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人類簡史㈡:農業革命、虛構現實與人類社會的聯繫

「讀好書」人類簡史㈡:農業革命、虛構現實與人類社會的聯繫認知革命講完了,現在說說農業革命。尤瓦爾·赫拉利拋出了一個很特別的觀點,請往下看。

農業革命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雖然認知革命讓智人把其他人種擠出了歷史跑道,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依然以採集和狩獵為生。

大家可千萬別以為那時候的人很可憐,沒什麼吃的,其實智人部落的飲食非常的豐盛,從野果到樹根,從螞蟻到大象,只要抓得住統統都吃掉,你看不挑食有什麼好處!身體結實,別看這些遠古時期的人吃得粗糙,但是他們很少會營養不良,跟後來的農業時代的人相比,他們的個子更高,也更加的健康。不僅如此,狩獵採集者每天只需要工作3到6個小時。早上大約八點鐘出門,去附近的山上逛逛,采采果子,抓抓野兔,到了中午就可以收工了,回到部落吃完午飯,剩下大把的時間是想幹啥幹啥。

他們有時候也會碰上什麼老虎毒蛇,但是三天兩頭來一次野外求生訓練,這讓他們身體更加的強壯。看起來狩獵採集的生活非常幸福,人們的飲食多樣化,身體健康,還有自由的工作時間。然而到了大約1萬年前,人類的生活方式開始變了,他們把精力放在了幾種動植物的身上,想要獲得更多的水果穀物和肉類,這次變革就是農業革命。有些學者就認為農業革命是一種進步,讓人類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但在這在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看來,農業革命很有可能是人類的一次巨大失誤,為什麼這麼說呢?接著往下看!

智人從猿類進化而來,天生就擅長爬樹採果子和追野兔,靠著採集和打獵,人明明是可以過著舒服自在的小日子,那現在倒好了,為了一片麥子地,天天得起早貪黑,彎著腰刨土,澆水施肥,還因此落下了腰間盤突出關節炎之類的毛病!「讀好書」人類簡史㈡:農業革命、虛構現實與人類社會的聯繫

另外人們活動的範圍也大不如前了,曾經四海為家的生活,如今變成了一畝三分地。過去狩獵採集者哪有吃的就去哪,這個過兩星期搬一次家,但是農民就做不到了。麥田你可搬不走,他們只能是一輩子死守著一塊地,人類的活動範圍是縮小了,壓力卻變大了!

狩獵採集者每天只要能夠找到當天吃的食物就行了,吃光了可以再去找大自然的食物,來源是很豐富的,不用去考慮明天吃啥,可是農業革命以後呢未來的重要性一下子變得是特別的突出,畢竟那麼多的人只這麼一塊地吃飯,萬一遇上什麼災害什麼的可能就會給餓死,所以得考慮這屯糧擔心好幾年以後的生活!天天累死累活的種地還一點也不開心,難怪作者會說農業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難道農業革命就一無是處嗎!

也不見得,業革命是成是敗演化成功和個人幸福的悖論。剛才狠狠的批了一把農業革命,但它既然發生了,總歸是有它的道理,那麼農業革命究竟給智人帶來了什麼呢?作者以小麥為例,進行了說明。首先們必須得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小麥對個人來說實在沒什麼用,小麥這玩意兒既不容易種,吃了不好消化營養也不高,而且只要來個什麼蝗蟲水災,一年的辛苦就全白瞎了,根本沒法給農民提供什麼生活保障!

不過從集體的角度來看,種小麥可以讓聚居成為可能過去狩獵採集者的部落不過是幾十個人,畢竟他們三天兩頭都得搬家,假如你這是成千上萬人的大部落,那這搬家的陣仗想想都嚇人了,那現在好了!人們不用在天南海北地到處找吃的了,只管守著幾塊麥子地就行了,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就可以聚居在一起,從村落髮展成城市,在農業革命後的短短几千年裡就出現了人口上千萬的龐大帝國,這麼多人哪來的,要知道在農業革命前夕,全世界的智人加在一起也不過幾百萬,那不得不說人口增加也是小麥的功勞!

剛才說了種小麥可以讓人們定居,這意味著什麼?終於可以使勁生孩子了,因為在狩獵採集時代生孩子不方便了,帶著孩子更不方便,沒有人願意領著一群孩子四處遷徙,農業革命以後人類就開始住進了永久的村落,小麥增加了糧食供給,人的數量因此就呈指數增長了。但從演化角度來說,智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想要去衡量某個物種的演化是否成功,判斷的標準就特別的簡單粗暴,就是看它的數量是多了還是少了,比如恐龍死光了,那它這個物種就很失敗了,而農業革命讓智人的數量瘋狂的增長,誰還能說農業革命不偉大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演化的觀點是把全人類看成一個整體,根本不在乎個人的幸福,人口增長對於個人來說能有什麼好處,人一多糧食就不夠吃,農民就得更加拼命的工作,比起遠古的狩獵採集者,農民的工作時間更長不說,還鬧個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的,而那些國王官員牧師思想家之類的精英分子,不用種地卻豐衣足食!

