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1、玩經營的祖師爺是范蠡,最早提出的糧食布匹十分利、中藥當鋪百分利、古玩字畫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祖師爺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經做過“守藏之史”,《道德經》提示人們,行之有道,處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藏古不富,識古不窮'多作'識古不窮,貪古不富',是說一個人只會收藏好的古董,而不發揮古董應有的作用,那麼他不是真正富有的人。只有那些能夠真正辨別古董的價值的人,他才是富有的。這說明收藏學問很大,不懂學問,最好別幹這行,幹則“玩物喪志”,追悔莫及。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5、涉入古玩領域,求真是基礎,求精是追求,求珍是智慧,求術是昇華。北京保利伊伍壹,翰海五五一七,睿嘉四季漆叄扒貳徵集精品無任何前期!沒有切實下過功夫還得了“珍玩”的心病,這不是在玩古,其實是在玩弄自己的人生。世所共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珍玩自有去歸處。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沒有隨隨便便的撿漏。往往太容易得到的,不是災難便是禍患。

6、低調務實歷來是收藏人的生存法則。何為收藏,就是憑眼力、實力和機遇收購進來,藏起來慢慢的欣賞和琢磨她的學問,享受古物的歷史沉澱和流傳經歷,然後在有生或去生尋找一個合適的歸宿之所。那些謀物貪財和暴殄天物的行為,都是非收藏人所為。可謂: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拓展話題:

古玩行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玩“軟”片兒的,一種是玩“硬”活的,各有分工。所謂玩“軟”片兒的,是指玩名人字畫、古籍善本、碑帖信札之類的收藏品;而“硬”活則是指玩金石一類的收藏品,這裡的金指銅器、銀器、金器等金屬物件,石是指石刻、雕塑、碑、玉器等一類藏品。

在古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士,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古玩。這原因就在於古玩有價值。有的人用錢來衡量古玩的價值,有的人拿文化來衡量古玩的價值,還有的人用古玩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價值。多種原因註定了社會上各個階層與古玩行的密切關係,也註定了古玩行的基數群體非常龐大。

要懂得藏家的生存之道

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考證文獻,而他們所收集的主要是一些古籍善本以及一些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等。而這些東西一般都是由古玩商手中流傳到這些文人墨客手中的。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單一,沒有現在的這些博物館、檔案館之類的文獻收藏場館,而古玩商手中又有豐富的資源,所以這些喜愛古代文物的文人與古玩商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