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爲什麼要和八路軍拼刺刀?

木可可11895


在很多的抗戰劇中,都會出現當八路軍沒有子彈時,日本軍隊主動和解放軍進行白刃戰的情節。這在當時也確實是事實,至於日本軍隊為何會選擇不開槍,而用刺刀進行白刃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而是出於實戰的考慮。

首先,當時日本軍隊普遍裝備的是三八式步槍,屬於栓動單發步槍,這種步槍使用一種很奇葩的6.5毫米口徑的子彈,彈道平直,射程遠,精度高,在中等距離上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但由於子彈過於穩定,在近距離命中人體時,不容易在人體內翻滾釋放能量,反而很容易穿透人體,降低了子彈的殺傷力。

三八式步槍的近距離作戰殺傷效果很不好,甚至在混戰中,容易穿透人體後繼續打中別的人從而造成誤傷,因此日本軍隊在近距離作戰時儘量不選選擇開槍。他們寧願退下子彈使用刺刀來作戰,也不願意冒著誤傷風險用步槍打。

另一方面,日軍在白刃戰方面,相比中國軍隊有很大的優勢。由於伙食好一點,訓練強度又大,日軍普遍比較強壯,身體素質要比當時的中國軍隊好,他們在進行白刃格鬥方面的勝率要遠遠大於中國軍隊。缺乏營養身體瘦弱,而且得不到大量訓練的中國軍隊,在白刃戰的時候對日軍造成的威脅,其實很小。因此,日軍的白刃戰有一定的心理優勢,日軍也樂於和中國軍隊進行白刃戰,普遍的情況是兩個中國士兵拼刺刀都拼不過一個日本兵。曾經有日本士兵的日記記載,三個日軍士兵組成的刺刀三角陣,相互配合,竟然能連續刺殺國軍戰士七人。

抗戰初期,八路軍拼刺刀與日軍的水平也是差一大截,經過血的實戰教訓,學習日軍的刺刀技術,總結出一套自己的刺殺技術,到後來,八路軍的拼刺技術越來越強,在戰爭後期的白刃戰中,八路軍已經能將日軍完全壓倒。


科羅廖夫


很多人沒看清題目,就開始噴抗日神劇。實際上,關於八路軍和日軍拼刺刀的情節,基本上是符合史實的,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白刃戰”。

題目中寫的很清楚,“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什麼要和八路軍拼刺刀?”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和鬼子拼刺刀”,只要符合這一前提,日軍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選擇拼刺刀。

古代有個成語叫“短兵相接”,意思是車軸相撞,刀劍相碰,指作戰時的近距離廝殺。所謂短兵指的就是刀、劍這類比較短、適合近距離作戰的兵器,因為雙方距離近了,箭、矛之類的武器就不好使了,反倒是比較短的兵器更適合貼身廝殺,正所謂“一寸短一寸險”。

在使用熱兵器為主的現代戰爭,這一規律依然適用。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步兵最主要、最基本的單兵武器就是三八大蓋(38式步槍)。三八大蓋屬於屬於栓動式步槍,即每扣一次扳機,只能發射一發子彈,發射完成後,退彈殼和把新的子彈推進膛,都需要手工拉槍栓來完成。這樣,士兵每扣一次扳機發射後,都需要拉動一次槍栓,因此射擊速度很慢,而且彈倉容量只有5發,5發打完後需要重新換彈彈倉,火力持續性差。

這種步槍在遠距離作戰、集體發射時還勉強可以形成持續火力,距離越近威力就越差,關鍵在於手動拉栓,這是設計硬傷,除非更新換代,否則無法改變。

我們的軍隊充分抓住鬼子三八大蓋的這一弱點。如果雙方交戰,我軍的子彈打完了,但不能撤退,仍然要堅守陣地,那麼拼刺刀是惟一選擇,而且是等鬼子靠近我方陣地,到了短兵相接的距離(10m以內),大家衝刺出去,儘量靠近鬼子,開始拼刺刀。

一旦距離靠近,三八大蓋就沒有任何優勢了,因為你沒有時間瞄準,也沒有距離施展,也許你只發射一顆子彈,八路軍就已經衝到眼前,大刀就看到你的脖子,刺刀就刺入你的胸膛了。

其實美國人也一樣,只不過美軍有自動武器衝鋒槍,也有手槍,都適合近距離作戰,用不著拼刺刀,但當衝鋒槍和手槍沒子彈時,一樣也要“白刃戰”。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拼刺刀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說什麼武士道精神,只要對方拼刺刀,日軍也會拼刺刀,完全是給鬼子塗脂抹粉。試想一下,如果八路軍從幾百米外衝向日軍陣地,日本鬼子會堅持不開槍,一直等跑到身邊再拼刺刀?

