”根據諧音改為“杜”等等。

二、八旗子弟根據滿族姓氏的意義來改漢姓。

剛才我們講到了,“愛新覺羅”皇族大多改為 “金”以外,還有很多的八旗子弟都通過這樣的方式改漢姓。這樣又簡便又容易理解。

例如“沙拉”是“邊角的邊”的意思,於是便改漢姓為“邊”。

我有一個姓“邊”的朋友,他就是滿族人,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的滿族姓氏,甚至只有家裡的老人才知道一家人的滿族姓氏是什麼了。

這也不難理解,滿族人改了漢姓,滿族姓氏並不常用,加之與漢族的通婚情況頻繁,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漢族與漢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少數民族的人們為了生活與工作的方便,逐漸走向主動漢化的道路。

而根據滿族姓氏的意義來更改漢姓,則有“換湯不換藥”之意,能最大程度保留姓氏的文化與內涵。

在姓氏的更改中,不僅僅會看到民族文化,還會感受到時代的更迭與風起雲湧。

三、其他方式

除以上兩種情況以外的更改方式,其他的方式在字音和字義上的規律性都較弱,側重歷史姓氏的作用。

有的八旗子弟使用父祖的名字作為姓氏,這樣簡便又不會完全失去血緣特色。

例如 “西林覺羅氏”改漢姓為“鄂”,“伊爾根覺羅氏”改漢姓為“顧”。

或是沿用金代時所冠漢姓。例如:“完顏氏”改漢姓為“王”,“伊喇氏”改漢姓為“劉”“溫特赫氏”改漢姓為“溫”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改漢姓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人民的團結與社會的和諧。

八旗子弟改了漢姓後,散落在全國各地,去問問身邊的朋友們,說不定就有八旗子弟的後裔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制度,由努爾哈赤建立,分別為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隨後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八旗子弟指的就是這些人及其後代。

八旗子弟並不只有滿族,但這裡只說滿足,據雍正乾隆年間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滿洲姓氏足有1114個,因為,清朝滅亡前後的改姓,這些姓氏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但由於實在紛繁複雜,根本難以全部列出他們的對應關係,這裡只說一下皇族和所謂的“八大姓”。

皇族:愛新覺羅氏

愛新覺羅是清朝的國姓,其中“愛新”是族名,“覺羅”則是努爾哈赤的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努爾哈赤按照習慣以族名為姓,加上覺羅,就成了愛新覺羅。

在滿語中“愛新”又有金的意思,所以當清朝滅亡之後,愛新覺羅氏的人大部分都改了金姓。當然,也有少部分改為了艾、趙、肇、羅、王等姓,還有極少數保留了愛新覺羅氏,比如溥儀就沒改過姓,一直到新中國上戶口的時候,報的也是愛新覺羅溥儀。

眾說紛紜的“八大姓”

滿洲八大姓經常被人提及,特別是在現代滿族人,很多人都以出身八大姓為榮,但八大姓究竟為哪八個並不統一。

一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舒穆祿氏、赫舍里氏、他塔喇氏、覺羅氏、納喇氏

二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

佟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那木都魯氏。

三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舒穆祿氏、那拉氏、完顏氏、富察氏、費莫氏、章佳氏。

四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舒穆祿氏、納蘭氏、董鄂氏、輝發氏、伊爾根覺羅氏、馬佳氏。

五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覺爾察氏、董鄂氏、兆佳氏、伊爾根覺羅氏、他塔喇氏。

六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赫舍里氏、章佳氏、馬佳氏、寧古塔氏、扎拉哩氏、伊爾根覺羅氏。

七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

八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赫舍里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

九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赫舍里氏、索綽絡氏、富察氏、那拉氏。

接下來一一敘說

鈕枯祿氏

鈕枯祿氏,是滿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鈕枯祿",在滿語中的意思是狼,而狼是滿洲的圖騰之一。清朝滅亡後,鈕枯祿氏大部分人改為兩個姓,一個是按照漢語第一個音節的音,改姓鈕,另一個按照狼的諧音而改姓為郎。

瓜爾佳氏

瓜爾佳氏人口眾多,分佈廣泛,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

瓜爾佳氏人多、分支多,改的姓也多,最出名的是關氏,除此之外還有石氏、鮑氏、汪氏、李氏、高氏、顧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蘇氏、葉氏、常氏、喜氏、侯氏等。

