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普照明商業傳奇:24年從8人小廠到年銷69億

歐普照明商業傳奇:24年從8人小廠到年銷69億

——LED照明行業“巾幗”傳奇人生:私奔、創業失敗、被騙

歐普照明在業內比較低調,實際上它的業績國內照明行業老大。

2016年,歐普照明業績做到54.77億,同比增長22.55%,淨利潤5.06億,同比增長16.17%。

2017年,歐普照明業績做到69.57億,同比增長27.03%,淨利潤6.81億,同比增長34.48%。

而這個照明行業的大佬,當年是從一個前店後廠的小作坊做起來,經過24年時間,從一個8個人的小廠,做到了年銷69億的巨頭。

導讀:成功的大佬也是從小起步,8人小廠開始;勇於承擔風險,創業時夫妻二人把全部積蓄投進入;勇於堅持和吃苦,馬秀慧懷孕時挺著大肚子去到處收款;即使創業之初,公司很小時,也注重品質和產品研發;創新行業的經銷商模式、打造遍佈全國地級市、乃至於縣的分銷網絡;不做貼牌、堅持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終成就了歐普的傳奇!

跟歐普照明掌門人聊天,她臉上燦爛的微笑恰如柔和明亮的燈光,讓你感受到一個女人對自己十分自信。“選擇照明行業是很偶然的,但是所有偶然發生的都是必然的”,“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要進入商業領域的,而且我一定要進入這個領域”,為了這個商業目標,馬秀慧和老公王耀海從幫人賣燈管做起,這塊敲門磚也為夫妻二人開啟了“光明”之路……

歐普照明商業傳奇:24年從8人小廠到年銷69億

 艱難起步 “這錢本身就是我的,又不是你們施捨的”

1994年,帶著從表姐處批發的環形燈管,20歲剛出頭的馬秀慧和老公從浙江來到了廣東中山,兩人租下了一個“小門臉”。開業的第一天,馬秀慧和老公拉著手說,“讓我們一步一步開始吧”。在每天都充滿著希望和挑戰的日子裡,生活甜蜜,卻又艱辛。

夫妻倆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燈管從這裡送給要貨的客戶,每天天剛亮,老公把成箱成箱的燈管從二樓的庫房搬下來,再捆到三輪車上親自送貨,一天來往無數次。看著整張臉除了墨鏡遮擋的部分其它部位全被曬黑的老公,當時已有八個月身孕的馬秀慧心疼不已,總想幫老公做點什麼。

“我能做的就是把大箱子搬到樓梯的扶手上,讓它順著往下滑。但是每每這時,老公就心疼地大喊,不讓我做任何事情。但是,我還是想幫助老公分擔點,於是,我就去收貨款”,馬秀慧說,“我一人挺著大肚子,上門找客戶要貨款。”

收貨款讓馬秀慧受了太多的委屈。有的人雖然給了貨款,但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人很不舒服,實在不能忍受,馬秀慧就輕輕地說一句:“這錢本身就是我的,又不是你們施捨的,你們這樣做生意也是做不成的”。一句話說得對方臉紅了。這個溫婉嬌弱的浙江女子,善良地告訴自己,如果他們不給貨款,也許是因為很忙,根本顧不上理會自己這麼小的生意。

但走出門後,馬秀慧還是忍不住哭,這樣的經歷也促成今天的歐普從創業到現在就一直延續著一個鐵規:供應商的貨款鎖定45天內一定現金結賬。這一破行規的舉動,使得今天的歐普在贏得聲譽的同時也贏得了更多的資金週轉。

歐普照明商業傳奇:24年從8人小廠到年銷69億

創業艱辛 “志不同道不合,我寧可賠了這筆投資”

當時兩口子每天盤算的就是今天賣出多少,租金、電費夠了沒有,這些問題伴隨著馬秀慧夫婦倆度過了整整一年,“不虧本是當時的希望,但當時中山這個地方大哥大那樣的奢侈品都已隨處可見”,馬秀慧說,在那樣一個很容易賺錢的地方你卻賺不到錢,那隻能說明你能力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生存就必須依靠自己,她堅信自己有機會一定能夠賺到錢。

