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大家應該還記得不久前在微博上爆發的“娘炮”之爭吧。

雖然最後也和其他大多數熱點一樣不了了之,悄無聲息,但依然把一個現象捅到了世人面前,那就是當今社會“陰柔之風”盛行。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陰柔之風”好不好?這個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這種現象的盛行讓社會缺少了“陽剛之氣”,在網絡上還出現了“拯救男孩”的說法,希望能夠培養男孩的男子漢氣概。

也有人認為都已經8102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對性別進行刻板定義?男人就應該陽剛,女人就應該賢淑嗎?人民日報海外版也談到了“娘化”現象,認為應該多元社會應開放包容。

兩種觀點誰對誰錯,沒有人能夠直接下定義,因為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事實上,當今社會壓力巨大,人們普遍感到緊張,活得不如過去輕鬆。成年人追名逐利為生活忙碌為家庭奔波,青少年的壓力則直接表現在學業和家長的期望上。許多事情都是利字當頭道義靠邊,甚至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評價當前社會“人人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在這種精神道義岌岌可危的社會環境裡,就算“娘炮”無錯,我們也不能支持這種現象的蔓延,因為我們當下更需要向青年人傳達,剛強的帶有英雄氣質屬性的意識導向。

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精神的時代!

也是一個需要英雄精神的世道!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古人云:“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意思是男人應該就像支撐著天的白玉做的柱子,又像在海上架橋用的紫色的金做的大梁。

用這個來形容硬漢電影裡的硬漢打妹們大概也再恰當不過。

回顧世界影史,硬漢電影都是不能繞開的一種電影類型。雖然現在硬漢電影已經被歸類到動作片裡,但並非所有動作片都是硬漢電影。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在上個世紀,包括好萊塢在內的世界各國電影圈,硬漢電影都是最搶眼的存在。其中尤以香港電影為最。

甚至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港片對外輸出的就是一種“硬漢”文化。從李小龍到成龍、李連杰,大部分走向世界的中國男星都是“硬漢”電影出身,而硬漢電影精品量,香港也僅次於好萊塢。

作為港片標誌性特色的古惑仔系列、龍虎門系列,它們已經被許多人奉為具有香港“江湖味道”的動作系列片IP。 太多經典,一部部傳世佳作、一個個入木三分的角色都讓觀眾津津樂道。對演員們而言,這些光影的瞬間更是他們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李連杰、成龍為代表的武打明星,更是個時代的記憶。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李連杰主演的《中南海保鏢》是當時的香港硬漢片的一個巔峰,之後就開始每況愈下,從純粹的硬漢片開始轉向動作出彩的武打片。而2000年之後,香港動作電影的產量也明顯變少,成龍、李連杰都一代武打巨星們的電影中儘管依然充滿了各種吸睛的打鬥場面,但明顯文戲比例增加,他們的電影裡也加入了越來越多憂國憂民的情懷或是講述博大精深的武術宗旨之類的議題。

雖然從電影內涵來說要深刻了很多,但是那些剛硬激烈的打鬥場景不再有以前那麼爽利、過癮。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內地近幾年在硬漢電影上也有過許多嘗試,例如前些年的《衝出亞馬遜》和去年創造票房奇蹟的 《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都是各種翹楚。近期愛奇藝上映的《街頭重生》亦是這樣展現英雄式情節的一部網絡大電影。

《街頭重生》裡男主角承德在遭受到仇家的迫害後,面容盡毀。所愛之人亦被敵人所害。痛失所愛的承德在被救後,痛不欲生,發誓要為愛人復仇。而此時他的臉孔早已經被換成一個陌生男人的臉孔。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街頭重生》是由國內首部純格鬥網劇《謝文東》原班人馬拍攝,劇情著重於在換臉後展開的一系列的報復性行動,其中充滿了各種驚險打鬥。劇中男主角雙重面孔的扮演者分別是於洪林和郭強,兩人在《謝文東》一劇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武打戲份吃重,現實中也是武行出身。

作為《謝文東》原班人馬打造出的網大精品,《街頭重生》亦延續了《謝文東》裡穩、準、狠的打鬥招式與電影風格。 整體的動作場面,故事情節,還有拍攝的效果,都算是上佳武打電影的範例。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因劇中武打場景頗多,兩位主演在拍攝過程中非常辛苦。而這份辛苦最終也得到了回報,在愛奇藝平臺播出後,評分一路從6.1直上7.7,是同檔期影片中的最高得分,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觀眾對本片的喜愛。

這種純粹的武打電影所展現的英雄主義個人魅力是無與倫比的,不論科技再發達、武器再先進,這種簡單直接的動作、乾淨利落的武術技巧都在電影表現上不會褪色。

告別「娘」氣,它讓網大「硬」起來

由羚羊世紀宣發的硬漢電影《街頭重生》愛奇藝火熱播放中,希望這部電影能帶給你久違的硬漢氣度與意猶未盡之後的酣暢淋漓視聽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