佟佳氏

佟佳本是一個地名,是佟佳氏祖先生活的區域,後人以地名為姓氏。佟佳氏很早就改漢姓了,在明朝時就改漢姓佟,清初也是屬於漢軍正藍旗,後來才編入鑲黃旗。佟佳氏在清朝出了很多位皇后,這才成為大姓。

清朝滅亡後,佟佳氏,有恢復佟姓,有些還改姓童、董、高、趙等。

舒穆祿氏

舒穆祿,滿語意為珊瑚,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契丹。

舒穆祿氏很早就開始分化,清朝滅亡後大規模改姓,大約有徐、舒、蘇、米、花、肖、宿、孫、楊、鄭、萬、鐵等十餘種姓氏。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清朝時最重要的滿洲家族之一。

清朝滅亡後,赫舍裡後裔將姓氏簡化為赫姓、何姓、舍姓以及李姓等。

他塔喇氏

他塔喇氏

亦稱他他拉氏、他塔拉氏、塔塔喇氏,也是以地名為氏,源於瓦爾喀部, 可能與塔塔爾氏有關。

他塔喇氏所冠漢姓多為唐氏、譚氏、吳氏。

覺羅氏

覺羅氏的來歷很神秘,因為跟愛新覺羅扯上關係,許多記載都語焉不詳,只知其分為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董鄂、嘉穆瑚覺羅、格倫覺羅等氏,散佈各處。

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在明末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並有所分化。

清朝滅亡後,那拉氏後人大多改為漢姓那或南。

馬佳氏

馬佳氏以地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裡庫馬佳。入關後

馬佳氏少部分為官,大部分經商。

清朝滅亡後,馬佳氏後人改姓“馬”、“麻”。

索綽羅氏

索綽羅氏也起於地名,分佈多地。清朝滅亡後,多改姓索,曹,石等。

齊佳氏

齊佳氏人口不多,但卻顯貴,以地為氏,後改漢姓齊。

富察氏

富察氏,又作傅察、富爾察,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改姓富、傅、付。

那木都魯氏

那木都魯氏,又作納穆都魯,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那木都魯等地,后冠漢字姓白、那、南、傅、沈。

完顏氏

完顏氏是金國的皇族姓氏,在金國時期就大量改姓,即便到了清朝,也基本不見蹤影。大部分改姓王,個別的也有改姓汪氏。

費莫氏

費莫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蜚優城、布爾哈圖、寧古塔、輝發、長白山等地。所冠漢姓有馬、麻、費、裴、陳等,據傳馬佳氏為其同族。

章佳氏

章佳也是地名,章佳氏以地為氏,散處於費雅郎阿、馬爾墩章佳各地。所冠漢姓張、尹、章、車、英、寧等。

董鄂氏

董鄂氏世居董鄂,又作棟鄂、東阿,後改漢姓多為董,還有何、唐、鄂、趙、成、席、佟、席、彭、齊、紅、許等。

輝發氏

輝發氏,即輝發部納喇氏,又作灰扒、回霸等。

伊爾根覺羅氏

伊爾根覺羅氏,覺羅氏分支。

覺爾察氏

覺爾察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大多改姓趙。

兆佳氏

兆佳氏以地為氏,世居兆佳等地。所冠漢姓趙、兆等。

寧古塔氏

寧古塔,滿語的意思是六,以地為氏,寧古塔氏人數也比較多,所冠漢姓寧、劉。

扎拉哩氏

扎拉哩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作查拉里、賈拉喇,以部為氏,世居瓦爾喀、烏拉、扎庫木等地,后冠漢姓張、詹、年、白等。


平沙趣說歷史


只說皇姓和八大貴族吧。

愛新覺羅

“愛新”有金的意思,後裔改“”姓。

齊佳氏

人口少卻最顯貴,多改姓“”。

鈕枯祿氏

一部分按姓氏第一字,改姓“”;

滿語“鈕枯祿”=“狼”=“

那拉氏

那拉氏改姓“”、“

”兩姓。如:那英

佟佳氏

瓜爾佳氏

大部分人改姓“”,關之琳便是瓜爾佳氏的後代。

其餘有“”、“”、“”、“”、“”、“”。

富察氏


馬佳氏

改姓“”、“”。

索綽羅氏

”、“”和“”。


古今通史


滿清八旗最開始只有黃、白、紅、藍四旗,後來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很多人都知道清朝是滿人統治,但是可能不知道滿人的前身就是女真族,其實在很早之前滿族的政權就開始不斷和漢王室作對,岳飛將軍在宋朝抗擊的就是女真建立的王國金國,後來被蒙古滅了。

