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年青時,看到餘純順寫的遊記【我和西藏有個約會】,那時便在心裡埋下了一個夢想。

當我日漸‘成熟’時,我以為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會將自己的夢想放進心窩裡,埋在最深處,為生計而奔波。

還好,我進入了一個好的行業,又進了一家好的公司。今年,我可以不需辭職,而去花2個多月時間嘗試著去完成自己塵封了10多年的夢想:沿著偶像餘純順的第一次進藏路線,走一趟,體會一下獨旅的孤寂和心靈感受!

當然,我是個裝備玩家,我清醒的知道自己的體能與獨行經驗相比偶像要差很遠,所以,我給自己儘可能的在裝備上以最大保護和輕量。

出發前,我計劃自己每天行走40多公里,如果拼的話能走到50多公里,預計了13天的休整時間,另加2天機動時間,行走50天共計65天的行程。所以向老闆請假2個月。

實際行走時,大多數每天都在35--45公里左右,只有2天走到50公里左右。

最快時速為6公里多,是第一天走出來的,其後基本就都在4.5--5.5公里左右的時速。有幾天狀態不好時,甚至走到過3公里不到的時速。

實際行程是 8月30號,從成都武候祠出發,最終在10月11號因腳傷停止在波密前面的位置,距拉薩還有600公里左右。休息治療一週時間後,回到林芝想繼續最後一段,但腳傷未好最終放棄。全程43天,大概1500公里不到點兒。

期間有搭車。高爾寺山頂至雅江縣城大概40公里,邦達鎮之前在22公里,然烏鎮之前10多公里,左貢之前忘了多少公里,以上都是在下午6--8點左右,不好找住宿時搭車。海子山下至巴塘縣城搭2段約60多公里,擔心被打劫搭車。

多數山口上下時,都會有小路可抄。最誇張的是72道拐,我直接從山頂抄小路下山,2個小時多一點兒走掉公路上的25公里里程數。但有很多時候上山時抄小路,因為在高海拔上直線向上,強度也是很大,會非常累人,甚至讓人崩潰。折多山和理塘縣城前的小山口,是最典型的崩潰小道。

從成都至雅安這一段,行走非常無趣,且車多灰塵多。我只是為了沿著餘純順當年的路線行走,如果只是為了徒步,其實建議從雅安開始比較好。

以下記錄出發前的裝備準備和使用後的心得,供今後徒步高原朋友們參考。

第一張照片,與裝備無關。記錄自己出發前的體重,希望安全迴歸時,再稱一下看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回來後,體重降至92.4KG,但經過半個多月的反彈,以及出差時的胡吃海喝,又增至94.5KG.目前正在努力維持中。

揹包:奧林匹斯65L炫彩版,此包獨一無二,織帶採用了6種顏色,揹包面料採用超輕的CORDURA面料。重量2070克。世上只此一隻,朋友如果在9、10月份川藏線遊玩時,看到有人背此包,必是鷹無疑。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此包相對重量和容量而言是不錯的,但實際行走中,發現其實可以不帶帳篷,睡袋也可以再小點,那麼一個50L的包就夠了。如果是這樣,揹包就可以再少0.3KG左右重量。

附包:DD的胸包,塵封了快有6年時間,考慮到此行一路上,長距離行走,拿些小食品、水壺必須方便,於是此包重見天日。重量127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此包在同行前沒有檢查,到成都後才安裝,悲催的發現沒法安裝在奧林匹斯炫彩版上(主要原因是奧林匹斯炫彩版是我定製的,肩帶定死拆不出來)。最終丟棄,此是我在裝備上最後悔的一件事。

防潮墊:自行開發的一種IXPE配方發泡墊,工廠打了一個樣板用於測試。目前柔軟度極高,但回彈力很差,是未成功的測試產品。重量389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墊子彈性很好,但耐用性不好。原本計劃帶著就是用完扔的,路上使用過幾天,也在穿小路時被樹枝給劃得面目全非,沒有帶個套套是失誤。

睡袋:臨時趕製的新款測試產品,填充700克鵝絨(850PF)、背部墊P棉、全立襯結構、中開拉鍊,另有一項新的專利技術用於此產品上,壓縮袋是雙面塗硅超輕防水,此次用於測試使用。即便遇到突發狀況需要露營,從它的蓬鬆表現來看,也能頂得往高海拔上的惡劣天氣。重量133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使用中,包括在4000米海拔以上使用,這個季節都用著太熱,在剪子彎埡口下宿營時熱到出汗。應該帶一條UL400的高蓬鬆羽絨睡袋就足夠了,這樣重量可以減少到680克左右輕很多。

