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这场火持续了5个小时,南美洲最古老的女性“卢西亚”的头骨和最早在巴西展出的恐龙的化石等等极为珍贵的藏品在大火中付之一炬,但一块名为“本德戈”的陨石在火灾中安然无恙。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它是巴西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陨石,重达5.6吨,于1784年在巴西东北部的巴伊亚州被一位放牛的男孩发现。1888年,佩德罗二世下令将其转移至巴西国家博物馆。

这块石头携太空的尘埃来到地球,静默千年。在网友眼中,劫后余生的石头在永恒中竟多了一丝孤寂而悲伤的味道。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人们免不了会猜测,在成为陨石之前,它来自哪个星球?在未被男孩发现之前,它曾到过哪里,又经历和见证了什么?如果未被收入博物馆,它将来的又会何去何从?

凯迪克奖得主、《不可思议的旅程》作者艾伦·贝克尔也产生过类似的遐想。不仅如此,他还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一部新的无字绘本——《莎莎的石头》。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美)艾伦·贝克尔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凯迪克奖作品《不可思议的旅程》作者新作。一个女孩走到海边,捡起一块石头扔出去,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开始了……

一部史诗级纸上奇幻大片

对于小女孩一家来讲,这个夏天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小女孩心爱的小狗莎莎再也不能和他们一起去海边度假了。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小女孩怅然蹲在海边,随意从海水中捞起一块石头,将它扔向远处。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由此开启······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原来这块石头,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曾目击了生物登陆、恐龙灭绝,又成为古巴比伦的方尖碑,见证文明古国的兴盛灭亡。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它跨过大洋大洲,被中国工匠精雕细琢,被岛屿部落的酋长珍藏,又被太平洋的海盗掠夺……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在七千年人类变迁中,这块石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注视着人类、地球甚至宇宙的荣枯。

一部独具匠心之作

《莎莎的石头》是凯迪克奖得主艾伦·贝克尔继《不可思议的旅程》三部曲后,又一部纸上“奇幻大片”。

小读者们将跟随一块石头,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游历地球四大洲,从远古走到现今,见证物种的进化、文明的兴衰,寻找自己与过去、与未来的神奇联系。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艾伦·贝克尔创作《不可思议的旅程:回归之夜》时,经常路过的一座教堂: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每天我去往工作室的路上都会路过一座教堂。就像城市的其他部分一样,教堂华丽,充满历史感。

有一天,我停下来读教堂前面的标识,发现在几百年前,教堂曾经是清真寺,再之前是另外一个教堂,再之前是古罗马建筑。站在这座石制教堂前面,很难不去想象它的历史,这些岩石目击过漫长的时间。”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这让我产生好奇:在一旁观看帝国兴衰是什么感觉,从石刻或者光滑的石头上可以学到什么?所有的这些念头都出现了,后来就成了这本书。”

一次创意非凡的阅读体验

在故事性与历史性中获取平衡

为了给石头找到“穿越历史”的准确路线,艾伦·贝克尔做过很多关于贸易路线、服装、建筑,甚至狗的品种的研究。

虽然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无字书,他依旧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历史的准确性,在故事性与历史的准确性中找到了平衡。

以下是历史遗迹与《莎莎的石头》内文图对比: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古城遗址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图源:Alamy图库

巴比伦伊师塔大门

V

S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莎莎的石头》内页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阳朔富里桥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莎莎的石头》内页

作者结合不同时代的地域和文化,拟出一条基于现实世界、历时几千年的虚拟路线,让一块石头的旅程成为可能。

藏在颜色里的秘密

虽然仅仅是一部无字绘本,《莎莎的石头》却包含了两条故事线:小姑娘与爱犬莎莎的故事,以及一颗石头的神奇旅程。

两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空,因此作者悉心地用颜色作为区分。

“颜色在这本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打造着每一个情景中的情绪和情感。更重要是,颜色成为时间流逝的线索。故事中关于过去的叙述都是金色做旧的样子,现代的部分则是紫色的,更饱和。”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除了区分时间线,金色还被用在了内封当中,成为了莎莎的狗牌“专属色”。

已经拥有《不可思议的旅程》三部曲的读者应该会注意到,《旅程》三部曲中也在内封处设置了压印,与之相比,《莎莎的石头》的压印可能更体现了作者的“小私心”: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内封布纹纸+烫金工艺,隐藏着更多秘密!

“读者们都以为莎莎是女孩的名字,因为她就站在画面中央,拿着石头。但莎莎不是那个女孩,而是女孩的小狗,刚刚去世。

在史诗般的旅程结束后,读者体会到女孩的悲伤,我希望他们能更仔细地看这本书,前后翻翻,研究一下环衬上的地图,拿掉环衬,发现我隐藏的秘密。

一个小小的标志,能拥有这么大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除了颜色区分,艾伦·贝克尔还在环衬处“埋了梗”。

在翻开书的那一刻,作者已经将故事的主角之一——石头的旅行路线和时间告诉了小读者。

这些提示能让读者更好地进入到相关历史情境之中,与石头一同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前行,感受时空变换与沧海桑田。

(横屏观看更直观哦~)

又来了,关于石头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莎莎的石头》是一部细节丰富、宏大与细腻并存的无字书。虽然不着一字,但每个人都能结合个人的体验,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也想有一段非凡的体验,不如跟随这块石头,来一次时空吧!

即可进入当当网站购买《莎莎的石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