歷史寫的也全是這些人的故事,不信你翻翻各種歷史書裡面記載的是不是全都是那些王侯將相的故事,至於這數十億農民10萬年來的存在都被歸結為一句話,他們的日子就是挑水種田挑水種地。所以說演化里根本沒有平等這回事,接著來說說這些的不平等體現在什麼地方。人類的大型合作網絡從來都不平等,農業革命以後的幾千年的歷史,說到底就是壓迫和剝削的歷史,為什麼呢?首先,農業革命讓人類創造了擁擠的城市和強大的帝國,公元前250年,薩爾貢大帝建立起了第一個帝國,叫做阿卡德王國,擁有超過百萬的子民,到了公元一年,羅馬統一地中海,羅馬帝國的納稅人口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億。我們之前說過智人的特長是合作,那麼這些人口眾多的古代帝國豈不都是完美的大型合作網絡嗎!

只可惜合作這個詞今天聽起來是很公正平等,但是歷史從無正義可言,大多數的人類合作網絡到頭來都成了壓迫和剝削了,在帝國裡面,農民不得不上交他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運氣好碰上一個體恤民生的皇帝,農民還能勉強有口飯吃,運氣不好的,只要皇帝一個金口玉言,就可以把農民家裡翻個底朝天,連一根稻草都別想留下。還有比農民更慘的,那就是奴隸。公元前1776年,當時最大的帝國巴比倫統治著大半個中東兩河流域平原,巴比倫帝國出了一部很有名的法典,叫做漢莫拉比法典,它規定如果一個上等人弄瞎了一個平民的眼睛,就得賠60舍客勒的銀子。而如果他殺死了一個女奴隸,只用賠20舍客勒,你看一個平民的眼珠子等價於三條女奴隸的命,這種霸王條款怎麼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法律呢?然而在當時的巴比倫人看來,漢莫拉比法典完全沒毛病,簡直就是公平正義的化身,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還是出在虛構故事,們一開始就說過,人類擁有共同想象的能力!

巴比倫人都相信漢謨拉比法典這一套虛構故事,認為人天生就分為三六九等,自己生出來是個奴隸,這還能怪誰?只能怪命不好,抗議有什麼用,還不如好好祈禱,希望來世可以生在富貴人家!

不過呢靠虛構故事建立起來的秩序也有軟肋,人們今天信明天可能就不信了,今天還相信君權神授的人,明天可能就會揭竿而起,比如美國在1776年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人人平等,造物主賦予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人類的虛構故事變來變去,終於誕生了一部沒有階層劃分的法律,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農業革命帶來的剝削史可以告一段落了?想得美!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大型人類社會能夠真正免除其事,即便沒有了法律規定的等級,人們還是被分成了各種虛構的階層,比如說窮人和富人、黑人和白人、男性和女性,於是就有了各種歧視和矛盾,所有這些背後,說到底還是因為想象的秩序!

國家就是一個最大的想象的秩序。你說們怎麼就逃不出虛構故事的牢籠呢?三大原因讓我們無法察覺和脫離虛構秩序。既然虛構的秩序害得我們沒有公平和正義,為什麼人們還遲遲意識不到,生活當中的種種秩序都是虛構的呢?其實有三大原因讓人類難以改變現狀。

首先,虛構秩序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比如在現代西方大部分人都相信個人主義,父母和老師都會告訴小孩,如果有人嘲笑你就別搭理他!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也會很自然地相信我就是獨立的個體,我的價值跟別人沒關係!但如果在中世紀,貴族會嚴厲地告誡孩子,榮譽比生命更重要,如果有人膽敢損毀你的名聲,就應該立馬和他決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人就會覺得我的價值跟我的身份階層是息息相關的,怎麼能不顧及別人的眼光呢!所以你看,現實世界就是按照某種虛構的秩序在運轉,如果懷疑虛構秩序不就相當於懷疑現實世界了嗎?