如果有這種情節的話,這才是真正的抗日神劇。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拼刺刀這個是在戰爭中經常有的,在現在的電視劇中也經常看到八路軍和日軍拼刺刀。

八路軍當時確實是非常艱苦的,槍,子彈這些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電視劇都有這樣的臺詞,大概就是說八路軍沒有子彈,沒有槍,那麼就只有拼刺刀了,近距離搏鬥,可以減少彈藥的消耗,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拼刺刀這個在中國的戰場上才是可以看到的,沒太平洋戰場還有歐洲戰場是非常少的。當然中國的戰場上其實拼刺刀也不說你要拼刺刀我就要和你拼的,這個沒有什麼規定的,那些電視劇裡說的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你要拼我就和你拼都是為了增加觀賞性的。在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這些大規模化的兵團作戰,飛機大炮的,都是先來一輪,然後坦克,裝甲車上,真正有拼刺刀的機會是非常少的。

其實日軍也是很怕拼刺刀的,日軍確實以在拼刺刀的時候會把子彈退去,都知道日本資源少,人也少,加上培養一個士兵出來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日軍是很怕誤傷自己人的。當然中國人就不一樣了,中國那時候的兵基本上沒有什麼訓練,就是拉上去,今天來的新兵,說不定明天就上戰場,這些人上去了就是炮灰。

所以一開始日軍看到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相當差的,我們也看到過幾個人俘虜了幾千人的都有,對於這樣的戰鬥力的軍隊來說,日軍不管是近距離搏鬥還是用槍用炮都是不怕的。日軍不管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軍隊的整體軍事素質都要比中國軍隊高的太多了,所以日軍也不怕中國軍隊。

前面說了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是非常強的,近距離搏鬥就是更加能體現出一個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加上日軍當時使用的都是三八大蓋,槍身長,拼刺刀有優勢。還有就是這種槍的穿透力非常槍,近距離搏鬥很容易打穿一個人傷到後面的人,對於這個日軍肯定是不希望看到的。

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人給中國帶來的苦難,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發展,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負。


小伍講歷史


事實上跟鬼子拼刺刀挺矛盾的!在當時,基本上有八路軍或者國軍在戰場上向鬼子挑戰拼刺刀,鬼子都會迎戰的。這是兩個原因引起的,一個是當時日軍裝備的三八大蓋威力太大,穿透能力強,在陣地戰使用很不方便,很容易一槍打穿好幾個人。而能夠到拼刺刀的距離已經很近了,怕誤傷自己人。

其次,拼刺刀對鬼子有優勢!鬼子一直都有拿活人練刺殺的傳統,目的是提升鬼子戰士的格鬥能力與膽量。我們的戰士體質差,往往又沒有經過很系統的訓練,武器又比鬼子差,在那種情況下又沒有鬼子人多,敢跟鬼子拼刺刀只能說是勇氣可嘉,但是百分之九十是在給鬼子送人頭的。

說個比較令人喪氣的話,整個抗戰時期,日軍在整個中國戰場投入的兵力也就一百多萬,日軍也不是歐洲那種機械化的部隊,但是卻能控制那麼大一片領土,幾個人就能控制一個縣,對我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恥辱!


優己


抗戰劇中刺刀戰中,總是八路軍手撕鬼子,但是現實中,日本鬼子的拼刺技術可不是那麼不堪,而是相當厲害,尤其是抗戰初期,到了抗戰中後期,由於八路軍在拼刺上下了苦功夫,同時日軍戰爭初期那些精銳老兵已經被消耗殆盡,新上來的補充兵軍事素質已經不如老八路了,在拼刺中,已經不是兩個日軍背靠背,八路十幾個人也無法近身了,已經有一些拼刺高手可以和日軍一較長短了,到了抗戰後期,八路的白刃戰水平已經和日軍的普遍水平差不多了。

