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哨所里追風箏的人

新華社西寧10月1日電題:雲端哨所裡追風箏的人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西部高原的天總會亮得晚一些。10月1日早晨8點,駐守在崑崙山下的戰士們列出方陣,伴隨著國歌響起,伴隨著剛剛升起的太陽,迎接鮮豔的五星紅旗。

楊新元當兵已有16年,今年12月就要復員了,這也是他在部隊過的最後一個國慶節。國慶前夕,他主動向中隊提出申請要參加升旗儀式,老兵們用這樣的方式把最難忘的芳華鐫刻在彼此的記憶中。

“在國慶佳節,看著國旗在哨所上空飄揚,戰士們的心也和祖國緊緊連在一起,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向偉大祖國致敬。”楊新元說。

楊新元所在的武警青海總隊執勤支隊執勤七中隊位於青藏鐵路沿線崑崙山腹地,這個哨所海拔4868米,戰士們的職責是守護青藏鐵路線上1686米的崑崙山隧道。

升旗時,很多老兵眼裡含著淚水。楊新元說:“親手升一次國旗,這是我一生的榮耀!”

因為這個哨所海拔高,周邊被群山環繞,這裡也被稱為“雲端的哨所”。他們說,他們守衛的這條通向遠方的天路,就是為祖國捧起的哈達。

小戰士陳景市來哨所已有一年多時間了,從家鄉廣西北海到高原青海,劇烈的高原反應讓他臉色發青,嘴唇發紫。來這裡後,他很少能睡上一個安穩覺,每天都處於頭暈噁心的狀態。

國慶前夕,記者和巡邏戰士走上有著110個臺階、坡度有近60度的一道通往哨所必經的天梯時,高原反應讓記者胸口發悶,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但有些戰士在這裡已堅守了10多年。

平時戰士們只要拿起槍,穿上這身軍裝,立刻挺直脊樑,眼睛緊盯著青藏線上來回的火車。在戰士眼裡,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鬥。

在這個只有冬季和大約在冬季的無人區裡, 採訪時一個小戰士打趣地告訴記者,哨所外,常年有一種花。記者愣住了,緊接著問:這個號稱“連雄鷹都飛不過的地方”難道還會長花嗎?

炊事班的湖南老兵歐陽榮捂著嘴,笑著說:“雪花啊!在這個7、8月還飄著大雪的無人區,我們只能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

除了站崗、巡邏和日常訓練外,戰士們的業餘體育活動就是從事體能消耗較小的檯球運動。來自河南洛陽的小兵黃偉國說,有時他們也會用籃球充當保齡球互相切磋一下。

而戰士們最愛的活動就是放風箏。每年7月到9月,這裡雨雪天氣相對較少,而山頂的大風也為他們放風箏提供了有利條件。每一個起風的午後,戰士們都會來到哨所旁,任憑風箏在天空肆意飛翔。

“當風箏飛到天空時,感覺它就像是一隻雪域雄鷹。但風箏飛得再高,線會牽著它回家,風箏飛的方向就是我們家的方向。”老兵楊富祥說。

戰士們常年回不了家,時間久了,早已把哨所當成家。溫室裡,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士帶來了家鄉的種子,他們把一份寄託 、一份鄉土情連同赤誠愛國心一起種在了祖國西北的哨卡。

採訪結束時,記者在哨所門口的一塊山坡上看到,戰士們用石頭在山坡圍了一塊中國地圖。這些石頭都是戰士們從遠處山上一塊一塊運來的,圍地圖是老兵的傳統,遇到風雪天氣,石頭被吹落後,新兵又會用石頭將地圖碼放成最初的樣子。

“我們的職責就是守護好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在我們眼裡,石頭地圖是我們心裡祖國的模樣。”來自湖北的戰士文軍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