在和漢王室不斷交戰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兩國文化交流最頻繁的時期,金國也逐漸被漢文化同化,這也就讓一些金國人改漢姓,所以最早滿族人改漢姓是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只是八旗是在明朝萬曆年間才出現的。

滿族八旗姓氏接近有以前多個,比如說滿清皇室愛新覺羅氏,在滿清滅亡後大部分就把愛新覺羅改成了金姓,據說是因為愛新覺羅在滿語裡的意思就是金的意思。末代皇帝還是愛新覺羅溥儀。剛才我們說到滿族最輝煌時期是清,之後應該就是金國時期,金國王室是完顏氏,完顏氏改成漢姓很多就變成了王姓。

還有一些像鈕祜祿氏該漢姓為郎,鈕祜祿氏改漢姓為劉,另外一些改漢姓就比較簡單了,常常就是音譯,有些則是諧音字,比如慈禧是葉赫那拉氏改漢姓就直接取葉字,溫特赫氏取溫作為漢姓,都勒氏取杜做漢姓,棟鄂氏去董作為漢姓,這種取法相對比較簡單。

比較有內涵的還是取和自己姓氏在滿語中意思相同的,比如最開始我們說得愛新覺羅氏,這一類還有像阿克佔是雷電的意思,所以取雷作為漢姓,尼瑪哈有魚兒的意思,取諧音字俞作為漢姓,巴顏是富有的意思,所以就用富作為漢姓,還有一種就是大明王朝給女真族首領的賜姓,常常是李姓,趙姓這些比較常見的漢姓。


玄坤


滿族姓氏繁多,據說有679個。其大致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沿襲金代女真舊姓。比如完顏氏、鈕鈷祿氏。這個兩個姓氏,大家應該應該都非常熟悉。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完顏洪烈,《神鵰俠侶》中的完顏萍。至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很多人不知道大貪官和珅就是鈕鈷祿氏,不過由於旗人稱名不舉姓,因而大家都習慣性的叫他和珅,或者和中堂。

2.以所居地名稱為姓氏。比如寧古塔氏,董鄂氏。其中董鄂氏源自冬古河,後來成了部落名,最後成了姓氏。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就是順治皇帝一生中最鍾愛的董鄂妃。

3.以部落名稱為姓氏。比如納喇氏,輝和氏。其中納喇氏又稱為那拉氏,是滿族的一個大支,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又被稱作“納蘭氏”。清代帝王的後宮中,很多后妃都是那拉氏。據說清朝第一個皇后和最後一個皇后都是那拉氏。

除了以上三種以外,還有賜與姓氏、以名為姓氏和更改姓氏這幾種來源。努爾哈赤就因為軍功被賜姓覺羅氏。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滿族很多都以漢字作為自己的姓氏。辛亥革命以後,清帝退位,靠著朝廷鐵桿莊稼養著的八旗子弟缺乏生活技能。為了生存,八旗子弟開始改姓,到處打工維持生計,他們中的很多人最後為了生計都做了小商販。最有名的就是張姓,三分之一的張姓人是滿族和回族。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很多人大批改姓為張。


歷史是什麼


八旗改漢姓並不是清亡後才開始的,最早在唐朝時的靺鞨、渤海時期就已有記載,金朝中後期和清亡前後的清末民初最為盛行。

據滿族文化研究專家統計,滿洲八旗的姓氏可考者共993個,其中的皇族愛新覺羅氏清亡後多以“金”為漢姓(因為“愛新覺羅”在滿語中是“金”的意思),還有以趙、羅、艾、肇、毓、駱等為姓的。

但是皇族並沒有全都改姓,還有不少保留愛新覺羅姓氏的,比如溥儀在新中國成立後,戶口本上寫的仍然是“愛新覺羅溥儀”。

至於滿族其他姓氏,幾乎全部改成了漢姓,大體有如下幾種規律。

1.沿用金代時所冠漢姓。

完顏氏——王姓;

伊喇氏——劉姓;

尼瑪哈氏——俞或於姓;

溫特赫氏——溫姓;

鈕祜祿氏——郎姓;

都善氏——杜姓。


2.諧音取姓。即依滿族的多音節姓氏,取其中一個音節作為姓氏,或與某漢姓音相近而取以為姓,或數音節相切求其相近漢字作為姓氏。在滿族改為漢字姓氏中,這種情況是最多的。

他塔拉切——唐;

瓜爾佳——關;

達爾充阿氏——戴;

墨勒哲埒——葛;

烏勒錫氏——呼;

墨克勒氏——孟;

錫瑪喇氏——紀;