機會就這樣來了。一天,老公送完貨回來,拿著一款新穎的燈具對馬秀慧說,這種燈叫節能燈,是節約能源的綠色健康燈具,將來肯定會成為燈具行業的發展趨勢。於是夫妻二人合計決定自己辦廠,他們把僅有的3萬元積蓄全部投進去了。馬秀慧告訴丈夫:這次我們不成功,以後就別再辦廠當老闆了,永遠打工。

一開業就出現了小小的問題,請來的技術人員提出各種條件,在丈夫出差在外之時,馬秀慧自己做出了決定:辭去該人,關上工廠大門。“事業還沒開始,就追求各種物質條件,志不同道不合,我寧可賠了這筆投資。”等丈夫回來時,馬秀慧已經另請高明瞭。也許從那時開始,夫妻二人就習慣於妻子作為總經理在臺前管理公司日常經營,身為董事長的丈夫則幕後主抓研發生產。

“把燈做亮很容易,幾千元錢就可以了,但是要把燈做好就很難了,這就需要好的設備、原料以及研發隊伍”,馬秀慧說,從一開始做這個事業開始,他們倆就確定,無論如何也要“品質優先”。很快,第一件產品正式上市,當時市場上還很少見的節能燈賣到25元/個的高價,馬秀慧的產品不僅亮度高、使用壽命長,價格更為合理,為16元/個,夫妻倆當年就一“炮”走紅,銷售收入超過投資成本數十倍,這款產品取名為“綠明”,寓意“綠色照明”。

堅守品質 “今後最賺錢的一定是我們”

歐普照明商業傳奇:24年從8人小廠到年銷69億

還未來得及品嚐創業初獲成功的喜悅,馬秀慧夫婦倆就遭遇了殘酷的價格戰,許多廠商看到節能燈這塊“肥肉”,不惜使用劣質材料生產燈具,價格一路下跌。經銷商們到馬秀慧的廠裡批發,總是嫌產品價格貴。眼看著客戶逐漸流失,馬秀慧用不知所措的眼神詢問愛人該怎麼辦。愛人則很堅定地告訴她:“節能燈是靠節約能源來為消費者省錢的,用劣質原材料可以以便宜一半的價格賣出去。但這樣做,節能燈的節能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浪費能源,這對社會、對消費者都是不負責的,這樣的事情我們不能做。你相信我,只要我們保證產品的品質,今後最賺錢的一定是我們!”

經歷了價格、款式、性能這些最基本層面的競爭後,馬秀慧重新定位企業目標:讓普通消費者都能使用上全球最好的節能燈。為此馬秀慧將企業的名稱和品牌也確定為歐普,“‘歐’意味著當時全球最好的節能燈在歐洲,要向其看齊;‘普’意味著普及大眾”。

 堅守品質防線,改善管理,有效控制成本,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懈努力,歐普不但逐步收復了失去的節能燈市場,還贏得了更多的客戶。

打了翻身仗的馬秀慧夫妻倆開始全力以赴地去捕捉家居照明行業新的亮點,豐富歐普的產品線。“我不喜歡賣普通產品,別人都在做的產品我就不願意重複進入”,經過一番考察,馬秀慧發現,吸頂燈不論在造型上還是光照效果上都比原來普通的燈具有很大突破,於是果斷拍板上馬吸頂燈項目。產品上市後果然反響熱烈,銷路一下子就打開了。目前,歐普吸頂燈的銷量做到了全國第一,而且遠銷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行業裡也習慣把吸頂燈稱之為“歐普燈”。

開闊眼界 “去趟日本整整難過了一年”

儘管當時的歐普起步沒多久,但在行業內已逐漸確立江湖地位,然而一次到日本考察的經歷卻深深刺激了馬秀慧夫妻倆,“我們整整難過了一年,人家的產品那才真正叫好,無論自己的產品還是國內其他知名企業產品,都無法與之抗衡”。

