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這幾年戶外旅行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熱度越來越高,看慣了日本東南亞,三亞北上廣,人擠人的熱門景點,名不副實的網紅勝地的你,看著各路山友徒步穿越的美照,發覺祖國大地竟然還有此等美景時,是不是也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想去徒步一把?

Hold on

戶外徒步跟一般意義上的旅遊不太一樣,對個人裝備及團隊意識要求較高。不準備充分的話,縱使你是身經百戰的老司機也很有可能翻車!

那時候你可能真的會感嘆:人生真的是一場奇妙的探險!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1、裝備篇

蝸牛型選手

我啥都要帶著

去年長穿畢,我把能帶的東西都帶上了,反正我包大。

等你走上十公里,你就會明白25KG的行李和15KG的行李簡直一個地獄一個天堂。

徒步有個誤區,就是什麼都要背,搞得揹包很重。20-25公斤就會很傷身體,一般不靠補給的徒步15kg左右就可以,走輕裝可以縮減到8kg。中長途,要從2天起露營的行程算起,至少需要添置帳篷,睡袋,防潮墊,頭燈。如果超過3天,還需要買爐具,水袋,熱水杯,衝鋒衣褲,抓絨衣褲,速乾衣褲。25L夠一天往返的。

揹包也要選合適的,我是沒見過有人背個買菜斜挎包徒步的。揹包要雙肩,腰部一定要有帶子,這樣重量可以轉移到腰部而不是肩膀。隨著路線的加長,選擇揹包的容量要加大。短線25L,長線75L的就ok了,這是男生。女生看體力,大包65L足夠。現在已經開始偏向輕量化了,把重點放在欣賞美景上去。

你是去徒步,不是去當蝸牛!

不信“鞋”選手

百種路況 一種鞋子

雨崩徒步,我穿了最新的緩震籃球鞋,結果走了半天就受不了了。

大哥,籃球鞋徒步稍微考慮一下腳的感受嘛!再說劃傷了你不心疼嗎?

徒步,合適的鞋子很重要。一般根據不同的路況建議使用不同的鞋子。籃球鞋,皮鞋什麼的,真的就算了。

也很多人把徒步鞋和登山鞋混為一談,更有甚者把溯溪鞋也加進來了。這三者有很大差別的好嗎?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徒步穿越鞋適合兩天或兩天以上的純山地活動,而重型登山鞋適用長途山地活動,例如多陡坡、多碎石及冰雪巖的混合地形。徒步鞋一般都是低幫透氣用的,對於輕量化健行或公路之類的是很好的選擇。溯溪鞋,聽名字就知道是溯溪用的了,有些“牛”的溯溪鞋可以偶爾客串徒步鞋,但是隻是“客串”。

最重要的是徒步前的準備工作中首先你要能判斷路面,確定在什麼天氣什麼地方走。鞋子的舒適性和防水透氣很重要。腳沾了水很容易受傷,還有磨泡,一旦受傷行程整個報銷。

另外鞋底必須防滑,太軟也不行,一味的追求鞋底軟,會導致你在墊腳的時候用不上力,有些需要攀爬的時候,往往只有腳尖可以借力,這些時候就需要鞋底硬一些的鞋子來提供支撐。

有時候,硬一些很重要。

心大型選手

一次不帶應該沒事

上回爬半脊峰,嫌裝備多就沒帶藥品,一場感冒差點要了我的命

戶外徒步風景固然美麗,但其中的危險可不是鬧著玩的。

戶外徒步一般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醫療條件都很簡陋,很多人心存僥倖不帶藥品或者其他必需物品,一但發生意外情況,是很危險的。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一些常備的藥品,比如感冒藥,消炎藥,創可貼之類的還是建議攜帶。不然真發生意外,那可就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在戶外,藥不能停。

2、隊友篇

“唐僧型”隊友

啥都不知道,無時無刻不在問問題

到哪裡了?還是有多遠?啥時候休息啊?

“說真的,我是為了躲避老婆叨叨我,才跑出來徒步的,大哥你能不能自己看看地圖,別問我了,十分鐘不到,問我二十遍了。”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好吧,徒步中總會遇到一些以小白自居的隊友,一路上誇你懂這個懂那個、會的多,讓你在無形中化為他的貼身管家兼職領隊。

行程前從不熟悉地圖,下載軌跡,就想跟著大家走,反正有人帶著。

每當他們的唐僧三問一出口:

到哪裡了?

還有多久?

啥時候休息啊?

在他們身邊的每一位大哥都想自己是修煉閉口禪的

雖然是一句話就能回答的問題,但問多了,也真的煩躁。

吃不飽型隊友

我啥都不夠,都想嚐嚐

你哪兒有水嗎?我喝一口,你吃的啥,我嚐嚐。

他帶的水永遠都不夠,永遠想嚐嚐你的路餐是什麼味道。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經驗豐富的隊友都深知水源和路餐在戶外的重要性,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是按自己的量帶的東西,沒有人會背一桶純淨水徒步,但總有些對自己需求錯誤估計的人,老是帶不夠自己需要的水和路餐。

雖然“不借水”被一些隊友視為戶外基本原則之一,但當同行隊友滴水不剩、彈盡糧絕,而自己水和食物還充分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會施以援手。但借水給他人可能將自己拖入險境:比如自己的水不夠喝,出現緊急情況不夠自救等。

還是免開尊口,自己帶夠吧。

光棍型隊友

啥都沒帶就來了

真的是自己一個人來徒步了,啥啥都沒有。

光棍型隊友最大的特點就是正常必需的徒步裝備,永遠帶不夠!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時不時的問隊友藉藉各種東西,關鍵是洗面奶,牙膏等日用品還好說,你要借個睡袋,帳篷啥的這種獨一份的東西,我真懷疑你是真的徒步來了還是幹嘛來了。

這種不對自己負責而且還有可能危害他人的態度,可以說很光棍了。

龜兔組合型隊友

一個追的累 一個等的累。

時速4公里和時速1公里的隊友,中間可能真的隔著3公里

和體能、速度嚴重不對等的人同行,對雙方都很痛苦。在一群臨行湊成的團隊中,出現“龜兔組合”的概率更高,因為行前每個人都對隊友的情況不甚瞭解,只有真正上路才知道是否合拍。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在徒步的過程中,體能好的人走在前面,體能差一點的落在後面,對體能好的來說就像堵在路上的超跑,體能差的人來說就像得不到休息的老黃牛。這樣的的徒步,會讓雙方都叫苦不迭。

不光追的人累,等的人也很累啊!

拍照狂魔隊友

除了拍照就是拍照

想把最美的自己留在你的相冊裡

離開城市,走向山野,拍幾張戶外風光大片是山友標配。但大哥你也不要一直拍啊,這沒走出三公里,你相機都換兩塊電池了。

關於戶外,那些你翻過的“車”|戶外門診

拍就拍吧,但你好賴拍點景啊,全是你的自拍幹嘛呀,全隊都是你的私人旅拍隊伍了。這種隊友比龜兔組合更累,人家慢好歹也走著,你這壓根兒不動啊!

他們走到哪裡都是拍。比V要拍,側臉要拍,背影要拍,白天要拍,晚上要拍。橫著拍,豎著拍,躺著拍,走在路上拍,掛在樹上拍。1個小時移動100米,你說擱你氣不氣?

大哥,下回僱攝影隊出來好嗎?

常在河邊走

哪有不溼鞋

你曾在戶外徒步中翻過哪些車呢?

———— / end / ————

若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