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河南農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菸草專賣局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別共建,入選2011計劃、“特色重點學科項目”、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河南省省屬重點大學。

學校源自1902年創辦的河南大學堂,先後經歷了河南高等學堂、河南高等學校、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國立第五中山大學農科、河南大學農學院等辦學階段。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重新獨立建制,更名為河南農學院。1984年12月更名為河南農業大學。2009年9月成為農業部與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屬農業高校。2012年11月成為國家林業局與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2011計劃”。

截至2018年4月,學校建有鄭州市文化路、龍子湖和許昌新區三個校區。學校下設20個學院,設有農、工、理、經、管、法、文、醫、教、藝10大學科門類。擁有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74個本科專業。各類在校生3萬餘人。學校在職教職員工20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57人,博士學位760人。

河南農業大學

文化傳統

校徽

河南農業大學校徽為正圓形,主色調為綠色,與學校辦學特色、校園文化和諧統一,象徵著生機勃勃、開拓奮進的發展活力和河南農大人純潔、包容的胸懷;校徽中央由金色的麥穗、白色伸展開的書本和白色三角塔型圖案構成,代表勤奮學習、豐富知識和科學精神的書本放置於左右對稱的麥穗根部,寄以植根沃土,用科學知識推動農業發展,富足人民生活的美好寓意,書本上被麥穗環繞的三角塔型圖案,更被賦予河南農大人勇攀高峰、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中心綠色圓形與校徽邊緣綠色圓環間白色底紋上,河南農業大學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均勻排布,其間以紅色五角星相連,莊重大氣,嚴肅認真,展現了學校厚重質樸的內在品格。

校訓:明德自強 求是力行

1924年,時任校長常志箴先生提出了“奮發自強求實力行”的校訓,經過不斷豐富和完善,演變為“明德自強求是力行”。

“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建校伊始,農大人就辛勤耕耘於中原沃野,與大地最為親近,孕化出大地般的浩然明明之德。這“明明之德”包含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守諾重信、腳踏實地;弘農愛國、奮發有為等等豐富的內涵,是河南農業大學以及農大人最為鮮明的特質。“自強”出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百年農大成長之路曲折蜿蜒,飽受磨難,唯立志以強國、服務“三農”以報國的自強精神激勵著農大人矢志不渝、不屈不饒。“明德自強”其意就在於倡導農大人要立德修身,修明胸懷天下之浩蕩精氣,弘揚奮發圖強之壯闊正氣,堅忍不拔,勇擔重任,富民強國。

“求是”源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求”是人自覺能動性的表現,是人自己對價值、理想或規律的主動追求和探索,“是”是事物的本質、本源和應有的運行規律。“求是”就是探究事物規律,把握事物本質,發現真理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農大人持有的治學和做事態度。“力行”語出《論語》:“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力”是努力去做,“行”是行動,是實踐,是親身體驗。農業教育對實踐和動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力行”即陶行知先生講“知行合一”。因此,“求是力行”蘊含的是農大人遵循規律、探究真知的治學精神,因材施教、身教重於言教的育人理念,盡職守責、實事求是的行事準則和不尚空談、躬身實踐的務實風格。

河南農業大學

學科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6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5個博士點,80個碩士點,3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作物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

一級學科河南省重點學科:作物學、林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植物保護、園藝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物學、林學、獸醫學、畜牧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作物學、林學、風景園林學、獸醫學、農業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作物學、林學、生態學、建築學、風景園林學、畜牧學、獸醫學、草學、農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植物保護、園藝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學、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馬克思主義理論。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工程碩士、風景園林碩士、林業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翻譯碩士。

二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森林經理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果樹學、蔬菜學、茶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細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製漿造紙工程、製糖工程、發酵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土壤學、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植物營養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菸草學、企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教學建設

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獲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精品課程7門,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8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4個,河南省特色專業18個,河南省精品課程18個,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等農業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課典範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二等獎)、創建校內“三結合”基地的研究與實踐(二等獎)、加強創業素質教育 培養農村創業人才(二等獎) 、面向21世紀動物醫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二等獎)、高等院校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二等獎)、農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二等獎)。

國家級精品課程:

獸醫寄生蟲學、動物微生物學、耕作學、食品工藝學、菸草栽培學、作物施肥原理與技術、園林植物昆蟲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作物施肥原理與技術、園林植物昆蟲學、獸醫寄生蟲學、食品工藝學、菸草栽培學、動物微生物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作物學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李潮海)。

國家級特色專業:農學、動物醫學、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園林、植物保護、林學、菸草學。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園林植物昆蟲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作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農業工程訓練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農村發展與管理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拔尖創新型”(農學、生物工程、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園林)、“應用複合型”(林學、動物科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園藝)。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農學、動物醫學、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雞公山農科教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河南農業大學信陽蛋雞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河南農業大學駐馬店肉牛犛牛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河南農業大學浚縣玉米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河南農業大學豫中補灌區小麥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河南省特色專業:農學、林學、動物醫學、植物保護、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菸草學、動物科學、園林、農林經濟管理、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交通運輸、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

河南省精品課程:農業植物病理學、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普通昆蟲學、政治經濟學、汽車拖拉機學、有機化學、園林苗圃學、企業管理學、工程熱力學、動物微生物學、園藝植物昆蟲學、動物遺傳學、菸草栽培學、作物施肥原理與技術、耕作學、微生物學、作物栽培學。

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農業工程訓練中心、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