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小黑屋",走進採光井

告別

追逐光明是自然界生物的天性

人類居住環境的發展史

也是對光追求的歷程演變

縱觀人類居住空間的發展

曾有文明活動跡象的三萬多年前

到21世紀的現代

人類把自己的居所從簡陋的洞窟

發展為有水有電有wifi的舒適美宅

每一步都離不開對採光的需求

告別

圖片來源@美國《大西洋月刊》界建築簡史動畫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

城市的人口密度越來越大

我們居住的環境變得寸土寸金

甚至地下空間、各個角落都不能浪費

為了合理的利用每一平居住空間

讓建築更好的採光和通風

現代的採光井便應運而生


本篇文章分為四部分介紹採光井:

1 採光井的發展

2 採光井的應用方式

——直接採光

——間接採光

3 採光井的應用

——採光中庭

——天窗採光

——側窗採光

——底層架空採光

——下沉庭院採光

4 採光井在景觀中的創意應用


01.採光井的發展

最原始的居住環境採光

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人類從穴居走向平原,開始構木為巢

過起半穴居式生活

為了生火做飯排煙

就有了最初的採光窗戶

人們把這個工具取名叫“坫”(diàn)

告別

圖片來源@網絡

到了封建社會

木構架的建築成為我國古代建築的主流

人們對居住環境講求功能性的同時兼具審美功能

就採光技術而言

中國古代優秀的設計思想

僅僅依靠建築本身的構造和佈局

就能達到很好的採光效果

告別

中國古建築凹曲屋面坡度大致相同,一般斜度都為26度~30度,這個角度非常接近太陽黃道與地球赤道所形成的23度27分夾角,這也是古建築屋頂象徵天的文化內涵。中國曲線形屋頂的設計除了形象美觀,還擔任採光的作用。曲線形屋面,簷口上翹,遮蔽陽光少,窗口進光量大。

天井式建築是南方地區最為普遍的傳統建築形式

是建築組群內部採光系統的構成主體

是南方傳統民居建築中排水、通風的組織核心所在

也是我國南方傳統建築形象的重要構成元素

古徽州的天井被稱作“明堂”

又有了“四水歸明堂”之說


安徽歙縣呈坎村▼

告別

天井採光可分為直接採光和間接採光▼

告別

直接採光指採光窗戶直接向外開設;間接採光指採光窗戶朝向封閉式走廊、直接採光的廳、廚房等開設。


自近代以來

傳統天井式建築逐漸消亡

以明瓦覆蓋的天窗、採光(井)、採光庭等採光方式

逐步取代了傳統天井的採光方式


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步入人們的眼簾

高密集的建築加上可利用的空間的限制

越來越多的地下空間出現在大型城市中

比如停車場、商城、地鐵站、地下通道以及地下室等

為了解決建築的通風和採光問題

各式各樣的創意採光井應運而生

告別

Doluca釀酒廠,土耳其 / SANALarc

發展至今

採光井現已不單單作為一個功能性構建

服務於地下空間的通風采光功能了

它在現代技術條件的支持下

以及各種創意設計中

已經逐漸成為一個景觀亮點~

02.採光井的常見應用方式

該部分來源公眾號和美風景旅研,和美文旅集團

『直接採光』

剛開始出現的地下建築採光井

其採光方式主要為直接採光

直接式採光通常是在建築大廳或中庭的頂棚處

設置與地面直接連通的天窗

直接式採光所營造的空間氛圍

在地下建築中也是最接近自然的

對於層數少、平面體量相對較大的地下建築

需要一個開敞空間來改善地下建築方位感的建築

再合適不過


著名的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告別

告別

告別

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採用金字塔形式,將透明玻璃金字塔和周圍三個小玻璃金字塔作為地下建築的採光天窗。即使在1h內有15000名參觀者進入自然採光的大廳與迴廊中,也可以盡情享受地下宮殿的迷人藝術,毫無不適感。該設計近乎完美地運用了自然光,地下建築的自然採光難題被創造性地解決了。

