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祕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史籍記載,公元1735年盛夏,雍正白天還在宮裡一如既往的處理政事,卻在晚上突然染上惡疾,第二日,天還沒亮就死在了床上。由於,雍正的死因成謎,所以,在民間衍生了許多推測與流言,其中,最生動的就是呂四娘暗殺雍正: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康熙皇帝駕崩後,四皇子胤禛入主大統,改元雍正。此時,滿清皇朝的基業已十分穩固,“反清復明”的浪潮在統治者的高壓之下已轉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發現反對朝廷的蛛絲馬跡,就大殺出手,毫不留情。

雍正時期,有個叫曾靜的秀才對滿清統治頗有成見,籠絡山西總督意圖謀反顛覆滿清。事發後,雍正詳查了此事的來龍去脈,牽扯出無數同案犯,通通投入監牢。曾靜自免不了滿門抄斬的厄運,浙江文士呂留良也深陷文字獄案中被誅滿門。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呂四娘正是呂留良的孫女,因為,事發時借住在安徽的奶媽家中得以逃過一劫。此時,只有十三歲的呂四娘性格剛烈,在聽說自家慘遭迫害後滿腔怒火,立刻割破手指,用血寫下“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幾個字,獨自一人前往京城報滅門之仇。

在路上,她有幸遇到一位高僧,四娘投入高僧門下學習武藝,練就了一身飛簷走壁的本領,刀法劍術日漸精湛。後來,呂四娘幾經周折來到京城,用計謀混進紫禁城中,在夜裡暗殺了雍正,用血滴子割掉了皇帝的腦袋,並將首級帶走祭奠家人。

據說,在雍正下葬時由於無法找到頭顱,只能用金子鑄造一顆腦袋替代。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其實,“血滴子”這種東西其實只是老百姓杜撰出來的,根本沒有刺客使用過這種殺器。但是,在民間流言中卻有著事實的影子,在小說家筆下,雍正是一個武功高強、心思歹毒的政治家,在他手下養著一大批習練古怪武功的高手,他們手裡都拿著一種被稱為“血滴子”的兵器,殺傷範圍極廣。

相傳,血滴子以革為囊,內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與此同時,“血滴子”也是雍正手下這群高手們的別稱。“血滴子”的形象特徵是詭秘、殘暴、人治加鐵腕,藝術原形可能就是雍正朝的特務組織和密摺制度。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相傳,雍正的八弟和九弟都死在這種奇怪的兵刃下,當然,傳言只是傳言,小說也只是小說,我們不能把這些虛構的東西當作真實的歷史。雍正之所以能在劣勢中完成翻盤,靠的不只是心機城府,還得益於手下贍養的一批善於探聽情報的能人志士,這個組織便是“粘杆處”,也就是血滴子的原型。

其實,在清朝早期就設立了情報機構,“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是個普通官署,亦稱“粘竿處”。其掌協助護衛並隨侍皇帝釣魚娛樂,並且,管理大臣無定員,由王、公、額駙及滿蒙大臣內特簡。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粘竿處”單從名字理解,這個組織無非是負責抓蜻蜓、釣魚的娛樂組織。其實,在雍正還沒登基之前,住在東北新橋附近,家邊有不少繁茂高大的樹木,每當夏秋交替之際,樹木中隱有蟬鳴,雍正喜歡清靜,所以,派僕人用長杆驅趕蟬蟲。後來,雍正與其他兄弟之間的太子之爭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表面上雍正並不參與鬥爭,但是,暗地裡卻始終操縱大局。

於是,雍正暗中召集了一大批武功高強的江湖高手,將這群人偽裝成當年替自己驅趕蟬蟲的僕人隊伍,藉著抓蜻蜓撈魚的幌子這群高手在北京城探聽情報。雍正登基後,為了能讓這群特情人員繼續發光發熱,也為了感激這群江湖人士,所以,特設了一個“粘杆處”部門。這個“粘杆處”相交於之前的“粘杆處”組織更為嚴密。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這個部門的頭領叫做“粘杆侍衛”,通常是由立下大功的特務擔任。這群人大多數都是從雍正年輕時就已追隨左右,所以,權勢極大。就算是“粘杆處”中最不入流的成員,每天都有機會活躍在雍正左右,每一位都是皇帝身邊的“紅人”。由此可見,所謂“粘杆處”在明面上是陪著皇帝抓蜻蜓捕魚的娛樂部門,但是,實際上卻是一個特情部門。

文學作品中的“血滴子”極有可能就是說的這支隊伍。雍正將朝廷中的異己當成蜻蜓與魚,任由自己捕捉掌控,由此,情報部門叫做“粘杆處”也在情理之中了。

雖說,這個部門隸屬內務府,但是,總部卻紮根在親王府。相傳,雖然雍和宮是雍正的行宮,但是,曾經的雍和宮地下有一條暗道,特務們就憑藉此暗道與雍正往來報信。後來,乾隆繼位後,為了抹除雍正對後世造成的不良影響,所以,將雍和宮重建為喇嘛廟,將其中所有暗道全部填補起來了。

200多年前,紫禁城內有一個神秘組織,凡被它盯上的人都難逃一死

“粘杆處”除了在外面的辦公地點外,在紫禁城中也有自己的“辦公室”,就在御花園的“御景亭”中,“御景亭”也是他們平日裡值班站崗的地方。假山旁的門洞前放著四條大長凳,不論早晚,都有八個特情人員穿插著坐在其中,雍正下達的密令,通常都是由這些人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中的特情人員執行任務。

在雍正駕崩後,其子乾隆也曾用這種手段威懾地方官,直到乾隆駕崩後,這個部門才逐漸消失。

『《雍正皇帝真的死於呂四娘之手?》、《“血滴子”與雍正特務政治》、《“粘杆處”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