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在功夫片日漸式微的年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葉問》!

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對於香港的功夫片,李小龍過於久遠,已難有共鳴;成龍的戲謔和對道具的完美運用頗為自然、經典;李連杰的華麗磅礴大家風範極具飄逸寫意的美感;甄子丹的寫實主義打鬥風格同樣擁有眾多擁躉。個人覺得此次《葉問》較之他的《殺破狼》、《導火線》無論是打鬥和故事情節都明顯高出許多。尤為人稱道的是,情節雖然簡單、故事也平淡無奇,卻有一種振奮人心的東西在裡面。而這,遠不是《霍元甲》的說教所能比擬的。當然,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無論什麼類型都無法迴避的那就是時間的制約。特別是對於功夫片來說,在電影有限的時間內,講故事就不能展現功夫,展現功夫就不能講故事——敘事和動作場面脫節一直是中國功夫片的軟肋。特別是“為藝術而謀”的張某的所謂的武俠鉅製,唾病最為明顯。本片在這方面雖有進步,但還是沒能完全擺脫。不過已有不少突破,很是難得,值得褒獎。

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就我個人喜好而言,甄子丹近幾年的幾部功夫片在武打設計、動作場面等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他的武戲表現也一直在上升狀態,只是文戲的薄弱(最明顯的莫過於《畫皮》和《江山美人》),以及他本人的表演把影片整體質量給拉了下來——畢竟電影還是電影,功夫武打再怎麼出色,也不能喧賓奪主,掩蓋了電影是要講故事和講人物的最本質特性。也難怪甄子丹會在《導火線》的花絮中說,“我們是懂武術的電影人,而不是想拍電影的武術家”。但在《龍虎門》和《導火線》中,他的功夫壓過了導演、壓過了故事、壓過了角色、壓過了配角,雖然單純就功夫來說越來越好看,但普通觀眾還是會對這種電影感到疲倦和疲憊。

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到了《葉問》,因為洪金寶的迴歸,因為葉偉信之前的積累,甄子丹和他們又重新構成了一個均衡的鐵三角。因此《葉問》在敘事和功夫方面做得非常均衡,且不論甄子丹在表演方面有什麼飛躍,單說導演葉偉信,他充分利用了各種電影表現幫助了敘事和人物塑造,不再是一個一味只知道發洩暴力的打鬥機器。就故事而言,片中每一個出場角色都有血有肉,實在是甄子丹電影中近年來少見的。

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片中幾乎每一場打鬥戲,都做的可圈可點,所有的動作場面無論是節奏還是動作設計,都非常出彩。洪金寶是本片的動作導演,他對這些動作場面的設計,直接體現在節奏上,機位變化、快慢鏡的運用、動作點的選取、景別等等各種手法的綜合運用,讓本片的功夫場面可以說是動作場景的典範。再加上強有力的具體實施者,《葉問》中的幾場打鬥不但風格凌厲,而且還各有風格。

關於此片中的插曲部分:樊少皇扮演的山東武師金山找,很明顯有《黃飛鴻》裡嚴振東的痕跡。他去佛山武館街踢場子的那場武打,真的是大開大闔,剛猛凌厲,尤其是腿功的表現,雖然還能看出來吊鋼絲的痕跡,但由於動作設計的巧妙,頗為流暢。這段戲中,金山找連挑三家武館,拳腳兵器都有,適時變化非常精妙。其過程還能做的頗有喜劇感,實屬不易。其次搶劫貨物後的第二場打鬥也很精彩。然而,有些遺憾的是,樊少皇直至影片結尾都沒有繼續做交代,有點突兀。幸好沒有影響此片的整體風格。

總之,此片無論從哪個環節來審視,無疑都是成功的,在當年,無愧於很有誠意的賀歲大片。

觀影《葉問》!——有感於日漸式微的香港武俠電影

也因此,湊這份熱鬧,我認為值得。並且,忽然也有了民族大義的味道了。這便是我的感受,更是《葉問》的文化和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