應該說,二戰中日軍無論從裝備,訓練,還有編制都是最適應中國戰場的。而對於白刃戰的重視也是源於對於自身條件的限制。

中國和日本的步兵主要都是裝備手動步槍,打一下拉一下,還要再推一下,手動步槍的戰鬥射速一般是10到20發每分鐘,而在近戰中,誰能在短時間內向對方噴射更多的彈頭,誰的勝利機會就大,歐洲人是用衝鋒槍,美國人是用霰彈槍,都是可以在近距離向對面噴出大量的彈丸。但是這兩種辦法到了東方就不行了,日軍本身認為白髮一中的衝鋒槍不如一發一中的三八步槍,同時認為日本資源匱乏,生產衝鋒槍以及彈藥花費太大。而中國這邊是衝鋒槍比日軍多,但是中國的確是子彈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敵後的八路,子彈太不好搞了,雖然有槍但是沒有彈,衝鋒槍也就是和燒火棍。

而霰彈槍對於中國來說更是奢侈品,中國的獵槍當時還是用鐵砂呢,不是那種定裝的獵槍彈,基本上就是排隊槍斃那種裝填速度,手動步槍比它還快點。

既然用子彈解決不了問題就用別的方式,就只好用老辦法,刺刀了。同時,中日戰場上,很少進行一戰時歐洲那種塹壕戰,步槍的長短不是那麼礙事,中國戰場的步兵作戰相對比較自由,而且戰鬥發生的地點多樣,就敵後的八路來說,據日本老兵回憶,八路是距離不到150米不開槍,過一會八路端著刺刀就上來了。由於距離近,在二三百米的距離上,手動步槍打一槍,八路就到面前了,這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能用刺刀招呼吧。所以不是日軍子彈沒打完也要拼刺刀,而是必須面對八路的刺刀。

在抗戰劇中,無論誰都是端著槍前進,遇到敵人都是馬上給一槍,這種傻乎乎的行為都是這幾年只看美國片子看得,美軍二戰時已經用的是半自動步槍,只要扣扳機就可以打子彈了,但是別的國家都是手動步槍,在打完一槍以後,要手動退殼上膛等一系列動作,在你傻乎乎的站在那裡上膛的時候,對面的子彈就已經打過來了,一個直立目標有多大,稍微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當然如果有主角光環可以忽略不計對面的子彈,反正主角不能死。


有痰


答這道題,可能又要被板磚拍了。不過,我覺得,什麼時候,用真實的歷史說話,都應該是金科鐵律。

為了防止被別人罵死,我引用都梁小說《亮劍》裡面的幾個情節來進行解釋。《亮劍》以真實而著稱,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劇能夠火遍大江南北的原因。我相信很多人不會把《亮劍》說成是違背歷史的文藝作品吧。

可能看過電視劇《亮劍》人都有印象,電視劇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1942年日軍“大掃蕩”的時候,李雲龍和趙剛帶領的獨立團被困在了山村中。趙剛和李雲龍就商量,利用這個時間訓練戰士們的單兵刺刀拼殺。趙剛對李雲龍說,咱們八路軍火力差,缺彈藥。論兵力,八路軍與日軍的傷亡是10:1,論火力,連20:1都不止。

當初,115師在平型關作戰,在火炮彈藥充足,且用正規野戰的部隊與日軍二流輜重部隊作戰,才打了個平手。

在這種情況下,趙剛決定,為了彌補不足,要戰士們練刺刀,打白刃戰。可是,他們也知道,日軍有武士道的傳統,非常擅長白刃戰。不過,日軍的《步兵操典》裡面對白刃戰規定的太機械,《操典》規定,日軍所有人在打白刃戰之前必須要把子彈退出槍膛。據說,他們最反感的就是八路軍在白刃戰中開槍射擊,認為這有損於一直正規軍的榮譽。

都梁的寫作手法不錯,在這個情節後面,李雲龍說,用中國武術的眼光看,日本步兵的刺殺根本上不得檯面,論冷兵器中國人才是他們的老祖宗。一營營長張大彪當初師宋哲元29軍大刀隊出身,所以他提倡讓一營戰士們訓練大刀。李雲龍說,“只要你不用子彈就能把日本鬼子宰了,你用老孃們兒的錐子剪子都成”。(其實這也反映出了中日兩國在打仗上理念的不同)

其實,從這個情節就可以看出來,當時中國軍隊提倡的是實用主義,只要你能打敗日本鬼子,甭管什麼方式,結果才最重要。

其實,從當時很多真實的歷史記載也可以看出來,日軍的正規部隊在作戰方面是非常死板的,他們不屑於打游擊戰,在拼刺刀的時候放冷槍。所以,我們很多電視劇上說,我們八路軍是日軍最頭疼的部隊,並沒有錯誤。

