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金融科技指數成份股淨利增長 增速超100%公司達5家

12家金融科技指數成份股淨利增長 增速超100%公司達5家

隨著金融科技逐漸成為金融行業競爭的新戰場,圍繞金融機構的需求,一大批科技公司把握住了市場機遇。

2017年6月份,深圳市福田區金融發展事務署與深交所旗下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發佈了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指數代碼:399699),《證券日報》記者根據該指數最新的成份股及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該指數最新的66只成份股中,已經有15家公司發佈了中報或業績快報,其中有12家淨利潤同比增長,5家同比增幅超過100%,盈利增長主要得益於金融機構客戶採購金額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部分金融科技公司的業務正面臨“轉型的煩惱”。如隨著人們支付習慣的改變,部分上市公司的POS機業務面臨訂單的快速下降。

金融機構

科技投入快速增長

無論是銀行、保險還是券商等,近年來都在努力探索向金融科技轉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對外透露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額,以顯示轉型決心。而金融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持續增加培育了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土壤。

8月9日,在銀保監會例行發佈會上,中國銀行CIO劉秋萬表示,中行在其年度營業預算中,將把對一系列金融科技工具的投資比例提高至超過1%。

在上市銀行中,透露金融科技投資比例的並不僅中行一家。如江蘇銀行在4月份公佈的2017年年報中稱,去年江蘇銀行在金融科技上的資金投入達到營業收入的1%;而招商銀行董事長李建紅也曾在3月份表示,圍繞金融科技,招行董事會去年用利潤的1%支持銀行創新業務,尤其是Fintech;2018年決定用收入的1%鼓勵創新和金融科技。並表示,“只要需要,可以進一步擴大比例。”

畢馬威近日發佈的2018上半年金融科技報告顯示。中國大多數銀行已經投資了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一直把重心放在數字化和戰略轉型上,這也催生出了一批專注 B2B、助力銀行業轉型的金融科技企業。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已經強調自己輸出科技能力、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角色。

券商方面亦不遺餘力,在證券業協會公佈的98家證券公司會員經營業績的排名情況中,有96家有信息系統投入數據,其中排名第一的國泰君安證券投入了6.43億元,中信證券以5.78億元的投入排名第二,海通證券投入4.34億元位列第三。此外,信息系統投入金額超過1億元的還有27家券商。

5家金融科技公司

淨利增速超100%

得益於金融機構對科技的投入增多。《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不少轉型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類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狀況良好。

去年6月份,深圳市福田區金融發展事務署與深交所旗下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發佈了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從深市上市公司中選取成份股票,反映深市金融科技公司整體表現,提供金融科技產業的業績基準與投資標的。根據7月2日公佈的數據,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共納入66個成份股,其中包括36箇中小板股票,29個創業板股票以及4個主板股票。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共有15家成份股公佈中報或業績快報:其中,13家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家下降;在淨利潤方面,12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3家下降,其中淨利潤增幅超過100%的公司達5家。

記者初步觀察,上述13家營業收入增加的公司中,營收及淨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金融機構採購的增加。

如銀信科技中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實現5.87億元,同比增加44.55%。該公司表示,主要系報告期內系統集成收入和IT基礎設施服務收入增加所致,在其收入構成中,來自於銀行業的收入為3.73億元,同比增加116%,為增速最快的業務領域。

記者發現,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服務的對象為商業銀行,其次為券商、保險。目前,商業銀行業務增速較快的領域,集中於雲服務、人工智能等。另外,部分公司也通過服務於金融監管的科技升級,實現銷售收入的增長。

截止到昨日收盤,金融科技指數為2819.22點,相對於其去年5月26日指數基日的3000點,下跌了約6%。不過,相對與同期大盤來講,金融科技指數明顯跑贏了大盤。

12家金融科技指數成份股淨利增長 增速超100%公司達5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