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即使是在生活中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陌生人,也可以在短短几個小時內,體驗一場電影般的快意人生,這或許就是這個遊戲最大的魅力。

————

刺蝟公社 | 周矗

“今晚我要找出殺害我父親的兇手,守護好十億遺產。”李燕用手指飛快地在微信中打下這一行字。而五分鐘前,她剛剛在北京地鐵的晚高峰中,向路人用支付寶換來5元現金,擠上了回通州的地鐵八通線。

她推開門,回到家,連上WiFi,加入一個叫“戲精大偵探”的微信群,開通語音,與其他人聊起天來。

在一個遊戲裡,她今晚是一位首富的獨生女。

參與遊戲的玩家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角色和劇本,其中一名玩家,則被秘密設定為劇本中一起案件的兇手。而其他玩家,需要通過已提供的角色劇本與證據,進行調查和推理,還原案件全貌,找出兇手。

在李燕的那個群裡,所有人都是涉嫌殺害她“父親”的“嫌疑人”。“嫌疑人”的最終目標是奪得她父親生前留下來的遺產。兇手只有一個,遊戲之初,其他人都不知道兇手是誰。

決定遊戲結局的是最後的投票,兇手沒有獲得最多票數,則兇手贏,否則好人贏。

她們把這個遊戲叫做“劇本殺”,與“狼人殺”相對應,在歐洲很流行。在國內,“劇本殺”是被《明星大偵探》等實景推理類真人秀節目帶火的。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劇本殺”起源於線下桌遊“謀殺之謎”,這類遊戲玩家人數在4-12人不等,每次遊戲都會開啟一個新的劇本。但由於劇本具有推理性質,每個劇本每個玩家只能玩一次。“劇本殺”最開始在線下受歡迎。趁著綜藝熱度,它們從線下過渡到線上,闖入了廣大推理愛好者的視線。

李燕是被一個朋友帶入坑的。她朋友把她拉進一個微信群,在群裡,群主每天都會把群成員組織起來,玩幾場遊戲,他們稱之為“發車”,每場遊戲人數6-10人不等,大多數玩家都是陌生人。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各種時間、空間維度的劇本。為了吸引玩家,劇本內容腦洞大開,把易容、靈魂互換、前世今生等等新奇的元素都加入其中。現在市面上最火爆的劇本有國外都市背景的《死穿白》、民國大家族背景的《丹水莊園》等。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李燕時而是一名豪門貴婦,時而是一位江湖俠客,時而在19世紀末的倫敦與福爾摩斯並肩追兇,時而在大唐的武周王朝與狄仁傑攜手探案。她每次都沉浸在新角色的興奮體驗中。

不過,他們的玩法不止於此,玩家為了增加遊戲樂趣,還會根據自己的角色人設即興發揮。“玩了劇本殺才發現,只要有個好劇本,每個人都是大戲精。”

“劇本殺”目前還算是個新興領域,但不少遊戲團隊關注到了這個“新物種”。

“天天狼人殺”團隊在經過了一年的觀察後,認為“劇本殺”行業時機已經成熟,用18天研發出了《劇本殺》App,並在8月初正式上線到各大應用平臺,開始免費對外開放下載資格。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天天狼人殺”所屬公司CEO、《劇本殺》創始人趙林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劇本殺》是一款以玩法為載體的社交應用,帶有“社交+邏輯推理”的雙重屬性。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他認為,《劇本殺》商業模式的核心驅動力是內容,好的內容會吸引大量的推理愛好者,為劇本殺市場帶來巨大潛力。

好的劇本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個IP,IP會帶來粉絲效應,而圍繞精品IP的內容付費就將會是其資本變現的主要方式。“我們會投入大量資金去支持內容團隊產出精品劇本,通過這些精品劇本吸引流量,再通過綜藝直播、運營等等去拓展渠道。”趙林說

所以為了保證內容質量,“天天狼人殺”所屬公司專門建立了數十人的內容團隊來開發精品劇本。

那麼,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一方面建立了豐厚的優秀劇本作者獎勵機制,另一方面極大地注重原創劇本的版權保護,嚴厲打擊原創劇本抄襲行為。另外,他們還專門成立了配套的美術和視頻團隊,把劇本劇情部分內容進行了視頻化的呈現,用來增加玩家多感官的遊戲體驗。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劇本殺”本身具備的內容核心和社交屬性,已經聚攏了一大批投資商的眼球。天天狼人殺所屬公司之外,其他團隊也注意到了這個領域。有數據顯示,劇本殺App“戲精大偵探”獲得了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的投資。另一款劇本殺App“我是謎”,也獲得了金沙江創投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