引進日本三菱的原料,投巨資與日本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一系列的舉措就是為了能夠真正掌握別人的先進技術。

為了讓普通消費者都能享受到歐普的光明,馬秀慧再次打破行規——一改照明產品市場的坊店式獨家經營、等批發商上門要貨的傳統,歐普開始在中山以外建立從省會城市的專業市場到地級市乃至縣鎮級的分銷網絡。到目前為止,歐普在內地除西藏自治區外,每一個省份都設立了分公司、運營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並在各地密佈了6000多個銷售網點,3500多家專賣店。各專賣店下面設分銷商,層層配送,統一治理,減少中間各環節的積壓,提高流通速度和對市場的響應速度。

2004年,歐普在迪拜成立首家海外分公司,隨後韓國、馬來西亞等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了歐普的代理。參與國際化競爭,為歐普謀求全球化經營奠定了基礎。

“成人達己。”馬秀慧很欣賞這句話,用這句話來描述歐普和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的關係再貼切不過:在達成自己事業目標的同時,也成就了他人。據悉,2017年歐普銷售已經突破69億。

百年夢想 “貼牌只會讓你滋生惰性”

“單說賺錢,10年前我就能過很好的生活了”,面對市場依靠貼牌滾動財富的現狀,馬秀慧告訴記者,歐普成立之時,董事長就確定,歐普要做百年老店,核心競爭力就是做自己的品牌,絕不做貼牌生意。

多年前,公司有負責人接了貼牌單子,也確實給公司帶來了利潤。但是,馬秀慧還是毅然停止了這方面的業務。“如果繼續做貼牌,生意是可以增長更快,但是你做了人家的品牌後,就會自然滋生惰性,沿途的花草樹木會讓你分心的。”

“我最欣賞的狀態是身、心、靈的完美契合”,馬秀慧告訴記者,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總是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對燈光痴迷的馬秀慧無時不關注光、研究光,而這也往往給自己帶來很多美好的創意。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例子:一個化妝者本來想化一個淡妝,在鏡子裡審視的效果也不錯,但一走出去卻變成了濃妝豔抹,把人家嚇了一跳,弄得化妝者很尷尬。於是歐普就研製出了一款鏡前燈,以良好的寫實性燈光,保證了化妝的效果,讓化妝者在室內從鏡子裡看到的效果和在陽光下的效果完全一樣。

歐普每年用於研發的資金就佔銷售額的5%以上,投資1500萬元的歐普照明檢測實驗室正在建設中,並將申報國家級實驗室,公司每年研發的新產品多達400多個,平均每天都有一個以上產品問世。但是堅決砍掉貼牌業務的歐普銷售額80%還是來自國內市場,“這並不影響歐普走國際化品牌道路”,馬秀慧淡淡一笑:這個目標其實並不遙遠,畢竟做成全球品牌,是我的夢想,也是每個歐普人的夢想。

為愛奮鬥成就一生事業成長篇

馬秀慧說她從事的是一項光明的事業,她常常為此感到自豪。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的時刻,一想到有那麼多人在歐普燈光下享受親情、友情、愛情時,馬秀慧心頭便湧起一股暖流,她和歐普不僅是在製造燈具、傳播光明,為消費者送去美好的情感,送去真摯的愛,馬秀慧更願意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愛,去追求光的美麗,去照亮更多人的生活和情感。

成長故事

三歲送人

還在馬秀慧三歲時,生母與後來的養母到同一家醫院裡就醫,一名醫生對當時懷有身孕的生母說:你們家孩子多,卻又不養起,不如送一個孩子給隔壁病房的那個沒有孩子的病人吧。就是這名醫生的一句話,改變了馬秀慧的成長命運。

“那時家裡很窮,聽大人講,三個月都沒有米吃了,每天就是玉米羹和點野菜,可自己不喜歡吃,餓得皮包骨。”直到今日,馬秀慧都不明白當時領養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面對附近人們對自己的指點:“這夫妻倆心腸怎麼這麼好,就是領養個孩子也領個健康好看的啊,可她那麼醜!”

