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粉彩百鹿雙耳尊,乾隆瓷器造型大器小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清代舉凡可以描繪的事物,無一不作為瓷器裝飾內容,甚至直接標榜當時畫壇名家書畫作品。乾隆時期很多宮廷畫師更是直接參與瓷繪創作,如專工花鳥魚蟲的餘省、專攻人物樓景的張廷彥、專攻人物花卉的金廷標等,形成乾隆粉彩“取材多樣”“裝飾華美”“繪畫精工”的宮廷藝術特色。因此,鑑別乾隆官窯粉彩,首先要看其畫工是否精湛,構圖是否完整,是否有明確完整的吉祥畫意,是否有可觀賞的藝術性。明清時期的宮廷瓷器集當時工藝製作之大成,其嫻熟的繪畫技巧,千中選百、百中選一的呈進制度,也是民間用瓷無法相比的。

光緒以後乃至民國時期,景德鎮雖然也湧現出一大批民間制瓷高手,但這個時期仿品就其畫工而言,一般功力不足,特別是繪畫人物、繪畫動物、繪畫山林景緻等圖案的構圖設色能力,根本無法與真品相提並論(這一點依舊是現代仿品的通病)。以這件光緒時期製作寫有乾隆款識的鹿頭尊而論,不難看出筆法笨拙不流暢,彩飾渲染過於濃重豔麗,彩料中由於含鉛粉過多,彩料疏鬆與釉面附著不夠緊密(這一點也是晚清民國瓷器共同特徵)。山林間鹿群形象呆滯,也難有乾隆器上群鹿或臥、或行走、或奔跑,活靈活現、躍躍欲出的感覺。可以這樣說,鑑別乾隆粉彩山林景緻圖案,可用這件百鹿尊上山林皴染畫法和施彩工藝作為依據,能夠與其比肩達到同一水準的就是真品,哪怕是山水小景圖,也依舊如是。

清乾隆粉彩百鹿雙耳尊,乾隆瓷器造型大器小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若從成型技巧看,乾隆瓷器的造型,無論大器小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這件乾隆粉彩百鹿尊,雖然體型較大,器高可達40多釐米,但胎體從上至下由薄變厚過渡自然,造型線條流暢,圈足修胎規整,於規整端莊中盡顯娟秀華麗。但光緒仿品工藝水平很難達到乾隆時期瓷器製作的水準,胎釉結合不緊緻,釉面薄呈青綠色,底部釉面泛黃,足部修胎粗率,藏品出手可聯繫本文作者古玩有道(壹伍壹,伍五一七,漆叄扒貳),歡迎轉載!特別表現在拉坯工藝上,器口與頸部線條過於硬直,以致形成口薄壁厚過渡不自然的現象,雖然從外表上很難看出差異,但用手在器壁內一摸,精粗高下一目瞭然。

兩件器物的底部,都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款,但仿品款識由於是摹寫,構字的間架結構、字體的圓潤與方正,以及字體轉折之處的力度,都與真品有著天壤之別。

在晚清時期的瓷器中,光緒瓷器雖然在品種數量,乃至製作工藝上都位居首位,此時仿古之風盛行,特別是仿康熙青花、五彩、紅釉,仿雍正、乾隆青花、琺琅彩、粉彩器物等,也具有較高水平,大可以假亂真(除以上所舉鹿頭尊外,粉彩九桃瓶也可作為代表作),但與鼎盛時期的康乾盛世相比,依舊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