這距離大量資本湧入“狼人殺”市場,僅僅只過了一年。

2017年,被眾人推崇的線上“狼人殺”產品,如今卻褪去了當年的熱度。以市面上排名靠前的兩款狼人殺App《狼人殺》和《飯局狼人殺》為例,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兩款App的月度獨立設備數一直沒有增加,“狼人殺”在百度指數中的搜索指數也一直呈下降趨勢。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那麼,為什麼“劇本殺”可以成為資本的“新歡”,2017的流量小生“狼人殺”卻漸漸成了“舊愛”呢?兩款看似“同根生”的產品,“玩法”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狼人殺”受到資本熱捧,主要是年輕玩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可以交朋友,構建社交鏈條。正當創始團隊往正向前進時,遇到了一個阻力——競技性衝擊了社交功能,讓一批非死忠玩家漸漸遠去。李燕表示,她早已卸載了狼人殺,因為大家都只是在說自己認為對的,說得不好還會遭到攻擊。

在營銷策略上,天天狼人殺所屬公司副總裁劉笑營說,他們會避免“狼人殺”用戶分流到“劇本殺”中。“‘狼人殺’競技性太強,需要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很多玩家會有負擔。”

與“狼人殺”不同的是,“劇本殺”則將社交屬性運用到了一個新高度。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劇本殺”遊戲,所有玩家在開始遊戲前,都會閱讀到玩“劇本殺”遊戲的三個基本信息:玩遊戲最重要的是開心;扮演遊戲中的角色;能以特定角色與其他人交談。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劇本殺”中包含角色扮演與劇情體驗,用文字或者語音交流,強調信息交流,主打“內容社交”,可增加玩家互動性。其次,“劇本殺”在遊戲設計上的主旨是“開心”,弱化了衝突感,社交屬性大於競技屬性。

“劇本殺可以打醬油,玩的開心就好。”劉笑營說,“劇本殺”的門檻要比“狼人殺”低,只要是有社交需求的用戶,都會成為“劇本殺”的目標人群。他覺得,“劇本殺”的用戶基數應該會遠遠大於“狼人殺”的用戶基數。

把“劇本殺”的目標用戶群放到具體的遊戲人群中,就是當年玩 RPG遊戲的那幫人。RPG遊戲即角色扮演遊戲(Role-playing game),號稱“每個人一生都玩過一次的遊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從《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到火遍大江南北的《仙劍奇俠傳》、《上古卷軸5:天際》。

角色扮演類遊戲為什麼會吸引無數玩家呢?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刺蝟公社認為,在RPG遊戲中,玩家通常會在遊戲開始前選擇一位角色,從最開始為角色“捏臉”、“賦值”、“做裝備”,再到和角色一起闖蕩江湖,打怪升級,共同成長為遊戲世界中的霸主。很有參與感,讓玩家在虛擬世界中,為自己的另一種人生賦予無限可能,使用戶黏性大大增強。

“劇本殺”擁有RPG遊戲的基因,但它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首先從商業模式來看,“劇本殺”毋庸置疑還是一個供給驅動型產業,致力於為推理愛好者提供一個“推理+社交”的平臺。

在當下階段,各個平臺主要通過精品內容來吸取流量,再輔助多樣運營手段拓大市場。變現模式還是以玩家對精品劇本進行內容付費為主,其他的變現渠道還不明晰。

但現在“劇本殺”市場上的劇本質量良莠不齊。很多作者為了博人眼球,加入了很多狗血、搞笑的元素,而核心的邏輯、推理則弱化很多,極大降低了玩家的遊戲體驗。這種“不務實”的創作作風也對“劇本殺”的用戶數量造成了衝擊。

“劇本殺”中的劇本還具有高消耗性,號稱“”一個劇本一生只能玩一次”,未來劇本的供應能否追趕上用戶規模擴大的腳步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沒有進化出更成熟的商業模式,依然會走“狼人殺”的下坡路。

從市場規模來看,“劇本殺”雖打著內容社交的旗號,但核心用戶還是為數不多的推理愛好者,其中願意做內容付費的就更少了。

其次,“劇本殺”遊戲內容複雜,遊戲時間一般在2小時以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回到家,想選擇一款遊戲進行放鬆。比起閱讀和分析複雜的劇本,更多人的選擇可能是約上三五好友,打一局更簡單、快速、刺激的王者榮耀或“吃雞”。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從行業階段來看,“劇本殺”正處在創新擴散階段,產品滲透率能否大幅度提升則決定著他未來的命運。

然而“劇本殺”其實是一款需要耗費玩家極大時間和精力成本的遊戲產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他的可替代性非常大。

遊戲本身對用戶的細心、耐心和閱讀理解水平又提出了一定要求,這樣的用戶門檻則是其推廣的最大障礙。

從現在來看,“劇本殺”通向“風口”產業的道路還是有些艱辛的的。不過天天狼人殺團隊依然很看好這條賽道。“其實劇本殺和狼人殺一樣,一個新興事物剛剛出現的時候,都是有人看好有人唱衰的。這是一場博弈,而只有看不清的賽道才有機會。”趙林說。

(文中李燕為化名)

“狼人殺”退潮後,讓人戲精上身的新玩意兒“劇本殺”又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