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參過軍的戰士不是好駕駛員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李巖,北京人,34歲,2007年加入公交18路從事駕駛員工作;王遠,四川人,32歲,2010年加入公交18路從事駕駛員工作。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無論人在軍旅,還是投身社會,光陰流轉動搖不了軍人信念,角色變換不減軍人本色。

他們都是陸軍退伍軍人,18路駕駛員,公交迷;都熱衷駕駛工作,覺得開這麼大的公交車氣派得不得了。小時候,李巖總是追著爺爺帶他坐在路邊看汽車,一輛一輛的數著,一天一天的盼著,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從事這份工作。王遠職高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自己報考了駕駛專業,家人覺得這份工作辛苦,他卻認為他從小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無私奉獻永葆軍人本色

“我從集體中的一員變成了一員照顧一個集體”,部隊的生活給了李巖責任心、意志力。王遠覺得不給集體拖後腿、找麻煩就是部隊生活帶給他的最大收穫。李巖認為駕駛員工作首要任務就是保障乘客和路人的出行安全,18路途經眾多小區、醫院、學校,他業餘時間走訪沿途路口,將安全隱患路口記錄下來,並提出行之有效的杜絕“行車盲區”方案,在車隊之間廣泛流傳。他認為“清淨”路口的隱患遠大於“繁華”路口。繁華的地段機動車和行人都非常注意交通安全,而清淨的路段就會有人放鬆安全意識,這就需要公交駕駛員打起百分百精神,為乘客提供出行保障。王遠是18路替休的駕駛員,不論車隊有什麼困難,他總是那個未曾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牛”。今年三月的大雪,他下班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清理完車輛後車隊臨時通知第二天早班的駕駛員生病,無法正常接班,他給家裡打電話報完平安後留在了車隊,他擔心晚上騎車不安全,萬一自己再出事兒就真的給這個團結的集體添麻煩了。他們將這種優良作風帶到了駕駛員的崗位中,並影響了18路全體駕駛員。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用心服務爭做“最美公交人”

18路公交車途徑北京老城區,18路駕駛員則凝聚了這些老北京人。乘客張阿姨家住在惠新東橋,她經常坐18路到燕豐商場買東西,她說她喜歡老式的售貨臺和國營的售貨員,還有對老人特別照顧的18路駕駛員,這些都是她們這一輩人的記憶。王遠經常碰見張阿姨坐他的車,就告訴她:“您從惠新東橋南坐596路到燕豐商場更快、更方便。18路太繞了。”張阿姨連連擺手,說:“不,我願意等18路。你們駕駛員對每一位老人都跟親人一樣照顧。596路上下班的年輕人太多了,還得給我讓座,怪不好意思的。”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李師傅,您幫我看看,我們這門怎麼關不上了?”“小孫,咱調度室這門軸卡住了,你等我拿潤滑油抹上點兒就好了。”“李師傅,你幫我弄下這水龍頭,又漏水了”。“我看看。劉師傅,這管子老化了,咱換一個就行。”18路 場站屬於老舊場站,場站設施折損嚴重,只要同事開口,李巖從沒有拒絕過。在部隊裡,他做過營管員,從營房的大小設施到炊事班的灶臺,沒有他修不好的東西。工作之餘,他在職工中成立了退伍軍人小組,帶領其他職工儘自己所能為這個他所熱愛的隊伍做貢獻。他說,以前在部隊的時候每當休假外出,看見別人有麻煩總是上去幫一把,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軍人;現在與人為善、為別人排憂解難的意識並沒有退伍,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公交駕駛員,做不出什麼大成就,就在小事上給他人帶來幸福感。

没参过军的战士不是好驾驶员

李巖和王遠,他們離開了不同的部隊,卻在18路這個團結的集體中相遇。脫下了綠色的軍裝,穿上藍色的制服;放下了軍械,拿起了方向盤;他們認為,給乘客帶來出行平安,得到乘客的認可就是最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