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童年經歷的事,它們可能從沒有離開過

文|安羽心理諮詢

那些童年經歷的事,它們可能從沒有離開過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如何回應周遭環境,並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反應模式。由於我們在相同的環境過了好多年,也就是從小跟我們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待在一起的那般長的歲月,我們深受此影響,漸漸發展出了特定的思考與反應模式。

我們很多人尚能覺察到我們的人生正在發生的種種境遇,但卻不一定能夠覺察到我們的諸多選擇和反應均是受到早期認知的影響。

我們很難了解我們的世界觀是從小累積而成的,根深蒂固,除非經受外力刺激或者刻意去改變,否則很難會有太大的變化。它們會伴隨在我們日後生活的整個過程,並隨時影響我們的選擇、決定和生活。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深受父母教養和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但這不能表示我們就一定是認同父母所有的想法,而是我們對穩定、安全、幸福和快樂的信念,大都在早期環境中孕育而成。這種成型亦不會管其是否符合世俗的標準或者預期。

我們對幸福的感受,是源自於小時候所形成的反應模式,雖然時光漸逝,但這些早期所內化和形成的模式已經深入到你的潛意識中,以此來指導或者誘導你的生活,而當你現在的生活中還有過往所形成的反應模式時,你就無法脫離過去的牽絆。

正如,有時候我們正在為某件事心煩,已經想了好幾天了仍不得其解,很是鬱悶。不久,遇到了一個跟我們的有類似遭遇的人,於是,你們的話題被導向了差不多的吐槽點和吐槽方式,越聊越激烈。如果此時,有人過來讓跳過這個話題,進入一個新的話題去,我們會很不舒服和不爽,我們甚至會要求那個人離開,而繼續我們的談話。因為對我們來說,繼續討論這個令人煩躁的問題,比另起一個話題容易多了。而且在這個話題的討論中也具有排異性,也就是一旦想要加入話題的人,跟我們聊的不是一樣的話題,表達一樣的情緒情感,我們是很難接受的。

如此,也就驗證了一旦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仍然保存過往所形成的反應模式時,就難免會受此影響。

我們的生活面向非常多元,也活得相當充實積極。雖然我們舊有的反應模式仍然存在,但現在存在在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事物都與過往毫無關聯,如果我們能夠覺察並且持續的培養,與更新的思想連結,並且維持自身的穩定,就可以跳出舊有模式的不良影響,重建自己內心的信念。

(更多資訊可關注公眾號:安羽心理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