布雅穆濟氏——閻

都勒氏——杜;

西克特哩氏——西;

棟鄂氏——董;

倭徹赫氏——魏;

輝和氏——何;

富察氏——富;

舒穆祿氏——徐、舒、宿等;

赫舍哩氏——何、赫等;

烏蘇氏——吳;

葉赫那拉氏——葉、那等;

敖濟氏冠——敖;

布爾察氏——卜;

文札氏——文;

奇德哩氏——祁;

珠錫哩氏——朱;

恆吉哩氏——恆;

佟佳氏——佟、董;

馬佳氏——馬。


3.以父祖輩的名字為姓氏。以父祖之名字為姓氏,取名字的第一個字作為本家族的姓氏。

西林覺羅氏——鄂;

伊爾根覺羅氏——顧。

4.譯義求相近字為姓氏。根據滿語姓氏的含義,以求相近之漢字或漢姓作為姓氏。

如巴顏——富有之意——富字為姓;

倭赫——石頭——石字為姓;

沙拉——邊角之邊——邊字為姓;

哈斯呼——左右之左——左字為姓;

畢拉——江河的河——何字為姓;

阿克佔——雷電之雷——雷字為姓;

敖託——槽盆——曹字為姓;

薩察——盔甲之盔——隗字為姓;

尼瑪哈——魚——於或俞字為姓

5.複用原漢姓。早期加入滿族共同體的漢族人早已滿化,反映在姓氏上,也慕效滿族的多音節姓氏,在自己原姓後加上“佳”字或“爾佳”字,後來滿族盛行冠以漢字姓時,這些人又去掉“佳”或“爾佳”字,而複姓其原姓氏。

如孫爾佳氏——姓孫;

鄭佳氏——姓鄭;

崔佳氏——姓崔;

龐佳氏——姓龐;

蘇爾佳氏——姓蘇;

蔣佳氏——姓蔣;

範佳氏——姓範;

姜佳氏——姓姜;

陳佳氏——姓陳;

方佳氏——姓方;

豐佳氏姓——姓豐。


6.明朝所賜姓氏的沿用。15世紀後,明朝對女真人首領多有賜姓,如李、張、郭等姓氏,當清代滿族人盛行冠以漢字姓時,一些滿族人就會沿用之。

薩克達氏——冠以李、羅等姓

費莫氏——冠以馬、麻姓;

伊爾根覺羅氏——冠以趙、佟等姓;

佟佳氏——冠以佟、董、高等姓;

那木都魯氏——冠以那、南等姓。


7.亂改。清亡以後,有些滿族人比較任性,隨便找了一些漢字作為姓氏,完全不符合冠姓規律,無跡可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清末,因為各種原因,八旗子弟等紛紛將滿族姓氏改為漢姓,如皇族愛新覺羅改為金姓、趙姓等姓氏。也有很多學者進行過研究,如劉慶華著有《滿族姓氏綜錄》一書(遼寧民族出版社,2012年),對滿族姓氏及所改姓氏包括世居地等都有詳細的統計,可以參考。

《滿族姓氏綜錄》

一般而言,一個滿族姓氏所改的漢姓遠不止一個,如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葉赫納拉氏等,所改漢姓均有多個,大概列入如下:

瓜爾佳氏所改的漢姓有關、石、葉、白、汪、羅、廣、馬、鮑、伊、李、高、顧、胡、豐、蘇、常、侯等;

鈕祜祿氏改為郎、鈕、楊、林、邵、卜等;

赫舍里氏改為高、康、赫、張、何、盧等;

董鄂氏改為董、何、席、成、唐、彭、鄂、齊、紀、趙、許等;

