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許慎《說文解字.魚部》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最初,古人把龍想像為“百蟲之長”,把龍當做保護神來崇拜,賦予龍種種非凡的本領和神奇的力量。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在奴隸社會,人們把龍說成“鱗蟲之長”,是掌管雨水的水神,龍成為古人敬奉、祭祀的神物,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社會功能。

而到了封建社會,龍又成了專制皇權的象徵。時間越長,人們所賦予龍的文化內涵越豐富,同時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某種政治、宗教或文化、審美意義的目的,龍紋造型也在不斷變化和完善。

總體上說,龍紋造型走的是一條由多元化向規範化、宗教化向藝術化發展的道路。

因此,探討和研究古代玉龍紋飾造型,既可以使我們瞭解中國龍器形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也可以作為古代玉器鑑定和斷代的一個依據。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借用曹操之口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玉在古代文化中同樣也是道德和高貴的象徵,將玉和龍的結合琢磨產生的龍形玉佩也就成為玉器雕中最普遍的題材。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在中國玉器史上,戰國至西漢是一個工藝高峰。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以及鐵器和砣機的使用帶來了琢玉工藝革命,使玉器一改幾千年來的古樸,而變得精雕細琢。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龍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司水靈物和通天神獸,成為人們的吉祥瑞符。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還有著深厚的精神底蘊。

龍的形象是融合而成的,體現出兼容幷蓄、博採眾長的特點;龍是為造福眾生而創造的,體現出福生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龍的形象是與時俱進的,在演變的過程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斷開拓、不斷髮展、不斷創新的文明軌跡。

漢代是中國玉器史上的繁榮發展時期,社會財富的大量積累,王公貴族的“爭於奢侈”,都促進了玉器製造業的興旺發達。

“龍,東方之獸也,皇帝聖仁,故仁德觀”,西漢初年,龍成為專制皇權的象徵。因此,龍紋及龍的氣勢和神韻更為漢代玉文化增添了異彩。

漢龍,在形式上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漢代是龍紋造型的真正定型期。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龍紋是漢代玉器中使用較多的紋樣。西漢早期玉器中的一些龍紋同戰國玉器上的一些龍紋類似,如一些玉鎖兩端的龍首,上唇厚大而上卷,整體上近似祀形,環形墨中心或飾玉龍,其形似國而且唇似刃,為弧形的斧鎖。

西漢中期龍紋形狀有了很大的變化,龍紋可以分為三類:

側面獸身龍紋。這類龍紋類似後來的以閃,龍身或似獸身,或將獸身拉長,有些龍的身上飾有鱗片紋。龍尾多似虎尾,長且端部回捲。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龍首紋。可分為正面龍首及側面龍首,以側面龍首為多。側面龍首的唇變為長條狀,上唇上翹或上卷,嘴微張,眼的上祀為額頭,呈商矗狀。

有很多龍的額頭端部是向前的尖狀,頭頂有一個角往往為弧狀。正面龍頭主要見於飾有龍紋的玉璧,玉璧上分出內外幾層環形區,或於外區飾幾組龍首紋。

作品的風格與戰國時的作品類似。江蘇揚州老虎墩漢墓出土的一件玉環,其正面龍首,形似蠅頭,整體似長祀形下唇極長。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鉈身龍紋。龍身地長,或為曲身的玉佩,或為環狀的玉佩。環狀的玉佩往往帶有一個龍足,呈後蹬狀。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螭紋:戰國器物中出現了一種頭形似虎頭的動物紋樣。

人們認為這便是文獻中所謂的岫。這類紋飾在玉器中大量出現,一直延用到清代。漢代玉器中裝飾琮紋的作品非常多,目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後世的作品裝飾的煙紋,大多是在漢代銅紋的樣式上浪兒而來,整體上相似,局部有很大變化。

漢代婚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頭型、五官、身型、角、足、尾等方面。摘頭的上部橫寬,近似於長祀形或橢圓形。

下部為鼻,異型變窄而明顯前凸,呈橫條形、斧袖形、凸樣形、錐形等不同的樣式。

耳有幾種:短耳,向兩側根出。幾式耳,兩耳各呈幾字形。叉式耳,兩耳似雙股叉自頭頂上豎。環形打窪耳兩耳根部各有一個圓形的窪坑。

給限的形狀有幾種:圓球形、陰刻水滴形、陰刻橫線形、陰刻環形。蠍尾較長,主要有兩式。

一為分叉式,或三叉,或兩叉,其中一叉為主叉,較長,另一叉在其旁,尾端曲捲。一為虎尾式,似虎尾粗而長,端部回曲,有些上面飾有繩紋。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漢代早期玉龍之首近似戰國龍的形狀,風格與戰國晚期玉龍較為相似。到了中晚期,龍首逐漸變長,隨著龍首的拉長,龍嘴也相應開闊了,嘴角的長度幾乎相當於它的整個頭部。

嘴唇上翹,上、下獠牙尖利,眉、額、鄂部的稜角分明硬折,角從頭部向後或向上伸卷,眼眶較大,上拱,眼球呈垂囊形,龍體用一些陽線勾勒出各個部位及輪廓,或刻有簡單的變體勾雲紋、T形紋、滴水紋、柳葉紋等紋飾。

體態依然呈捲曲狀,但較戰國龍動態大、氣勢足。而且線條婉轉流暢,並常作前肢支撐,後肢彎曲或直立狀,或飛騰翻轉、張牙舞爪,充滿了威力無比、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霸氣。

玉龍常用粗細相間的線條勾勒而成,細線由於線條纖細,邊沿隱約能見毛道,因而稱其為“遊絲毛雕”;粗線的特徵十分明顯,呈婉轉柔和狀。

起刀和收刀處,斜刀驟然尖收,立體中間段刀槽寬闊,是典型的“漢八刀”工藝。

從琢玉工藝上觀察,推磨、打凹、鏤孔、細刻,使龍的強勁的肌理與生動的形態,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漢代玉龍造型優美,生氣勃勃,已從紅山文化那種簡單的團形龍,發展到了有角、有尾、四肢齊全、與後世相差無幾的神龍了,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精神、最具魅力的玉龍。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威猛無比:戰漢玉龍

漢代玉龍的龍身向盤形發展,一龍的四足吸收瑞獸的特徵呈尖爪狀;龍的頭部似馬頭,龍角似馬鬃,細長尤如寬帶;龍耳極小;漢代玉龍的眼睛基本是外方內圓。

其形狀多種有方圓形眼、帶梢橢圓形眼,不論何種龍眼,均炯炯有神,可謂畫龍點睛。此時龍身上還出現了飛翼。

有的龍近似蟠螭紋,龍尾呈單尾或分岔尾。而龍紋與其它紋飾組合的圖案頻頻出現也成為漢代玉器的一大特點。北京保利翰海睿嘉四季徵集精品無前期!↓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151-5517-73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