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齡|古阿陽賦

《古阿陽賦》

——雪齡

雪齡|古阿陽賦

序文 張家川鎮,清至民國,卓稱阿陽。置隴山南,於陝隔關山,得天獨厚,近日無詩,雖賦文,以頌其曠。

賦文 隴行道,古阿陽,坎兌歸涇渭,艮巽分關山;文賦文兮關山月,穆清穆兮宣化崗,哲派之源地,花史之故鄉;故先賢其聖兮,今後生之儴。

東接陝汧邑,南鄰古上邦,西連成紀,北毗雍州。秦都隴光之華,紫荊水洛其煌;橫架隴山八百里,北拒麥積三千丈。夏商西戎地,周後秦霸源,光武駐隴縣,穆宗降回裔。秦隴古道,絲綢商賈之經途;關山牧場,萬馬齊喑且蕭狂。太平老人有遺篇,喟嘆歸山且度閒,傲宇兮三國之群雄,抑敵兮騫使之丹心。

雪齡|古阿陽賦

隴上有秋山,皆佔半春色。回漢諧兮,婦孺老幼其樂也,四季分兮,春花秋月皆逢也。

感街亭之殤兮,縱千壑之哀鳴;張棉、長寧之驛兮,分隴道之左右。看關隴青山之霧兮,若美人出浴;觀橋溪嬉戲之女兮,似西子浣紗。聞暮至夫歸兮,具阿陽之濱;眺牧童驅犢兮,嘆庶子之興。野山人家,雖言清貧皆有樂,鄉間行客,卻語愁兮笑若瑕。

雪齡|古阿陽賦

噫哀哉!古學者佳句甚矣。餘思近誘人兮,雖為《張家川》數句:“早時騎射雄西北,今日威儀視帝王。萬戶蒸騰風又雨,一川填咽海還桑。”立斷山,閆家店,弓門寨,秦家塬,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絕斷。欲往迂兮隴坂長,側身西望涕沾裳;謁天寶嘉州之五體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關。”觀天地之雲兮,縱關山蒼蒼;渺震關之險兮,覆隴敵惶惶。春露秋霜,傾隴山之霧,百物群放,欣隴道之悵。

雪齡|古阿陽賦

人皆老矣,唯光陰不同;物俱損兮,獨流水與共;雖念故土,或為表其心;志思青山,終未達其意;阿陽層巔,接蒼穹之窮光,關山洪秋,集秋燕之猶蕩。北燕不惜去兮,遊子怎離?晚雀歸疾宿兮,雛兒翹待。

辭桑梓,牽椿萱,何時復返?關山一片月,曾照古人悲。萬畦繞水田,百鴨去且回。夢裡似歸去,清時遠塵埃。落道古阿陽,辭死魂魄歸。念此阿陽,雖有感兮,作此賦文,以懷江湖之人,時兮乙未年乙酉月己亥日,雪齡賦之。

註釋:

1、坎 兌為八卦之一,代表水與沼澤;艮 巽八卦之一,代表山和風。

2、哲派指哲合忍耶學派,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的組成之一,張家川宣化崗拱北是哲派的最重要的道堂。

3、花史指張家川縣是民間花兒的成熟地,也是西北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

4、涇渭指涇河與渭河是黃河最小的支流,都經過天水市以及隴山。

5、陝西在秦漢時稱“秦都隴關”、“汧邑”。

6、秦武公時天水市清水縣置名“上邦縣”。

7、唐朝時天水市秦安縣稱“成紀”。

8、雍州指莊浪縣,亦稱“水洛”,也素有“雍州之城”之說。

9、周後秦霸源指天水市以北曾是秦的發源地。

10、東漢光武帝劉秀建國初期曾置天水市與陝西省交界地帶為“隴縣”。

11、穆宗降回裔 清穆宗指“愛新覺羅 載淳”也就是同治帝,大清王朝第十位皇帝,1862年春鎮壓陝西回族起義,起義失敗後入駐張家川,成為現張家川哲派的一部分。

12、太平老人、“誘人”是指當代著名書法家,明國元老於右任老先生,他曾從陝西過關山到張家川,並寫《張家川》詩一首,全詩為“振臂一呼此啟疆,河山耕牧勢優強。早時騎射雄西北,今日威儀視帝王。萬戶蒸騰風有又雨,一川填咽海還桑。天荒地變真閒事,金碧參差宣化崗。”

13、街亭 在張家川縣境內有街亭古戰場。

14、張棉驛 位於張家川縣劉堡鄉與莊浪縣盤安鄉交界處。長寧驛位於張家川縣馬鹿鄉境內。

15、斷山、閆家店、弓門寨 唐至清分別對張家川縣內的龍山鎮、閆家鄉、恭門鎮的命名,1953年張家川立縣後,改為現在的名稱。

16、天寶嘉州指天寶八載(749年)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人稱岑嘉州,曾過隴山,作《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詩,其中就有“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句。

17、桑梓指故鄉;椿萱指父母,椿指父親,萱指母親。

雪齡:原名蔣喜祿,筆名雪齡,夕露,張家川縣張棉鄉人,90後,喜好古詩詞歌賦,喜歡寫書法,畫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