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炫耀詩和遠方,而父母卻在默默苟且

正值夏日,正是午時,打開朋友圈,又是誰誰誰的詩意與遠方,或是誰的美食盛宴,家長裡短。引起我注意,則是一位朋友對母親的生日祝福,激情洋溢不在話下,底下祝賀阿姨生日快樂的也不少,可是我的心卻揪了起來。評論裡卻唯獨沒有他母親與父親的,而我恰巧也有他母親的微信,靜如止水,彷彿過生日的是我朋友一般。

你在炫耀詩和遠方,而父母卻在默默苟且

待我問過朋友之後,他忽然反應過來因為某某事和父母吵架,一氣之下,將其屏蔽。在謝過我的提醒之後,換來的卻是一片沉默。我問他,你有給母親打電話說說話兒祝福嗎?他說他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閒聊,也借忙事兒的理由將我勸退。

我不由地開始顫抖,因為我發現我和他並無多大的區別。我也時常在父母親節祝福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可我卻連打電話給他們的勇氣都沒有。我也時常關注朋友們旅遊與美食的照片,卻沒有打電話去問問父母是否過得安好。想著想著,我決定打個電話,打給我母親,而我的眼睛彷彿比我的嘴巴先開腔一樣,未言卻已溼潤。母親接了電話便著急起來,問我:崽阿,你是不是出啥事兒了?是不是沒錢用了?還是病了?是不是被誰欺負了?你不要嚇媽媽阿!我呆楞了一會兒,微微沙啞的回到:沒啥,就是有點想你了,沒事的。沒想到這下卻是母親的沉默,不久卻嬉笑地回答到:我還以為你咋了,你平常都不咋打電話給我的,我還以為你出事了呢?心如亂麻興許就在此刻,和母親說了沒多久也就掛了電話。可我的思緒卻久久不能平息,跟著這通電話逐漸遠去。

你在炫耀詩和遠方,而父母卻在默默苟且

時代在發展,交通也更加便捷,見面不算困難,消耗的精力與時間同以前相比不知節省多少。可遊子歸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甚至連電話也像喪失了通話功能一般。然而父母等待的時間卻如果時代發展般呈上浮趨勢,像老房子門前的那條山路,幽遠漫長。許多年輕人懷著朝氣般灼熱的詩意,走進了燈火絢爛的都市,紮根在此,拼搏在此。而家裡的父母也在等著,等著孩子的成功,等著孩子的歸來。母親曾對我說過:沒事兒的,我身體可好了,不用擔心,專心去做你的,要回來就告一聲,飯菜熱著呢。

你在炫耀詩和遠方,而父母卻在默默苟且

耳畔響起了那首《當你老了》,多麼美妙的愛情故事阿,可是我卻淚流不止,明明歌頌的是那心底銘刻的愛情,可我的眼裡卻不由浮現父母等待我歸家的畫面。

當父母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

當父母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當父母老了,眉眼低垂,燈火昏黃不定。

在外奔波的孩子呀,別忘了多回頭看看,看看父母那日漸渾濁的雙眼,依舊散發著光芒,是等待孩子歸家的光芒。看看父母眼角那日漸深刻的皺紋,卻也在不斷跳躍,時刻準備歡迎歸家的孩子。

說不定父親又偷偷釀了一壺美酒,母親卻不准他喝,說著等孩子回來,那樣才有家的味道。

你在炫耀詩和遠方,而父母卻在默默苟且

我愛我家的老美人,愛她青春歡暢的時辰,愛她虔誠的靈魂,也愛她那蒼老臉上的皺紋。

我愛我家的糙老漢,愛他青春風發的時辰,愛他堅強的靈魂,也愛他那時常勞動的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