“慶幸的是,爸爸媽媽非常愛我,他們總是很清晰地告訴我對與錯,我的成長沒有受到任何一點扭曲。”馬秀慧說,媽媽對她寄託的希望也很大,特意給自己取名為“秀偉”,就是希望自己自強不息,做個優秀偉大的人,後來這個名字因到家裡登記戶口的人耳誤,從此身份證就變成了“秀慧”。

那時自己是知道送給別人家了,馬秀慧也因此學會了“討好”父母的本領,譬如到親戚家做客,自己能回來將親戚家的各種情況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很高興。 “一個孩子從自己親生父母那裡享受到愛,也許會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對於我來說,養父母對我這麼好,我就覺得我將來一定要回報他們的愛。”直到今天,回答筆者提出的“小時候您思考最多的是什麼”的問題時,馬秀慧脫口而出:出人頭地,孝敬父母。

為愛私奔

從小就想回報父母卻碰到了重大難題:一邊是養育自己的父母,一邊是自己深愛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王耀海。這個看上去有點木訥、家鄉在偏遠農村的男人一開始並沒有得到馬秀慧父母的信任,總擔心寶貝女兒會吃虧的兩位老人始終不同意這門親事。因為那時父母已經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私營企業家,家境變得富裕,馬秀慧完全可以做個富家小姐。

在與男友分分合合的痛苦抉擇中,孝順的馬秀慧做出了連自己都驚異的決定:帶上借來的十幾萬元跟男友私奔南下廣東創業,並在心中暗暗發誓:“現在是回不去了,但將來我們一定要人財兩旺、衣錦還鄉,讓父母接受我們。”

出師不利

帶著借來的錢,夫妻二人選擇廣東的一個小鎮辦農場。然而這份靠天吃飯的職業並沒有讓馬秀慧從中感受到多少樂趣,每天赤腳忙碌在農田裡。“20歲剛出頭誰不愛美呢,可我連從老家帶來的漂亮衣服都無法穿。”隨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強颱風災難更是徹底摧垮了馬秀慧留在農場的信念。

夫妻二人搭建的棚子連棲身的床鋪都摧毀了,看養的鴨子吹走了,其他動物都死了,看著工人在風雨中吃力地拉棚,想著即將收穫的農場,馬秀慧與眼淚嘩嘩的王耀海摟在一起,勸愛人也是勸自己:“我們都別哭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我不是哭這個啊,我把你帶出來,卻還讓你受這麼多苦。”王耀海的一番話也改變了夫妻倆的抉擇,他們決定放棄農場,開始選擇新的創業方向。

就這樣,自信一定要找到商業投資機會的馬秀慧夫婦開始了打點自己的光明事業——賣燈管。

崇拜老公

十多年時間把歐普從一間8人的小廠打造成家居照明的第一品牌,技術出身的王耀海擔任公司的董事長,主抓研發和生產;而馬秀慧則出任公司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給人一種女主外男主內的印象,但是跟馬秀慧交談,你分明能感受到她對丈夫的欣賞甚至是一種崇拜。

1997年,生活開始好轉的馬秀慧終於買了一枚戒指和傳呼機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丈夫。一次,王耀海乘坐公交車,正碰上幾個人合夥行騙,在車上大講賺錢的財路,憨厚的王耀海被打動了,將妻子送給自己的戒指、傳呼機作為押金交給了對方。“當時他身上其實還有6萬元貨款的,但是他始終沒有動一分錢。”馬秀慧告訴筆者,後來下了車他就發覺上當並將騙子抓住,而在公交車上時,他始終堅守一個原則:無論如何,那6萬元錢是大家的血汗錢,不能擅自動一分。