朋友們如果是用的普通品牌650蓬鬆度以下的睡袋徒步此線路,個人建議還是應該帶700克以上的填充量睡袋。如果再晚些季節的話,恐怕700克也會冷。

帳篷:雲影,這款CUBEN的面料到底如何,這次徒步如果不幸有機會用上的話,就可以測試它的性能了。可惜正確的版本寄去韓國做風洞測試,手上只能帶著不正確的第1板出發,重量不能達到最漂亮的770克,而是85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43天行走中,儘可能的找住宿的地方,包括廢棄的道班、工地民工房、藏民的大帳篷或者小賣部借宿,所以此帳篷一直沒有使用到。白背了一路

睡袋內膽:這是已經上市的大貨,針織彈性面料,非常舒服。絕不是幾十塊錢的春亞紡睡袋內膽可相比的觸感,一直很猶豫是否要帶它,最終想到一路上各種環境的小旅館狀況,還是多背一條吧。重量L碼211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這件’多餘‘裝備的選擇,實在是太正確了,一路上很多地方的住宿條件都比較差,再加上羽絨睡袋用著太熱,衛生的保障就靠這條內膽還完成了。非常滿意。

餐具:這是一套比較奇怪的組合,1個大鍋(用於做飯)+1個小杯(用於喝水和刷牙)+1個煎鍋(同時也是鍋蓋)。叉勺是TRTAN的材料,無毒安全臺灣生產的。原本是想開發來做kailas的餐具系列產品,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推。自己帶著用了。全部重量262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使用中,大鍋用來煮麵,但使用率很低。小杯子使用率高,喝水、吃飯、刷牙都用它,如果再走一次的話,我就會只帶一個小杯即可。叉勺最終沒用過,一直在使用路上買的一雙筷子。

水具:鋼製水壺750ML,選這個壺也讓我糾結半天,鈦合金水壺因為蓋子工藝不成熟擔心半路上出問題,塑膠水壺不能裝開水。最後選這個略重的不鏽鋼,安全,並且晚上可以燒開水灌進去焐被子用。重量156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一路上都在用,非常高的使用率。為了減輕重量沒有帶保溫套,好在自己喝涼水已經習慣了。非常滿意,有幾晚太冷時睡覺前就灌了熱水放被子裡用。

爐頭:本著能吃飯店絕不開爐的原則,爐頭帶了小而輕的KOVEA的CAMP3,重量6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使用中很滿意,因為重量輕,體積小,所以一路上沒有給我帶來太多重量。

頭燈:普林斯頓,我個人比較偏好的一個品牌。重量102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有2晚走了一段夜路,還算給力,但比不上以前的EOS款好用。總體較滿意,因為重量畢竟很輕,並且在為是用3節7號電池,路上電有補給也很方便。

輔燈:青蛙燈,騎行的朋友都知道它,小而輕,用於過隧道或不得已走夜路時,掛在揹包後面提醒開車司機。重量23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上這是個雞肋裝備,幾乎無用。在過了二郞山隧道後就進了垃圾筒。

登山杖:韓國POWER PLUS杖,此杖只有三夫有賣,我非常喜歡的一款杖。從合適過的30多根各種品牌登山杖中,最後留下來的是它一直陪伴著我,性價比非常高,曾在2007年穿越龍眼時救過我一命。重量264克。目前手上這根杖已經老了,估計這次走完它就該退休了。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出發時,重新在成都三夫買了一根新的(主要擔心原來的杖使用年限太長,怕出問題)。結果走到半個月多的時候,就把杖尖給磨沒了(我是全程都用杖),主要是在公路上的磨損太厲害。堅持著用個沒有杖尖的登山杖走完自己的路。

杖的用處很多,包括過怒江大橋時,差點兒被軍犬咬,因為有杖和它對峙住了。後面的一個隊友因為沒拿杖,悲催的被咬了。

超輕防雨罩:自制20D雙面塗硅面料,線縫手工塗膠。原本想用更輕的10D面料來做,但擔心路上被磨壞,最終選擇了它。重量95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因為很輕,此裝備非常滿意。但進入西藏境內後,不知忘在哪個旅店裡了。

救生毯:用於突發狀況時使用,比如人品不好遇到10月份以內的雪災之類。重量53克(圖片中是2片,實際我只帶一片)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現在318線上住宿、補給、過往的車都很多。實際上完全沒必要帶這東西。

