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生活在漳州的小夥伴,小編問您幾個問題,您答得出來嗎?

鍾法路、平等路、博愛道起源哪啊?

中山公園誰建的啊?

……

答得上嗎?

其實,這一切都源於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陳炯明。

對的沒錯,就是那個和孫先生“翻臉”的陳炯明。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然而,也是這個人,曾經在百年前給漳州帶來了無限的榮光、巨大的改變。

陳炯明(1878至1933年),字競存,號陸安。1917年,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並被舉為海陸軍大元帥。11月10日,在梧州軍事會議上決定陳炯明出任援閩粵軍總司令。1918年4月起,陳炯明兵分三路攻閩,經百餘戰,始於9月1日進佔漳州,並建立直轄閩西南27個縣的閩南護法區。

陳炯明就此在漳州駐紮兩年,成為了漳州的一號人物。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成了主官免不了俗就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

陳炯明第一次巡視漳州市容時,狹窄的坑坑窪窪的馬路、一排排簡陋破舊的房屋,給他留下了非常不愉快的印象。他一直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回到總部後,立即召開會議,他很嚴肅地請大家把當務之急排列一下,以便逐一解決。

有人提出要加強城牆的工事;也有人提議在城外建立堅固的防線;還有人提議儘快籌錢購買軍火,補充彈藥。陳炯明揮揮手,打斷了大家的發言。“這些固然重要,但不是第一重要。”他目光炯炯地注視著大家,“你們知道第一重要是什麼嗎?”

在座的人面面相覷,都不做聲。

“是把城牆拆掉,把馬路擴寬、鋪平,把老百姓的飲水衛生做好,再設立幾個既美觀又衛生的公共市場。”陳炯明神情有點激動地說,中國除了部分租界地區之外,還沒有一個像樣的現代城市。說起來真是令人汗顏。

他的話令許多人大吃一驚,說到底,粵軍只是一支客軍,遲早要返回廣東的,漳州不過是臨時棲身之所,何須勞師動眾,大興土木?更何況戰火隨時可能復燃,有錢不用於厲兵秣馬,卻用在鋪馬路,建菜市場上,可謂是百思不得其解。

“粵軍在福建打仗,不應該花福建人的錢。”陳炯明振振有詞地解釋,“但築路架橋,改良市政,則可以由本地稅收負擔。雖然民眾負擔重了,但只要真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相信民眾是會諒解和支持的。”

儘管人們暗中覺得,陳炯明的舉措,似乎有點標新立異的味道,但大家對他極為尊重,不敢不從。陳炯明隨即委任周醒南為工務局長,

於是,他開始一系列大動作。

工務局的第一項市政工程,就是在舊道署後面荒地上,修建漳州第一公園。

幾百名工兵,在市民訝異的目光中,開進了舊道署後的荒地。胼手胝足,日夜苦幹,建起了亭臺樓閣,種上了花草樹木,還修了兩條平坦康莊的士敏土大道,供遊人散步。公園入口處立了一座巍巍紀念碑,碑的四邊,分別刻上孫中山、章炳麟、胡漢民、陳炯明題寫的“自由、平等、博愛、互助”八個大字。碑後是一個大型噴水池,旁邊是兒童圖書館。山坡後有一座音樂亭,山側是古物陳列所,還有蓮池、月池、酒吧、茶肆。公園內安裝了許多電燈,入夜大放光明,熠熠生輝。在漳州人眼中,恍如仙境。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新舊對比

這就是中山公園的前身。

不僅如此,他還建設了第一座鋼筋水泥橋樑、第一條四車道石板馬路、第一個現代公園、第一片城鄉公路網、第一家銀行,還建設了貧民工藝廠、迎賓大旅館。

陳炯明的另外一個大手筆,是在農村設立現代學堂,做到“一鄉一校”。他禁絕了私塾,設立師範學校、普通中學、工讀學校、平民夜校、婦女家政講習所。1920年又增辦了女子師範講習所、女子工讀學校,當年就設立半夜學校90餘所。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理念無比超前的一鄉一校

當時漳州附近流行天花,衛生局便設立地方衛生會、醫學會,在市民中推廣預防注射。警務處負責處理治安和衛生方面的事情。值勤警士,沿街巡邏,執憲糾察,檢查食物果品衛生,監督市民打掃房屋。忙得一天星斗,但成績斐然,卻是有目共睹,三街六市,清潔整齊,很少見到遊蕩的軍人,處處秩序井然。

他鼓勵也創辦報紙雜誌,陳炯明在《閩星》發刊詞裡寫,“閩星,閩星!我有一句話勉勵你:你雖起在閩南,但是你的星光還射著國內。國內欲黑暗,你的星光欲了亮……”

1920年,美國駐廈門領事發給華盛頓的一份報告中,稱“陳氏……施行各種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極佳,結果人民都感滿意。這令中國人看到,事可辦成,不必需要過度辛勞和重稅。”他還特別提到了漳州寬廣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園、公共菜市場、屠宰場、河堤以及漳廈公路。

1920年12月《共產國際》發表文章,稱讚漳州“是中國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國革命青年和社會主義者的朝聖地”。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在陳炯明卓絕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國的首善之區,閩南26縣成為“模範小中國”,被時人譽為“閩南的蘇俄”。一時間漳州氣象清新、文明大開。國內名流學者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等到護法區演講;國民黨上層人士林森、胡漢民、汪精衛、居正、鄒魯、朱執信、廖仲凱、吳稚暉等以及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和社會知名人士也先後到護法區訪問。

漳州一時間成為了全國的焦點。

然而,好景不長,不久,陳炯明離開漳州率部回師廣東後,他眾星捧月般地進了廣州城。

古城漳州又陷入了“泯然眾人矣”。

1918、2018年,光陰無情,光陰飛逝。歷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噓,再回首,雲遮斷歸途,這才一百年的功夫,也在提醒著我們,這曾經是一座輝煌的城市。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國的焦點

如今的漳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