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提起我國的故宮博物館,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其中的藏品大多都是皇宮的藏品,極少部分是由民間的收藏家捐獻。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特別的準確,甚至可以說有些本末倒置。因為其實皇宮本身的藏品在經過慈禧與溥儀的揮霍,侵略者的劫掠之後就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現在故宮中的多數藏品都是由民間收藏家捐獻的。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而捐獻的最多的收藏家之一應該就是張伯駒了,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故宮的藏品有近半都是他捐獻的。這對常人甚至一般的收藏家來說都是不可理喻的一件事,畢竟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珍寶為什麼要無償奉獻呢?可張伯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據不完全統計,張伯駒捐獻至故宮的藏品多達數萬件,其中國寶級的藏品更是數不勝數。如果說其這個身份大家不是特別熟悉的話,那麼它還有另一個讓人如雷貫耳的身份,那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一、黃金易得,國寶無二

張伯駒能夠成為四公子之一最大的依仗還是他的父親張鎮芳。在民國時期張鎮芳是當時四大銀行之一的行長,這也就代表著張伯駒可以謙虛的說一句“家裡有點資產”了。年輕時期的張伯駒對於為官從政是一點心思都沒有,甚至還拒絕了一個旅長的職位。只喜歡在家中研究詩詞歌賦,最後還是他父親的逼迫才在銀行任職。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不過張伯駒在銀行是一點經營的經驗都沒學到,就只是看過了無數的字畫,這也為他後來的收藏打下了一個鑑定的基礎。只不過當時的張伯駒對於字畫還僅僅是維持在欣賞的態度上,沒有真正的想要去收藏,不過一件事徹底的改變了他,那就是《照白夜圖》被溥儒以僅僅一萬大洋的價格賣到了日本。

這讓張伯駒痛心疾首,他是清楚的知道這幅畫對於我國來說代表著什麼,所以他千方百計的想要追回這福字畫,只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沒過多久便傳出了《平復帖》也要出賣,張伯駒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將其買下來。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二、三購《平復帖》

張伯駒買《平復帖》可以說是最有故事收藏之一了,當時溥儒身為中國人卻多次將我國的國寶賣到日本,這《平復帖》當時也是溥儒準備賣到日本。所以在張伯駒想要去購買《平復帖》的時候,溥儒開價20萬大洋,其實就是想要藉此嚇退張伯駒。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後來張伯駒又一次找到了溥儒,同樣被開價20萬大洋。後來張伯駒找到了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溥增湘,得知溥儒的母親死了,溥儒急需一筆錢辦喪事。張伯駒深知這是一次機會,所以借給溥儒一萬大洋,條件就是以《平復帖》作為抵押。

後來經過多方運作,張伯駒終於以4萬大洋的價錢買下了《平復帖》。可沒想到轉眼就有日本人帶著二十萬大洋去找溥儒,之後又帶著錢找到了張伯駒,這也就代表張伯駒只要轉手將其賣掉,就能精賺16萬大洋。不過張伯駒就只說了一句話,那就是“黃金易得,絕品難求。”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三、我的東西都在故宮裡

張伯駒早年的資產我們都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但在張伯駒晚年的時候甚至都沒有一處像樣的房產,就連病重的時候都只能住在醫院的多人間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張伯駒這個時候的資產都換成了字畫,而當時那些字畫都在故宮裡面。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張伯駒可以說是民國四公子中最特別的一個,他從不參政,之所以出名也是因為常常一擲千金只是為了一張字畫。不過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張伯駒變了,因為這個新的政府被張伯駒所接納,所以他的收藏都先後的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當時有人問過張伯駒,要不要給他建一個博物館來收藏字畫。不過張伯駒當時就只說了一句,“我的東西都在故宮裡,不用操心了。”這是何等的氣概。張伯駒的藏品也確實如他所說,基本都在故宮裡面存在。

河南這個收藏家,一生收藏超過故宮,晚年留下遺言,全部捐獻

張伯駒的一生可以說是碌碌無為,因為他的一生總結成兩個字就是揮霍,散盡家財購買了無數的珍寶字畫,但最後都無償捐獻了。但同時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藏,就只因為他的一句“我買它們不是為了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國內一線拍行

徵集壹伍壹,伍伍壹漆,漆叄扒貳,對接保利翰海睿嘉四季無前期,只缺精品!希望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能在咱國人手裡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