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夜读」蓝瘦香菇弱爆了,竹笙大侠才是真滋味!

点击收听

逢初一、十五,越来越多人跑到素菜馆去吃斋,客串一把佛门之人。间歇性地向善是激活单调日子的一种手法。寺院门前车水马龙的人流不一定是香客,倒可能是时尚中人。

素菜馆里,最值得回味的,不是素鸡素鹅罗汉斋,也不是火腿金丝素翅,而是用料简单的百花酿竹笙。

那竹笙像一簇象牙色的绉纱,盘在碟底,上面是红白黑三色碎粒,红是红萝卜,白是白萝卜,黑是黑木耳,饰碟的是两棵青菜,原材料都是本来面目,来龙去脉一清二楚,颜色却足够饱满,只要23元,如此标价估计也属店家的一桩善举。

竹笙入口,鲜爽鲜爽,似肉非肉,细嚼之下有果质纤维折断的声音。

这天跟一位厨师说及素菜馆的竹笙。他说,那么便宜,不可能是真货!你们吃到的不过是人工栽培品种,真正的野生品种,只有……我师傅尝过。

原来,竹笙也叫竹参、竹荪、竹仙、竹肉、香草、竹笋菌等,是名贵食用菌。“山珍七件”里头有两件是菌类,一件是竹笙,一件是猴头菇。实际上,竹笙比猴头菇不知贵了多少倍,两者并列,是对价格差和稀罕度的视而不见和麻木不仁。

「小麦夜读」蓝瘦香菇弱爆了,竹笙大侠才是真滋味!

竹笙像竹子的魂。在深山老林里,整片竹子死去之后,在竹子根部腐烂处,才长出了几朵竹笙,弥足珍贵。

竹笙有一股死蛇的腐臭,外表却异常洁净,有点像汽灯的纱罩,菌盖是一顶绿帽子,下面围着一圈雪白的网状菌裙,像手工钩花织岀来的那样,菌柄也是雪白的,底部有一个粉色的蛋形菌托。

竹笙生长很快,爆破性的:成熟以前,菌柄像一盘压缩着的弹簧,折叠在菌盖里,某天夜里,菌盖破裂,菌柄就会快速地“弹”开来,一夜长成,到翌日曙光熹微,一袭罗裙从菌顶垂下来,小精灵一般,美丽不可方物,可惜,竹笙跟其他真菌一样,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靠吸附着竹子的营养,寄生林间,红颜薄命是注定了的,那条白裙子至多撑个2~3天,便会萎谢,来来去去如同一个虚无的梦。

川菜有一个汤叫做“推纱望月”,就是从竹笙的网状菌裙得到的灵感。把竹笙的网状裙子取下来,用刀轻轻地改成长方形的窗帘形状,再用圆形模具把鸽蛋蒸熟成月亮的形状,把清汤倒入碗里,就像湖中倒映着窗前眀月,一片幽幽诗情。

「小麦夜读」蓝瘦香菇弱爆了,竹笙大侠才是真滋味!

竹笙因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近10种氨基酸,是活性最高的抗癌食用菌,被冠以“真菌之花”山珍之王”菌中皇后”等名目,其野生品种可谓稀世之珍。1990年,全世界竹笙产量只有2~3吨,香港市场每公斤卖到2000港元以上,可换1两黄金。

几十年来,野生竹笙以“竹笙芙蓉汤”的形式,在国宴上几次“现身”,有幸吃过它的贵宾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田中角宋。

如果你喜欢小麦,请点个赞哦,你的喜欢是我的动力。

原题《神话般的竹笙》 摘自《此味只应天上有》

钟洁玲,笔名丁河月、粒粒香,双栖人:专栏写手,文艺编辑。天生一张馋嘴,指望美食济世。多年来,在《深圳晚报》《深圳商报》《法制晚报》《新华书目报》《天津日报》《沈阳晚报》等报刊,开设 “食有八九”“结庐人间”“舞文弄墨”“流水席”等专栏,十只锅三只盖,哪里催租逼债,就在哪里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