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桑蠶產業「動車模式」引領羣衆脫貧致富新路

现代生态桑蚕产业“动车模式”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新路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民營企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三江村打造現代生態桑蠶產業扶貧示範園,創新發展“動車模式”產業扶貧,改造提升桑蠶傳統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脫貧。2016年三江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截至2017年,底累計實現100戶411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39%降至1.81%。

因村施策,方向精準,開創扶貧新模式

三江村有近百年種桑養蠶的傳統,長期以來當地因種植規模小、技術水平低、蠶繭質量差,導致經濟效益不高。2016年3月,浙江桑農陳國民帶著資金來到這裡,成立了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政府支持推動、市場經營運作”的原則,創新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貧車間+農戶”的“動車模式”實施產業扶貧,發揮企業“火車頭”作用,引領村民轉變傳統觀念,建設標準化桑園和蠶房,實施種養分離,改變以往的人蠶混居現狀。公司負責統一提供質量保證的蠶種和桑苗,從小蠶、中蠶到大蠶全程技術跟蹤指導,並保底收購。農戶在技術、質量、銷售等方面均有保障。經過技術革新,蠶繭出繭頻率由原來的每年10批提高至每年20批,蠶繭質量由原來的2A、3A提升到5A級標準以上,出售價格每斤平均高出市場價3元以上。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目前三江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截至2017年底,累計實現整村100戶411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39%降至1.81%。一舉甩掉了壓在村民頭上30多年的窮困帽子,得到了全國桑蠶同行業和中央有關部門的稱讚。

強化培訓,勇於實踐,探索扶貧新經驗

如何通過示範園建設帶動農民可持續增收不返貧?示範園的快速發展,群眾的高效增收,離不開常態化的培訓。陳國民與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站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不定期派員到示範園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農戶的工作效率和種養水平。

脫貧攻堅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學習借鑑,都是在“學中幹、幹中學”,當前,示範園也在推動三產融合上也進行有益探索。抓好一、二、三產業互動拉長產業鏈的同時,增加貧困群眾的就業機會,增強產品的附加值、競爭力。形成種桑養蠶—蠶繭加工—農耕體驗完整的產業鏈,並積極打造“旅遊+扶貧”產業示範基地,促進桑蠶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長效生態循環經濟模式。

成效明顯,影響深遠,打造脫貧新名片

目前,三江示範園逐漸成為國內桑蠶行業新標杆,預計到2018年底示範園蠶房規模將達到16000平方米 ,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 2018年4月在宜州召開的全國絲綢會議上,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模式正式並命名為“動車模式”。全國桑蠶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魯成教授說:“這是桑蠶生產的一次劃時代的進步!”

脫貧攻堅核心是實現貧困人口增收。示範園投產後,三江村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提供桑葉、到基地打工等形式參與,農戶通過流轉土地每年可獲得700元/畝租金、通過務工每人每月可獲得固定工資2300元,賣桑葉每斤可達到0.8元。目前桑蠶產業基地共覆蓋農戶560戶2250人。2017年三江村土地流轉2100多畝,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年收益約140萬元,示範園提供務工收入約80萬元,全村2711人,人均增收800多元。2017年全城區桑蠶產值達2.96億元,同比增長27.18%。

形象提升、致富明顯、助推經濟提質增速

自從2017年以來,公司的“動車模式”產業扶貧蜚聲海內外,國內外到示範園的各種學習考察活動絡繹不絕。據統計,從今年3月20日起至5月29日,已有來自全國及世界的60多批客人到基地參觀學習,參觀最多一天曾高達9個批次。

示範園的“動車模式”顛覆了人們千百年來種桑養蠶的傳統理念,實現了“種桑不一定養蠶、養蠶不一定種桑”,現在三江人選對了路子,嚐到了甜頭,村民都擼起袖子加油幹。如今村民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退桉還桑勢頭迅猛。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發展種桑養蠶。 “動車模式”不僅帶動了當地廣大群眾脫貧致富,還極大的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幾年來示範園修通了14條25公里水泥路,桑園到哪裡水泥路就通到那裡;全村90%的農戶住上了樓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