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為什麼我走一會兒就累,你們不累嗎?”

“累啊,不過你控制好自己的節奏就會輕鬆一點,你肯定是節奏不對。”

“淨瞎扯,還節奏不對,走路能有啥節奏,不就是走得快或者走得慢嘛,你是不是新說唱看多了,還節奏節奏的,你真是好嚴格哦”

要不是省著體力走下面的路,我真想打死你

什麼是節奏

戶外徒步與所有運動類型一樣,最核心的內容之一就是能量的管控和分配使用,而運動節奏正是為此而存在。合理的的節奏能讓有限的能量維持更長的時間,並有效的減低不合理節奏造成的身體傷害。

這也是徒步老手與小白的最大差別。

節奏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1.更合理的能量分配

戶外徒步過程中往往需要長時間持續性的能量輸出,而徒步者的自身能量基本上是一個定量,如何更加有效地分配定量能量的使用,就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這就好比一輛性能優良的車,油箱大小是固定不變的;如果能更好的地使用油門控制車輛的行進節奏、速度,就能駕馭更遠的路途。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2.心肺功能的增強和保護

如果說身體內部儲存的能量是油箱裡的燃料,那麼心肺功能就好比汽車的發動機,能量在這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以供給徒步過程中的巨大消耗。

有效的徒步節奏把控就是踩下油門和鬆開油門的過程控制,這不僅是對增強心肺功能頗有裨益,而且還可以延長心肺“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什麼是良好的節奏

心率和呼吸的相互配合,是戶外徒步節奏的核心要素;雖然因人而異,但也有可參照的標準

1.心率

心臟的每次搏動會源源不斷的將氧氣和能量送達身體各個部位,所以心臟這個身體核心發動機的每分鐘搏動次數,不僅體現出心臟的健康狀態,還可以實時檢測出運動過程中身體的狀態變化。

對於不同身體狀態的戶外愛好者,目標心率是不同的,且目標心率會隨年齡的增加而減小。因為心率存在個體間的差異,所以沒有絕對的標準,但總體來說目標心率與參與者的年齡呈現負相關關係。

計算目標心率的近似方法

目標心率=(220-年齡)*75%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2.呼吸次數

心臟的搏動將血液中攜帶的氧氣和養分輸送到身體各部分,但是其中氧氣卻都是來自呼吸,所以只有當呼吸與心率相互匹配時,才能真正說明你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正確節奏。

戶外徒步過程中往往需要連續的上升、下降、當然也包括大量的水平運動,在每一種路況徒步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做到有氧徒步,這不僅有利於速度的長時間保持,而且對身體的壓力也是最低的,有利於心肺功能的增加。

有氧徒步的節奏也因人而異,但是基本上平地行走時可以控制在“三步吸氣,兩步呼氣”;上坡時候控制在“兩步吸氣,一步呼氣”的範圍內;如果在一段時間的徒步後無法保持這樣的呼吸頻率,那麼應該適當放慢腳步,直到能再次使用這樣的呼吸頻率,切忌急加速和急減速,更不能一旦無法保持住呼吸頻率就停下來休息,這樣都是對心肺功能的破壞性使用。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保持節奏有何要點技巧

1.突破“第一次極限狀態”

所謂“第一次極限狀態”指的是在一段時間的運動後,身體應激出現的“第一次極限狀態”,具體表現有心跳加速、感覺缺氧、全身乏力、呼吸加速等。

在“在第一次極限狀態”出現的時候,雖然身體會感覺不適,但切記不可以馬上停下,而應當適當的放緩腳步,重新讓心肺頻率回到有氧的水平上,讓心肺和身體逐漸適應新的運動狀態,一般幾分鐘後,身體就會適應新的運動狀態。這樣不僅可以對心肺進行有效的鍛鍊和保護,而且也能讓運動狀態保持更長時間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2.適當休息

徒步中一旦累了馬上癱軟在地,“緩過來”後再次全力衝刺,這樣的“自殘式”徒步節奏不可取,那麼應該怎樣合理的休息呢?

時機:不要等到體能耗盡再休息,而應當在身體感覺有明顯疲勞感時就進行適當休整,一般來說每半個小時進行一次短暫休息,每2—3小時進行一次較長時間的休息;這樣不僅能維持更長時間的運動狀態,也能避免在戶外複雜情況中因為體能不足而造成傷害或者意外。

時長:每次休息的時間不要太長,短暫休息可以控制在五分鐘左右,這樣再次開始徒步時就不必再突破“極限狀態”;較長時間的休息可以適當延長時間,具體根據需求而定,但是再次開始徒步時就會面臨“極限狀態”的突破,所以不建議經常性的進行長時間休息。

姿勢:短時間休息時建議站立休息,如果沒有需要的情況下不建議摘下背上的揹包,這樣可以節省摘包、上包的能量消耗,也能讓身體更好的保持在運動狀態中。長時間休息則應該摘下揹包,並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衣物。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3.飲水與進食

途中飲水與進食為的是快速恢復徒步消耗的能量和水分,以保持我們得來不易的徒步節奏。飲用水以富含電解質的運動功能飲料為主,食物這應該選擇高熱量、高蛋白質、易於消化吸收的類型。

戶外徒步的飲水與進食不同於平時我們的日常生活,餓的時候已經過度消耗了身體的儲備,應該每隔相同時間段進行一次,具體間隔時間要根據路程情況和身體狀況制定。

飲水:一次不能喝太多,短時間休息應該小口慢飲,一次休息以2—3口水為宜

長時間休息時可以按照需求飲用

進食:與飲水一樣,不建議狼吞虎嚥,每半小時左右適當進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乾果、巧克力、水果糖、牛肉乾等可放在伸手可及的口袋裡,在相對平緩的路段根據需求隨時補充。

徒步老是走不動?那是你的節奏沒有對|戶外課堂

———— / end / ————

若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