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機器人團隊 成了搶手人才孵化器

記者 王海濱

24歲的羅羽,不僅是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資源勘查專業的資深“學霸”,還是校機器人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女隊員之一。在太原理工大學,有一支由100多名90後在校大學生組成的機器人研發團隊,他們刻苦鑽研,潛心修學,他們研發的水中機器人、滅火機器人、煤礦井下多功能檢測機器人在國際國內多個機器人大賽上屢獲大獎。目前,在這裡參加過機器人知識學習和培訓的學生已多達3萬人,隊員在國內外各種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冠軍32次、一等獎112次。

魚頭位置的控制系統是水下機器人研發最核心的部分,現在,羅羽和她的團隊一起研發改進的智能仿生機器魚,初步攻克了這個技術難關。下一步,她們還想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極地探索和極地檢測方面。

當日,在實驗室,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煤礦機電博士楊學軍正在進一步檢測車載機器人。“它是一個完全自主的機器人,在野外不需要人來干預,可以自己根據程序找見自己的位置,完成指令任務。”楊學軍一邊操作一邊說:“下一步我們希望研發一個體積更小的機器人,用於礦井的探測,以適應礦井的危險性,做一些救援探測等任務。”

機器人團隊到底牛在哪?設想一下這個場景:你坐在桌旁,輕點桌面一個開關,一個機器人就開始按照你的口味選茶、熱水、泡茶,一連串動作後,將一杯熱茶端到你的面前,這就是沏茶機器人。

動物糞便清理機器人、煤礦井下多功能檢測機器人、水陸兩用河道清理機器人、書法機器人……這些“燒腦”作品都是團隊的學生自制。這些作品,有的申請了專利,有的已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但對於學生來說,更多的收穫是通過製作,開拓了思維,增加了智慧,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現在,這個機器人團隊已經成為國內著名院校、研究所、大型國企、私企的人才孵化器。成員都成為了搶手人才。有的到德國、美國、日本等國際名校深造,有的進入北京大學、哈工大、國防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深造,有的進入國內外機器人研究機構工作,還有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的學生也因此獲得深造機會,有的學生還有進入人民大會堂領獎的經歷,團隊成員中有不少獲得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專業獎學金、“團中央自強之星”稱號等。

如今,從這裡走出的不少學生都擁有最強大腦,他們也成為該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原標題:太原理工機器人團隊 成了搶手人才孵化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