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1月28日晚《国家宝藏》播放的浙博藏琴“彩凤鸣岐”,让小众的古琴又引来了一阵热潮。截止到发稿前,仅本集在腾讯有166.8万次观看、爱奇艺184.8万、优酷27.3万、B站有25万次观看,近8千多弹幕,而且现在

还在热播中

许多网友看了视频后,开始喜欢上了古琴,也有很多想学琴的。B站被置顶的留言: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还没看的琴友,可戳下面链接↓(今日头条视频必须上传,大家直接去没广告的B站看吧)。古琴从40:30开始,71:00结束。看完约半小时。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92513/

关键词:国家宝藏、唐代古琴、彩凤鸣岐、雷威、杨宗稷、丁承运

该节目围绕着浙博藏琴“彩凤鸣岐”,分别讲述了两段故事:演员孙淳生动的演出了它的前世传奇;琴家丁承运简练的讲述了它的今生故事。导演精打细磨,全程无尿点,津津有味看完

作为古琴爱好者,节目中涉及的古琴知识,你有没有不懂的呢?比如古琴断纹真的只有超过250年以上才可能会出现吗?以此为基点,我们还能拓展出哪些相关古琴知识?比如琴家杨宗稷没有录音传世,怎么能欣赏到他的琴声呢?

下面我按照节目顺序:前世传奇→今生故事,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1、“前世传奇”中的琴史、琴曲、琴诗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我喜欢古琴的音色空灵、深邃,

累了听一听,心会变得很宁静。

于琴人而言,琴是乐器,

更是可以倾吐心声的知音良友。

——孙淳

孙淳提到的三首古琴名曲:《高山流水》(已经被分为高山、流水两曲了)、《凤求凰》、《广陵散》。

推荐版本:姚丙炎《高山》、管平湖《流水》《广陵散》、陈雷激《凤求凰》

古琴样式:“彩凤鸣岐”是落霞式,这只其中一种。还有很多,现在也不断有新的样式出现。其中最受欢迎的有:仲尼式、伏羲式、神农式等等。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琴史:前世传奇故事是虚构的。对唐代琴史好奇的琴友,可看看许健先生的《琴史新编》一书中的“隋唐篇”。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张国立介绍故事背景时,所用配乐《广陵散》。

斫(zhuó)琴:即制作古琴,这是古琴界行话。过去分官斫和野斫,即宫廷斫琴和民间斫琴。

唐玄宗听雷威弹琴配乐:丁承运先生的《慨古吟》。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道具琴看着不那么舒服呢~

古琴因有7根弦故又称为“七弦琴”,自上而下弦序依次是1-7弦。故事里说断了6、7两弦,道具琴上显示也是正确的。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孙淳:弹琴只为娱己,不为娱人。若心中有所诉,自己弹琴便是。

一张好琴必备的两要素:良斫、良材。

  • 唐代斫琴名家雷威;

  • 上山取琴材,为什么在深夜取材?这时候最静,听能见树本真的声音;

  • 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故事引用的诗句有: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斫琴选材:现代古琴琴面常用桐木、杉木、松木等,底板常用梓木。

2、今生故事中断纹、琴弦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配乐为:丁承运《平沙落雁》

扩展知识1:2008年浙博将所藏的两张唐琴“彩凤鸣岐”与“来凰”,请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三位琴家弹奏录音,出了套CD《凤凰和鸣》

。在网易云音乐、虾米等音乐平台均可听到。关于此次录音中的故事,在成公亮先生的《秋籁居琴话》书中“漫话五十年来的琴弦”一文中有提及。

扩展知识2:唐宋元明清古董琴感兴趣的琴友,可看看郑珉中《故宫古琴》、吴钊主编的《中国古琴珍萃》。

古琴断纹

孙淳说:(据说)只有超过250年以上的古琴,才可能会出现断纹。

这个观点容易造成误解。古琴的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满百年或几百年的某一天突然出现断纹并遍布琴身,断纹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符合事实的说法。

断纹是古琴漆面出现的裂纹,有各种形态,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流水断、龟纹断等。古琴的断纹不仅仅只是美观,断纹出得好的琴不但外形美观典雅,而且其琴音也更加透润、清淳、明澈,往往较未出断纹的琴更为名贵。

想了解更多“断纹”知识,可看看郑珉中《蠡测偶录集》一书。

现在有市场上有较多的仿制断纹琴,初学者购琴时需谨慎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古琴琴弦:有丝弦和钢弦两种,古代均用丝弦,近代才开始用钢弦。初学者建议用钢弦琴。

同样的琴,搭配不同型号的琴弦,会产生不同的味道。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古琴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物来展示,

那是不够的,声音才是古琴的灵魂。

更多扩展: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琴家杨宗稷没有录音传世,怎么能欣赏到他的琴声呢?

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弟子与传人,间接欣赏到他的琴声,杨宗稷——管平湖(弟子)、杨葆元(杨宗稷之子)等——王迪、郑珉中(二代弟子)等——邓红(三代弟子)等

至少被400万次观看的唐琴彩凤鸣岐,有你没看懂的古琴知识吗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琴家丁承运与其夫人傅丽娜《琴瑟和鸣》的CD,也非常值得一听。

希望以上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熬夜写稿不易,蹭着这股古琴热浪,发个广告!

零基础想学古琴的,坐标在北京奥体或香山附近的,可以撩我(微:tianyi3598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