其次,想象的秩序塑造了我們的慾望,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實現的願望,比如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年頭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都說自己喜歡旅行,為什麼?你可能會說因為旅行能夠開拓視野豐富人生,體驗讓我們更加快樂,表面上看這些理由都很充分,但是你仔細想想好像有點說不通,假如旅行真的那麼好的話,為什麼古埃及法老不去腓尼基滑雪偏要把這錢都花在建造金字塔上面!那是因為我們的慾望深受虛構秩序的影響,埃及法老就相信金字塔是通往天堂的梯子,想讓靈魂昇天當然要建金字塔了,而我們信奉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去巴黎購物很快樂,到愛琴海吹吹風很浪漫,只要我們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慾望就成了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

第三個原因,虛構的秩序並非個人主觀的想象,而是存在於主體間,什麼意思?就是它既不是客觀的也不是主觀的,比如說太陽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而喜怒哀樂等等的情緒是主觀存在的現實,客觀現實誰也改變不了,而主觀現實則只跟你自個有關。但主體間的現實靠的是千千萬萬的人的共同想象,它雖然不是客觀存在,但也不會被個人意志所左右,就拿法律來說,他不是從來就有的,但是如果有人說他不相信法律,但是他殺了人也會被判刑,因為幾十億人都相信這些虛構的秩序。所以說生活在社會當中,我們不可能脫離這些虛構的秩序,不論政治經濟文化如何發展,我們只不過是從一種虛構秩序進入另一種虛構秩序而已。在這些秩序當中有三種對人類至關重要。是什麼?接著往下看。

金錢帝國和宗教三大力量讓人類走向統一。們之前說到農業革命之後,人類靠著虛構故事建立起大型的合作網絡,雖然這個網絡裡面有萬惡的剝削和壓迫,但不可否認,歷史的大趨勢是分久必合的!人類不會因為不公平就把小麥燒了城市砸了回到幾十個人的狩獵採集的小分隊裡頭去。那是什麼樣的力量促使著人類走向統一呢?靠的就是三種全球秩序,貨幣、國家和宗教。先來說說貨幣。在狩獵採集時代,人們對於貨幣是沒概念的,最多也就是以物易物,就是拿五個蘋果換你一隻野兔,物物交換,可萬一你不想吃蘋果怎麼辦呢!

那你想用蘋果跟鞋匠換兩雙鞋,但鞋匠的牙齒爛了,不想吃東西,只想找個醫生瞧瞧病,剛好醫生又想吃蘋果,那我們就可以達成一樁四方交易!但是這萬一中間再多幾個環節,難道要讓這幾十號人來回折騰,只為了達成一個交易?這個時候金錢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金錢制度有兩大原則,一是萬物可換,也就是說用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二是萬眾相信,說白了貨幣就是個虛構故事,你說貝殼金銀本身有什麼價值,還不都是因為人們說他有價值,然後人人都相信這一套,才能用金錢跟陌生人進行交易和合作。那我們直接用錢來買你的野兔,然後你拿著錢去買鞋,然後鞋匠再用錢去看病,這不簡單方便了嗎?

促進人類統一的第二種秩序是國家。帝國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統治著許多不同的民族,二是疆域可以無限擴張。在國家四處征服的過程當中,把許多小文化合併到大文化當中,並且傳播統一的思想制度習俗和規範。比如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大家都可能覺得這國家到處燒殺搶掠,不是什麼好東西,然而國家掠奪來的財富除了養軍隊建堡壘,也發展了藝術文化和司法體系。比如說在英國征服印度的過程中,有數百萬人死於戰爭,但同時英國也在印度創立了政治制度和司法體系,直到現在印度人仍然擁護民主制度,英語仍然是印度的通用語言。

除了經濟和政治因素,還有第三種讓人類走向統一的秩序,那就是宗教。可以說宗教比貨幣和國家都厲害,他不花一分一毛,不動一兵一卒,全憑一張嘴就能夠說服人們團結在一起。當然了這還得歸功於宗教的兩大特質,一是普世,二是推廣。無論是基督教徒還是佛教徒都認為他們的神人人都能信,而且人人都該信,於是信徒們就不遠千里四處傳教,立志要把這種信念傳播給所有人,就這樣貨幣、國家和全球性宗教這三大統一力量幾乎把所有智人都納入了全球世界。靠刀劍和神靈征服世界的時代已經成為了歷史,在過去的500年間,人類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驚人增長,在公元1500年,全球人口5億,現在已經到了70多億,人口增加了14倍,生產更是增加了240倍,現代的五條貨櫃船就能夠裝下哥倫布時代全世界所有船隊的貨物。今天的一臺計算機就能夠儲存中世紀所有圖書館裡面的書本信息。這中間是發生了什麼?新的時代又是什麼樣子?

下一篇寫科學革命,敬請期待!

謝謝你耐心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