“董事長非常有責任感,悟性高,非常努力,對任何事情都充滿信心,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馬秀慧說,她最喜歡的男人身上的品質,老公都具備了,當時創業時如果不具備對企業發展的前瞻性,歐普今天也許就是個小作坊。

虧欠孩子

手上牽著大兒子,挺著大肚子東奔西跑於中山市大街小巷,回想起創業初期那段日子,馬秀慧總認為欠孩子的太多,尤其是身體素質不是特別好的大兒子,“那時太年輕,自己和丈夫都不懂得顧家”。

有時實在忙得抽不開身,孩子又餓了,馬秀慧就問鄰居要碗米飯給兒子吃,“不是沒錢買零食給孩子先填填肚子,而是根本沒往那方面想,一頭扎進自己的事業了,其他事情好像就什麼都考慮不到了似的”。

後來兒子送到了幼兒園,一天下午6點多鐘,忙完了業務的馬秀慧像往常一樣去接每天下午3點就放學的兒子,看著兒子扒著鐵門張望著自己,看見兒子通紅通紅的小臉,馬秀慧摸了摸兒子的額頭,抱緊發高燒的兒子,聽著兒子輕輕地喊著“媽媽”,馬秀慧心裡一陣酸楚。

如今條件好了,馬秀慧將兩個孩子都送到了寄宿學校,夫妻二人商定,以後無論多忙,週末總要留一個在家裡陪陪孩子,就算是出差也要錯開。

“這樣的成長經歷對孩子來講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馬秀慧說,自己的兩個孩子現在非常獨立,儘管很少能陪他們,但她絕對不會用金錢去補償。13歲的兒子想要買部手機,馬秀慧就沒答應:“你看廠裡的叔叔阿姨個個都有手機,但他們是用來工作賺錢的,你又不賺錢要手機做什麼?”兒子說班上很多同學都有,但馬秀慧說:“那是別人家的事,錢既然是我和爸爸賺來的,就要我們做主。”

將“先做人後做事”視為座右銘的馬秀慧說,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一直遵循這個原則,這次地震,兩個孩子將自己的壓歲錢全部捐了。

回報社會

“九寨溝多美啊,也是我曾經最喜歡的一次旅行。”然而,“5。12”地震災害瞬間讓四川許多城鎮遭受重大損失,曾飽受自然災害痛苦的馬秀慧第一時間做出決定,公司向災區捐款1000萬元。可是馬秀慧覺得歐普還能再做點什麼,於是針對地震災區員工的互助基金正式成立,除了向公司四川員工經濟補助外,互助基金會還邀請心理專家到歐普提供諮詢,幫助受到災難影響的500多名歐普川籍員工從震災的陰影中走出來。

“不是歐普有多少錢,但我們可以把招待費等各種錢省下來。”馬秀慧說,“雖然我不能幫助所有的人,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幫助身邊的人。”

2008年4月,由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共同委託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進行的“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項目”招標結果公佈,在參與競爭的國內外近30家知名企業中,歐普照明順利中標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當時由企業自選推廣地區,馬秀慧特意選擇了陝西、甘肅等地。“歐普是做光的,光代表愛,歐普照明願意把愛撒向人間,照亮全世界。”馬秀慧說,“在發達地區推廣這項事業,應該是錦上添花,而我更願意選擇雪中送炭。”

為了這份光明事業,每當看到一些身患白內障等各種疾病的兒童,馬秀慧總是動輒百萬元的捐助,讓他們重見光明。“我的理想是將來建一所孤兒院。”馬秀慧說,“我的媽媽那麼愛我,我希望能夠把這種愛傳遞下去。”

馬秀慧:中山市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籍貫:浙江縉雲

馬秀慧1971年出生,浙江縉雲人,1996年與丈夫王耀海一道,創辦廣東歐普照明。用10多年時間,把一個專門生產節能燈的8人小廠,發展成擁有4500多名員工、6萬平方米現代化廠房、固定資產4億元、2017年銷售額超過69億元的專業民用燈具廠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