現在,很多人“精日”分子會說,中國軍隊打黑槍,不公平。可是,戰爭本來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戰爭打贏是最後的目的。只要不違反基本的人倫道德底線(比如屠殺平民,屠城,虐待戰俘等等。其實我們軍隊恰恰以實行“人道主義”而著稱)就可以。日本軍國主義之所以戰敗,也與泥古不化有一定的關係。


兮兮說事兒


八路軍要是衝到你身邊了,你不拼刺刀也不好使

這絕對不是說日本人擁有什麼武士道精神,根本原因就是,如果八路軍已經衝到和鬼子拼持刀的戰役階段,你不拼刺刀也不好使。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類似CF等射擊遊戲吧!當你衝到對方近身的時候,一梭子子彈打光了,立馬就換手槍或者小刀,進行刺殺,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給你的槍換子彈,那麼你離死就不遠了。

白刃戰是一個攻堅戰的階段,到這個階段,基本都會拼刺刀,日本鬼子衝擊我們的陣地的時候,我們即使有子彈的話,也得跟他拼刺刀。這是戰術階段為了獲得更好的殺敵條件決定的,而非主動放棄某些可能的優勢。

日本鬼子最基本的步槍三八大蓋也是最適合拼刺刀的槍

在二戰中也是這個道理,二戰中的主流槍械都是手動步槍,比如在中國戰場最普遍最基本的步槍就是三八大蓋,三八大蓋是日本產的旋轉後拉式槍,每個彈倉可以容納五發子彈,也就是說這五發子彈你打的比較容易,打完這五發,你需要花不少的時間來進行子彈裝填,這個時候如果敵人靠近了,你根本就沒有機會換子彈了。短兵相接的階段,這個時候刺刀比步槍更有效。

另外,這個三八大蓋長1.275米,重3.9公斤,再配上刺刀,整體長1.7米,也是二戰中最長的步槍,冷兵器貌似有一個一寸長一寸強的書法,當三八大蓋子彈打完,或者需要到拼刺刀的時候,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這個拼刺刀的時候,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可謂佔盡優勢。

為什麼三八大蓋在日本這麼受歡迎,主要就是太適合中國戰場,中國很多部隊尤其是八路軍彈藥有限,因此打著打著就要衝上來跟你拼刺刀,中國長城抗戰時的二十九軍有個大刀隊,那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因為貧窮,武器上不起刺刀,只能另外背一把大刀。

中國是迫切想要和日本進行白刃戰,但是日本雖然善於白刃戰,卻因為白刃戰消耗過大,而三八大蓋打的不僅遠,還準,所以等中國部隊衝到日軍陣地進行陣地戰的時候,日本拿起三八大蓋再跟你拼也不吃虧。

日本會把子彈退堂跟中國拼刺刀絕對不是什麼武士道精神

很多人對日本的印象是注重武士道精神,鬼子在拼刺刀的時候會把子彈退出來,包括《亮劍》的作者在描述鬼子的時候也會這樣認為,趙剛說鬼子在這方面的確很有武士道精神。

實際上這根本就是扯淡,關於把子彈退堂的這個,那也一定是我軍付出巨大傷亡後到達日軍陣地,日軍才會退堂,而在我軍衝鋒的時候,日軍會把子彈退堂等著和我們拼刺刀?

另外,三八大蓋一個顯著的缺點就是子彈細,很容易造成貫穿傷,就是把人打透,如果是近距離的話,打透人之後造成的二次傷害很可能是日軍自己,所以日本部隊要求白刃戰的時候必須把保險栓關了,也並不是子彈退堂。

中國軍隊沒有關於子彈退堂的說法,因為中國軍隊都是打著打著就沒有子彈了,如果一個步槍手的那幾發子彈,在敵人衝上來之前還沒打了,那這個人根本就是躲在戰壕裡一槍沒放。所以,當鬼子衝上來的時候,實際中國軍隊大部分情況是已經沒有子彈,不需要退堂了,另一方面,我們的步槍也沒有刺刀,大部分都會用砍刀,根本就不用考慮退堂的問題。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倡導忠誠,尚武,而不是說要臉,講究道義,如果日本的武士道講究道義的話,日本就不會發動侵華戰爭,就不會偷襲珍珠港,事實證明,日軍的每一次戰爭都是不宣而戰,都是偷襲,這樣的人你說他會在打仗的時候跟你講究道義。