告別

告別

『間接採光』

由於建築形式的複雜性與多樣化

間接式採光也被髮明和大量運用

它利用一些輔助設備將自然光輸送到地下建築中

常在深一些的地下建築中採用

① 鏡面反射採光

這是利用平面鏡、曲面鏡和透鏡等,將自然光通過一次或多次發射到地下建築中,地下建築採光的問題從而得到解決。

告別

太陽光反光板工作原理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土木採礦工程大樓▼

告別

這棟建築95%的部分處於地面以下,設計師採用潛望鏡的原理,將陽光引入其中,從而把自然光傳送到地下33.5m處。

②光導纖維採光

這是利用光纖維傳到地下建築的一種採光方式。它充分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線幾乎全部在纖芯裡傳播,基本上沒有任何損耗。

告別

光導纖維採光示意圖


告別

清華大學的超低耗樓就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向日葵”的光纖維採光技術,在對地下室進行採光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光導纖維雖然價格較高,但由於其採光效率高,佔用空間小,而且能靈活彎曲。因此,在一些光環境要求較高的地下建築中被廣泛採用。

03.採光井在現在建築中的應用

『採光中庭』

現在公共空間的進深都越來越大

一個優秀的中庭採光井設計

不僅可以讓建築內部空間

得到更多的自然光線

同時也可以增添別樣的景緻▼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蘭加拉學院科技樓 / Teeple Architects


告別

Fronton Bizkaia體育場/ RUIZ PARDO – NEBREDA


告別

告別

林德納商學院/ Henning Larsen


告別

告別

北京君誼中學國際部 / 意度建築

『天窗採光』

進深大的住宅採取側窗採光方式

不能滿足房間深處的採光要求

宜在屋頂開設天窗採光

由於天窗安裝位置和數量不受牆面限制

因此能在工作面上形成較高而均勻的照度

並且不易形成直接眩光▼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煤院新生,北京 / 臨界工作室


告別

白塔寺衚衕美術館天窗/DNA設計與體系結構


告別

告別

杭州開元森泊度假樂園——一覽居 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告別

房屋的採光間距為相連房屋中較低房屋高度的0.8-1.2倍。比如你的房屋高度為15米,相鄰房屋高度為10米,那麼房屋的採光間距應為8-12米。相臨房屋的採光間距一般應以相臨房屋較低的房屋一方高度的0.8至1.2計算。如你的房屋高度為10米,而相臨的房屋為15米,則基本間距應在8至12米;如相臨房屋為8米,則基本間距應在6.4至9.6米之間。

『側窗採光』

在住宅建築外牆開設窗戶進行採光

讓室外光線映射在室內空間中

室內視野變得更為開闊▼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側窗按所處位置分為單側窗、雙側窗和高側窗。單側窗構造簡單,造價低廉,使用維護方便,光線具有很強的方向性,有利於顯現立體造型,易與室外聯繫等優點,因此使用廣泛。缺點是光線分佈不均勻,近窗處亮,遠窗處暗,使房間進深受到限制,採光的有效進深一般不超過窗高的兩倍。另外,單側窗的位置較低,易形成直接眩光。採用雙側窗、高側窗採光,室內照度的均勻度比單側窗好。在窗洞上裝乳白玻璃、折光玻璃或反光板,使光線折向天棚,可以增加室內深處的照度。

『底層架空採光』

目前許多住宅是剪力牆結構,剪力牆不可移動

垂直落到地下車庫內

住宅垂直投影下能夠設計的停車場數量有限

住宅底層入口一般架空部分空間

設置休息座椅等娛樂設施,用以提高住宅品質

因此可以利用這部分架空空間的局部設置採光口

把天然光引入地下層

這種採光口有效利用建築形式

利用改善地下車庫的採光和通風▼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下沉庭院採光』

下沉式庭院可以理解為採光井的更高設計

使地下一層藉助外庭院的採光,相當於地上一層

它的魅力正是通過庭院與地面的坡度產生的

巧妙運用高低錯落的手法分隔空間,含而不露

形成視覺上的凹凸感

在心理上也給人一種親切的包圍感和安全感

給空間帶來更豐富的視覺感▼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04.景觀中的創意採光井

微妙的地形上一個個白色小方塊鋪裝和採光井渾然天成,形成極富現代感的一道風景。

↓↓↓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告別

該項目採用了重複構圖形式的三維空間概念:建築的首層和地下層之間是一個半月形花壇,與半月形圖案相交的,是一個圓形的水池,水池大部分位於廣場上,一部分懸在地下采光窗上,成為建築地下層透明的屋簷。↓↓↓

告別


告別


告別

採光井技術發展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不管是傳統民宅的天井採光

還是近現代建築中的採光井技術

其目的都是為了使我們的居住環境

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光

關於採光井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