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較小的水域垂釣的小竅門

小水面垂釣的實用技巧

水面不大的水坑或靜水灣,總會有人光顧。似乎這種地方不太需要什麼技巧,畢竟就那麼點範圍,魚兒再跑能跑到哪裡去。所以在水面較小的水域中施釣,很有可能比在水面較大的水域中施釣更容易釣到魚。畢竟,水面小的時候,魚兒的分佈密度相對來說要大一些。不說別的,光是算一算單位面積裡釣到魚的幾率就很明顯咯。那麼,在小水面水域中進行垂釣,都有哪些比較實用的技巧呢?

一、以小水面水域的施釣環境為依據,以小水面中的魚兒為參考來挑選釣具

在水面較小的水域中釣魚,對施釣者來說是有不少的優勢的。因為水面小,所以魚竿不需要選擇太長。一般情況下,四米五的竿子就足夠了。魚竿的調性也不需要太高,稍微軟一些釣起魚來更得心應手。

若是太硬的話,一不留神極有可能折損。至於魚線和魚鉤等釣具,還是按著平日的依據來選就可以了。需要留意的是,在水面較小的水域裡,有大魚出沒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在挑選釣具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太多上大魚的情況。

水面較小的水域垂釣的小竅門

二、以小水面水域的施釣環境和小水面水域中魚的食性為依據來選誘餌

在水面較小的水域之中做窩子,與在水面較大的水域之中做窩子有著很大的不同。就誘餌的用量來說,要更為精準才好。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水面較大的水域中做窩子的時候,對所用誘餌的量是有著一定的要求的,不過這個要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它是以入窩的魚兒的食量為依據的。

不過,在水面較小的水域中做窩子的話,為了不讓魚兒吃飽,釣者應該適當降低誘餌的用量。只有這樣,才能讓魚兒咬鉤的可能性不下降。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小水面水面打窩時用的誘餌越少越好。畢竟,魚餌太少的話,也是很難留住魚的。

水面較小的水域垂釣的小竅門

若是辛辛苦苦誘到窩子裡邊的魚,待不了多久就離窩子而去,也是很糟糕的一個現象。畢竟這樣一來,上魚率是會有所下降的,相當於之前所做的努力都白白浪費掉了。

因此,當水面較小的時候,釣者一定要仔細斟酌誘餌的用量。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大家儘量在初次打窩的時候少用一些誘餌。在這之後,要勤補窩,並且把控好每次補窩所用的誘餌的量。只要保持進窩的魚兒有東西可吃,但是一直吃不飽就可以了。

三、以小水面水域的施釣環境和小水面水域中魚的食性為依據來挑釣位

在不少的小水面水域中,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的淡水魚,無非就是個頭偏大的鯉魚,以及數量較多的鯽魚。至於肉食性的魚類,我們則很少能見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食物的來源單一。在水域較小的釣場,魚兒的食物多半都是雨水沖刷、大小風颳來的。雜食性的魚兒或者素食性地魚兒可以填飽肚子,肉食性的魚兒來了這裡就只有忍飢挨餓的份兒了,人為放肉食魚的那也真是不厚道了。

所以,在這樣的水域中釣魚的時候,釣者需要依據魚兒的特徵以及天氣狀況和水域環境三者來挑選釣位。總體來說,向陽的地帶更適合做釣位。因為在水溫較低的時候,向陽地帶的水域升溫速度比較快,吸引魚兒的力度更大。我們制定策略不能太單一,要做到隨機應變,總有一款會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