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正在去魯迅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魯迅了?

當代正在去魯迅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魯迅了?

魯迅是一個極有意思的文豪,而且他的很多作品在早年間,那是一直收錄在課本里,我們這一代人,那是從小就開始學習他的文章,而且老師一再地強調,魯迅是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作家;當然除了這個,他還有著其它很多的身份,例如革命家、思想家等等,他的這些身份,也為他變得更加神聖。

這幾年來魯迅的文章一直從課本里被刪除,那自然是為學生著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其實不用說學生,可能現在的一些大人,那也是無法理解魯迅的文章,有相當一大批的人在網上討論魯迅,認為他如何如何,寫的東西怎麼樣,認為他的那些文章沒有了任何的價值,魯迅也只是一個只會罵人的作家。

那是不是這樣呢?

那當然不是這樣,魯迅的那些文章,應當說是有著很高的藝術性,並不是誰都能夠寫得出來,可即使是這樣,人們還是認為,他的作品,沒有什麼價值,根本不值得一讀,那也就更不值得一學。

我們讀書那個時代魯迅的文章,可以說是佔據了很大的篇幅,並且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高中,那課本都有他的文章,他的那些文章,我們也都非常的熟悉,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藥》、《紀念劉和珍君》,那都算得上是近代最偉大的作品了。

當代正在去魯迅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魯迅了?

要知道魯迅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那可是一個剛剛由文言文轉到白話文的過度時代,很多的作家寫出來的東西,那可以說是有點怪,可是魯迅一上來就不一樣,他文筆犀利,這也可能是由於他受到國外文學影響的原因。他的很多作品,無論是對於人性還是社會,那都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當代正中積極地去魯迅化,不再讓現在的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考慮到現在的學生,學習任務太重了;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像以前了,現在小孩一出生那就像是掉進了蜜罐裡,他們根本無法懂得魯迅文章裡的意思,所以可能也是有著這方面的考慮。

魯迅的文章針鋒相對,這對於很多的學生來說,那也是起了一個不好的頭一樣,如果你從小就這麼憤青,那麼長大了,那不得變成一個更大的憤青,所以就所魯迅的文章從課中刪除,不讓孩子去接觸這一類的文章。那這有沒有好處呢?應當說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那並不見得是好事,試想一個小孩,如果他從小就知道什麼是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那樣他長大了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應當可以這麼說,魯迅的文章,那是完全適合於任何的人去學習,而且還要深入地去學習,只有通過這種深刻的學習,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哪個方面不足,應當要及時地去改正過來。可是現在的家長和小孩,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代正在去魯迅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魯迅了?

魯迅的那些文章,可以說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那都是有著絕對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