緊急備用繩 :DYNEEMA風繩,雖然看起來很細,但強度很牛X,備了20米自己也不知道會不會用到。重量33克。

另外還備有一根求生手鍊,4米長的CORDURA繩編織而成,也是KAILAS獨有的玩意兒,因為把它更多當成飾品,所以沒有拍照歸入裝備。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都沒有用上。

遮陽帽:新款頭巾帽,目前正在測試中。重量53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這個產品是我為徒步318專門設計的,因為臨時製作,配色不好看。實用度滿分,路上遇到的幾個伴兒很羨慕我這頂帽子。

保暖帽:帶護臉的抓絨帽,Polartec面料。重量60克,有了它,無論多冷頭臉都不會受罪。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輕、暖,還能護臉,滿意。

襪子5雙:其中1雙高幫高毛圈的美麗諾羊毛襪,2雙中幫中毛圈的排汗襪,2雙低幫小毛圈的抗菌襪和排汗襪。重量共32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襪子損耗較大,最終只剩下一雙伴我走完。

無縫頭巾3條:全部是COOLMAX材料,重量10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只使用了2條,使用率高,功能多,必備的裝備。

手套:新款測試中,防風抓絨,面料是高彈性的防風面料,短時間的小雨也都能頂得住。剛剛趕回來的測試品,重量65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行走時戴著會熱,晚上不行走時用它有時還有點兒冷。手套還沒想到一雙就解決的最完美方案。

墨鏡:運動款,重量71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因為有遮陽帽,這個裝備用得反倒不多。

保暖內衣:POLARTEC面料半拉鍊薄絨內衣。重量225克,這件將是我最得力的助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太完美了,不解釋。

抓絨衣:半拉鍊抓絨,POLARTEC100厚度,也可以直接貼身穿。重量305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必備,配合皮膚風衣、衝鋒衣、羽絨服應付了各種環境溫度。

棉T恤:2件,到旅館或營地後換著穿的,為了舒服。重量37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使用率低,多數是在休整時使用。後來丟棄了一件。

排汗T恤:3件,低海拔徒步時穿。重量500克。T恤共帶5件是考慮到很多時候可能連續幾天甚至10天都沒有機會洗衣服。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有用,在天氣好時,以前雅江前面一段路上,使用率極高。

皮膚風衣:不多講了,輕而小的功能服裝,必備。重量15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羽絨服:中等厚度,800PF高蓬鬆服裝,緊急時可以配合羽絨睡袋一起使用。高海拔晚上也可以穿用。重量428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衝鋒衣:鳥的一件外套,帶它是因為這件是我所有衝鋒衣中最輕的一款。重量669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這三件外衣,與保暖內衣、保暖抓絨搭配,完美解決了我這一路上的各種環境應付問題,不多不少,正正好好。

內褲3條:銀離子POLARTEC四角內褲(POWERDRY面料),在西部應該可以穿上1周不換也沒問題,是我現在最鍾愛的內衣產品。重量227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強力推薦產品,最近幾年已經放棄了COOLMAX內褲,都穿它。

保暖內褲:吸溼發熱長褲。重量18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薄且保暖,因為它使得抓絨褲完全沒機會發揮

抓絨褲:POLARTEC面料,感謝服裝部同事幫我加長了(我的腿太長,一般褲子長度都不夠)。重量23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沒用上,全程白背了。

衝鋒褲:2層半面料,很輕。重量412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基本沒用到,就算是下雨或是冰雹,基本也是用旅行長褲頂下來,因為路上懶得換。衝鋒褲用過幾次都是在休整時洗旅行長褲時換著穿的。

速幹短褲:229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進入高原後,它就再沒機會使用。前段康定之前出鏡率很高,後面就丟棄了。

旅行款長褲:在天氣較好時,高海拔穿著最合適。重量620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最實用的一條褲子,全程幾乎一直在穿它。

超輕拖鞋+鞋套:休息時穿著,超市購買。全重量256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太實用了!

KAILAS小旗子:16克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本想給公司拍些照片的,後來太懶,自己都沒拍片,全程沒用。

整包重量:11.67KG。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實際行走時,加上水和食物的攜帶,總重量在13-14KG左右。

鞋:沒拍照,SALEWA新款一雙健行鞋,GTX防水。另配了一副運動保護鞋墊。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路上因為新鞋磨腳,後來換了備用的鞋。這樣的行程對鞋的考驗極大。

揹包雨披:10D超輕雙硅面料,出發前趕製出來的,估計120克左右。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沒有拍到照片,這個裝備輕是輕了,但一個人時使用非常不便。是不滿意的產品。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拍的照片很少,抱歉了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未完,晚上回來繼續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總體上來說,如果是在旺季的話,可以不用帶帳篷,因為一路上路程計算好都有住宿的地方。