葉赫納拉氏改為葉、那、錢、施、南、姚、羅、何、趙、張、陳、黃、傅等。

當然,也有滿姓所改漢姓只有一兩個,如李佳氏一般改為李姓。

通過上述羅列,又能看出另外一個問題,即同一個漢姓可能會有多個滿姓改

,像李姓,可以是瓜爾佳氏,也可以是李佳氏,赫舍里氏、董鄂氏、葉赫納拉氏均改有何姓等等。


楚邾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人過程中,把女真人編成八旗,八旗丁壯戰時出爭,平時皆為民有很高的戰鬥力。八旗指正紅旗,鑲紅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黑旗,鑲黑旗。隨著地盤的擴大人囗的增多又出現了漢八旗和蒙古八旗到1642年八旗制度已經完備。其中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其餘的屬於下五旗。清軍入官後八旗兵駐守北京佈防全國重要城市。旗人是一個殊殊寄生團體。因祖先戰功官至親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參將,佐領之類的爵位不納稅,每年政府還得拿錢糧養活。清初八旗兵戰鬥力強悍,入關後逐漸腐化淪落成寄生蟲不堪大用,所從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號召各地組織團練,以後組織新軍。1912年2月12月清朝滅亡。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八旗人幾乎成了過街老鼠。分佈在各地的八旗人紛紛改稱漢姓把自己包裝成漢族。在北京地區的普通旗人百姓為了生存做苦力或小買力生存。滿族最高貴的姓氏愛新覺羅氏改漢姓為金,羅,趙等姓。赫舍里氏改成赫。葉赫那拉氏改成那或南姓。爪爾佳氏改成關姓。富察氏改成富或傅等姓。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滿族獲得新生,1982年滿族人有430萬人到1990年人囗900多萬人。很大部分是漢滿混血公民因為某種原因選擇了滿族作為自已的民族。







關東俠客


滿清起兵前將部族分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後來由於地盤擴大,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其中正黃、鑲黃、正白由皇帝或王爺擔任旗主,所以又有“上三旗,下五旗之說”。

後努爾哈赤收服蒙古各部落設置蒙古八旗,皇太極當政時,又設置漢族八旗。我們今天所指的八旗子弟,特指滿人八旗。八旗子弟改姓,也是滿清滅亡後,為了掩人耳目苟活的手段。


1、愛新覺羅(覺羅是姓,愛新是部落名字),清朝滅亡之後,大部分愛新覺羅的後人改姓金,影星金巧巧就是愛新覺羅家的人。還有改姓啟的,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大師就是雍正帝的九世孫。


2、那拉氏,那拉氏分為葉赫那拉氏和烏拉那拉氏。改姓為葉或者那。現在那拉氏的後人主要是改姓葉和那,如著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和歌壇天后那英。



3、鈕祜祿氏,這個姓氏的人後來都改姓為郎或者鈕,比如臺灣導演鈕承澤,鋼琴家郎朗都是鈕祜祿氏後人。



4、瓜爾佳氏,後來瓜爾佳氏改姓關了,十三姨關之琳和小傾城關曉彤都是瓜爾佳氏的後人。


5、佟佳氏,佟佳氏改姓佟,大家喜歡的暖男佟大為就是就是滿清第一大姓氏佟佳氏的後人。



6、富察氏,中華民國建立後,八旗取消。隨漢習俗改姓富、傅、付。


7、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改姓赫,當今代表有內地男演員巴圖和他老爸英達。



清朝滅亡之後,滿洲八大姓氏改為 佟、關、馬、索、赫、富、那、郎。說不定你的身邊就隱藏一個“皇親貴族”奧。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老兵小猿


經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在1912年末宣告結束。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而曾經顯赫一時,作威作福的八旗子弟們,也從此失去貴族身份。為啦安全考慮改姓更名,成啦主流。


那麼他們都改成什麼啦?我們身邊那些也許是八旗子弟後代,我們一一看下去。

皇族,愛新覺羅氏:他們全是清皇室成員,地位顯赫,他們全都按滿語中愛新翻譯成漢語是金,覺羅翻譯是趙,改姓金,姓趙。

那拉氏:分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慈禧太后就是葉赫那拉氏,改姓後他們以地為姓,葉赫那拉氏的人都改姓那、南、葉、白。著名歌手那英,就是葉赫那拉氏。


鈕鈷祿氏:他們按漢語第一個音節為姓,改姓“鈕”,也有改姓“郎”。因為“鈕枯祿氏”的漢語翻譯就是“狼”,用漢語裡面的郎”姓來替代。

瓜爾佳氏:分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後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清滅亡後大瓜爾佳氏都改姓關、石、包 、鮑、汪。

富察:女真最古老姓氏,清滅亡後富察氏大都改姓傅.富.付。

佟佳氏:後族與愛新覺羅氏世代聯姻,康熙的生母和他妃子很多姓佟佳。清滅亡後佟佳氏改姓佟。

馬佳氏:馬佳氏與其他的滿洲貴族不同,他們做官少,經商多,清亡後馬佳氏人改姓馬。

齊佳氏:祖上居住在齊家營等地,以地為姓,清滅亡後齊佳氏人直接改姓齊。

雖然滿洲人都改漢姓,但大都是以滿姓的首字改成漢姓,相對還是容易識別。

如今,這些姓氏分佈在全國各地,身邊很多人都是皇族後裔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