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英特爾CPU價格全線暴漲!從高端i7 8700K到主流i5 8400,一個月左右的光景,價格漲幅已經達到了兩成左右。餘額寶破三的背景下,英特爾CPU儼然成了最佳理財工具,而產能不足成了漲價的直接理由。

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某淘寶店鋪的Core i7 8700K散片近期價格走勢:當前價格比不到一個月前貴出21%。國外市場上英特爾CPU的價格漲幅並沒有國內這麼大,國內價格暴漲有投機炒作的成分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文原盒i7 8086K的價格並沒有漲價。

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網上甚至還有傳聞稱,英特爾要找臺積電代工14nm芯片。實際上,臺積電並沒有14nm工藝,除了16nm之外,就是16nm的改進型(稱為12nm)和10nm、7nm工藝。即便拋開數字問題,英特爾請臺積電代工芯片的可能性有多大?我想即便有這個可能,也是先從芯片組等產品開始,而且涉及到不同製造工藝的轉換並沒有那麼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

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14nm對於英特爾來說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工藝,早在3年前便已實現量產,沒有工藝不成熟、良率不穩定的問題。在AMD銳龍的影響下,市場對英特爾CPU產品的需求至少沒有大幅提升。沒有發大水、沒有工廠著火,英特爾的產能為什麼變得不夠用了?小編猜測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可能1:英特爾正在艱難地將自己的工廠轉向10nm工藝,作為轉換陣痛的一部分,當前14nm的可用產能受到一定影響。前不久Globalfoundries無限期停止了燒錢的7nm FinFET工藝研發,我想10nm的難度對於英特爾來說同樣也不會很輕鬆。但影響幅度不至於使價格產生當前這樣的暴漲,可一旦涉及到人的因素,就一切皆有可能了。

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這個套路在閃存平面向3D轉換的過程中同樣是以價格暴漲的形式反映出來。製程轉換過程是相對可控的,所以與其說是產能不足造成價格上漲,還不如說是順便為自己增加利潤更能講得通。

可能2:英特爾和美光在閃存領域分家,需要分一部分產能給閃存產品。但英特爾在閃存市場的份額並不是非常大,這部分新增產能需求也並不是突然產生的剛性需求。按照之前與美光達成的協議,英特爾會逐步減少對IMFT的依賴,最終實現閃存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除3D NAND閃存之外,3D XPoint閃存當前使用的是20nm工藝,之前還因為需求量太小被美光"拉閘"停產。

真的是產能不足?英特爾CPU怎麼就成了月度最佳理財工具?

綜合以上分析,PCEVA認為近期的英特爾CPU價格暴漲難以長期維持,步入正常上行通道不久的AMD應該也不會放棄拉攏更多玩家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