按此計算,裝備稍微好一點兒話,就可以用一個50L以內的揹包,帶個輕型的羽絨睡袋,幾件衣服,可以控制到10KG以內。

長距離揹包徒步,重量非常關鍵。無論你的體能如何。

這次在理塘,在路上結識的一個伴兒,是乾地質工作的,常年在外。在旅館裡想辦法減負,扔掉了雪套,扔掉了長條型的錢包以及除銀行卡以外的別的卡。反正能輕一點兒算一點兒。

徒步川藏線裝備參考

裝備篇全部完

後記

回來工作快一個月了,遇到很多同事要我開個分享會,我總是跟他們說其實一路就兩個字‘傻B’,真不是搪塞,而是從始至終一直都覺得確實自己很傻。

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走川藏線,在拉薩時喜力也問我“幹這事兒的都是年輕人啊,你為什麼走?”

我說:“只為年輕時的一個夢想。年輕時,餘純順一直是我的偶像,他第一次進藏走得就是這條路線。餘偶像遇難後,我甚至動過念頭繼承他的遺志去徒步全中國,但我畢竟是俗人,最終只能過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沿著他第一次進藏的徒步線路,去走一趟,體驗他當年的感受,就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個夢想,埋了10多年的一個夢想。”

出發前,曾想過各種景象,但實際行走中,其實都在埋頭走路。數著里程碑,計算著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最崩潰的路,當屬折多山和理塘前面的一個小山包。這兩段路,爬得我累得跟狗一樣,到最後基本都是走不到50步就得停下來狂喘不止。

最危險的地方,應該是在72道拐後,過怒江大橋時,就差那麼一點兒被狗咬了,還是軍犬!幸運的是,我一路行走都用登山杖,當我聽到背後狗叫的聲音離我很近時,及時用杖與它對峙了一會兒。可憐我路上搭的一個隊友小黃,沒用杖,被同樣‘小黃’的軍犬在大腿上親密的吻了一口,趕到八宿去打疫苗。

最舒服的一段,應該是從雅江出來到理塘的這段路上,一路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又趕上幾個好天氣。連續4天行程,走在雲端的感覺,比起以前坐車路過要爽多了。

最搞笑的一段路,是從如美鎮出來,趕到榮許兵站的那段。因為盤覺巴山的公路特別的繞,我找到小路,一整天幾乎和騎行的人保持著速度。一大早出來後走出1個半小時,就聽到身後有音樂一直在響,一個微胖的哥們兒獨自騎車跟在我身後,足足半個多小時,才超過去。當時我聽得它的音箱裡有音樂,就加快腳步又跟了他好久,估計那時他就挺鬱悶了。到教授山莊後,哥們在休整,我超了他。然後他拼了半個多小時超我後,我就開始找小路,終於在山上一個觀景臺處,我休息時再一次看到胖哥們響著大喇叭的音樂呼哧呼哧騎上來。最後,在覺巴山頂,當我從小路上鑽出來時,又意外的‘遇見’這哥們在拍照······有小路走,爽啊。

最好吃的是:蛋炒飯!絕對的,沒有第二個選擇,無論路上吃過多少飯店、炒過多少菜,最好吃的莫過於在累慘一天,並吃了2、3頓方便麵+劣質火腿腸之後,來到一個小村子,只有一家小店開著,老闆居然可以做蛋炒飯!大聲的喝出‘老闆,多加個蛋’後,那種香味隨後而至飄進你的鼻子,再來那麼一大口······好吃,真好吃。

最痛苦的事:一路吃方便麵太多,現在自己怕是至少有50年的保質期了,防腐劑超標那是肯定的了。

最美的風景,當屬然烏鎮出來後那一天,到米堆冰川前,因為正值深秋,那醉人的秋色,各種顏色點綴在山上,加上一條河始終伴隨在身邊,漂亮。

最貴的住宿:雅江的商務酒店,260一間,還算是便宜的。當天晚上快10點才到雅江,沒得選了,被宰一刀。

最便宜的住宿:入藏後的第二天,海通兵站旁的騎行客棧,10元一個床鋪。

最難忘的小賣部:剪子彎埡口過去後,一個觀景臺的小賣部,居然有煮雞蛋賣,2元一個真是良心價,一口氣吃掉3個,另加一碗方便麵。

最不幸的事:一路上沒有豔遇,但身邊朋友總問我“有沒有豔遇?”

登頂珠峰的年齡記錄好象是73歲吧我記得

心年輕,就沒有年齡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