日本鬼子根本就是婊子養的,卑劣陰險至極,這樣的人還想立牌坊,真是無恥到極限了。日本人厲害這個不假,我們那時候確實打不過人家,但是日本人的這種厲害中並沒有什麼道義,更多的是欺凌,是奸詐,是邪惡。


史論縱橫


拼刺出現在兩種地方,一種是巷戰,一種是小規模戰鬥,前者日軍步槍子彈打完的話上彈速度極慢,所以碰到衝鋒只能肉搏;後者是沒有重武器,交火距離近,另外是人數劣勢,上刺刀會影響射擊效果,但不上刺刀被貼臉就完蛋了。再加上鬼子的裝備和近戰能力強於中國軍隊,所以存在白刃戰。不過吧,白刃戰都是迫不得已的,你要像電視裡那麼衝陣地,機槍會教你做人的。

至於為什麼電視電影會有那麼多白刃戰鏡頭?因為如果照實演,兩邊都在壕溝裡打槍打炮,那不就很尷尬?白刃戰是唯一能讓雙方在一個鏡頭裡的辦法了


zk77238043


林彪元帥說過:"敢於刺刀見紅的部隊才是過硬的部隊"

看了這麼多答案,總是覺得有些不盡人意,還是來自對手的評價最真實。

當年有一個叫方軍的作家,在日本留學時,採訪了許多參加過二戰的鬼子兵,然後他把這些採訪到的資料,原汁原味的彙集成一本書出版,書的名字是《我所認識的鬼子兵》。

下面引用的這段話是從書中摘抄的:山田是一個身經百戰的人。他講起戰爭來,很生動,常常做出一些標準的軍事動作來配合他的演說。

山本說:“聽槍聲,我就知道對方是什麼部隊,是否訓練有素,是正規軍還是地方軍。……八路軍是不到 150 米不開槍,在這突發的槍聲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應,那麼幾分鐘以後,八路軍就已經端著刺刀衝到你眼前了……



從這個老鬼子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八路軍之所以經常採用拼刺刀的戰術,也是因為子彈奇缺造成的。

在二戰時打死一個敵人,平均消耗子彈1200發,而八路軍戰士平時分配到的子彈只有四五發,這些子彈大多是土製的,也就是所謂的邊區造,火藥是從鹽鹼地裡收集起來的芒硝熬製的,子彈頭更是五花八門,鐵釘子,還有削尖的竹籤。

這樣的子彈打出去之後都在空中翻跟頭,虛張聲勢可以,但殺傷力十分有限。

而在戰鬥中繳獲的尖頭彈,大多都交給機槍手和神槍手使用,普通戰士很難得到。

匱乏的彈藥供應,讓八路軍只能選擇抵近射擊的戰術,然後趁敵人慌亂時和他們開展白刃戰。

八路軍拼刺刀的水平不可能比訓練有素的鬼子更高,這也意味著要消滅敵人,八路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對於當時的八路軍來說,他們別無選擇。


至於鬼子拼刺刀前要退出槍裡的子彈,主要是他們裝備的三八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子彈的穿透力太強,給對手造成貫通傷後,還可能給自己人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拼刺刀前退出子彈就成了日軍一條不成文的規則,這也源於他們對自己拼刺水平的迷信,和武士道精神沒有關係。


花近高樓1


日本軍人受武士道精神灌輸,特效天皇,不畏死、飈悍、兇野的這種軍人素質,是鑄就日本軍魂的主要因素,這是一個士兵素質養成的關鍵,也是日本民族的一個特點,他們又依仗自己手中武器優越,(三八式槍刺打開全槍長度比中國軍人的槍長,)

這是他們的優勢,戰鬥中也就更囂張。他們根本不怯陣,不怕死,

這些都是一種軍國主義侵略軍隊本性的表現,他們未進入中國前,就要全面過硬的嚴格訓練拼刺戰術,日本軍人把射擊,拼刺兩大戰術優劣做為評定一名陸軍士兵是否合格的標準來評判,所以進入中國戰場後,在戰鬥中表現尤為勇敢,善戰。

這是我要回答該問題的核心、實質,要害。再說都成了畫蛇添足。

至於後來(四幾年後)幾年日軍的戰鬥力為何明顯下降,不如入侵頭幾年,原因前方戰事吃緊後方徵兵來不及訓煉便開拔前線、

日本人在抗戰期間,他們心目中根本不畏中國軍人。都是武士道精神洗腦後的一種瘋狂表現。

回答僅個人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