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陪娃做作業變成一件有幸福感的事情?

如何把陪娃做作業變成一件有幸福感的事情?

有數據表明,陪娃寫作業成為中國家長幸福感降低的主因之一。

一方面是如今孩子的學業壓力和教室的授課壓力增大,這在今年的兩會上,教育部部長也提到了要給老師減負的問題,另一方面,孩子的作業,要求家長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手抄報、手工等內容,孩子無法獨立完成。既然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著手解決孩子老師的壓力問題,那,我們就聊聊,如何把陪娃做作業變成一件有幸福感的事情。

昨天閨女做作業之前,閨女提醒我“找出我小時候的照片”。原來我說過這個方法,在做作業前看到閨女小時候可愛的胖嘟嘟的小臉,就能不發火(可見我的獅吼功)

做作業前,雖然閨女嘴上說,我不會,分不清。但是在比較大小的時候,全都對了!所以說,孩子說不會的時候,要觀察孩子,到底是什麼不會?是不會分辨大於號小於號?還是數字之間分辨不出來大小?

很顯然,甜甜屬於前者。

在沒用大於號小於號時,都能準確分辨大小數,只是在運用數學符號方面有困惑。那我啟發她:

你可以試著編一個兒歌嗎?好呀,小傢伙一會就編好啦!雖然稚嫩,可出自一個不到7歲的女孩之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沒刻意教她“大於號小於號”,只是告訴她,看到哪個大的數,就把魚嘴(大於號小於號的形象說法)對著哪個數。我相信,以後慢慢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會區分的很清楚。

如何把陪娃做作業變成一件有幸福感的事情?

在作業過程中,甜甜還說,如果一個外國人想吃包子,但他又不會說中文,要找個能聽懂他話的人才行,藉此表明,大人教孩子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不禁感嘆,甜甜是多麼的智慧!

35分鐘做完作業,小傢伙帶著滿滿的收穫,而且我們全程快樂作業,甜甜自己狀態也很開很在線。看動畫之前,還說了一段很有智慧的話:“做完作業再看動畫片,真的是太好啦!”這是她自己的感悟,通過先看後寫,又先寫後看,比我們家長嘮叨一百遍“回家先寫作業”要好100遍。

甜甜認真的看著我說:“媽媽,你看高高興興的多好呀!”甜甜這麼愛我們,怎麼忍心傷害她這顆善良的心?

我會牢牢記住這愉快的作業時光,儘可能的管理好情緒,讓孩子也能從你身上學會管理情緒。讓她一想起做作業就是美好的記憶和情緒體驗。方法:積極暫停+擺上甜甜小時候照片+孩子並不能明白,對於大人來說顯而易見的道理和事情。

各位讀者也可以回去試試,擺上孩子的百日或滿月照片,快要發火時看一眼,提醒自己,孩子不過只是孩子,不能叫教幾遍就企圖讓孩子一步登天,好父母,嘴要懶,身要勤!

如何把陪娃做作業變成一件有幸福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