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又是一年一度的臨夏美食節。這次是西安的高總邀請去觀光並享受美食。同行的是一群年輕的女孩子。她們從西安、成都、蘭州多地會合,靚麗蓬勃,是抖音網紅。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說來慚愧,我對抖音的瞭解不很多,到現在為止,也不太明白它以何種方式來傳播。我也有點懷疑,這些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們,是否真的可以有能量傳播這種大型的活動。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我以一個作家的身份來到臨夏,我熱愛美食,喜歡旅遊和行走,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內心的體驗,這些部分可以通過文字來記錄、呈現和表達。作家通常對於自己的經驗和文字有特別的信任。而且大部分作家更依賴於傳統意義上的媒介。正因如此,我和這些年輕的女孩子們很少交流,我們各自信任自我的媒介和方式。而且正如我預料的那樣,她們也沒有充足的興趣來了解一個作家的狀態。但總體來說,我們相處愉快。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到達臨夏的當晚,我就享受到了一頓豐盛的美食。是一家當地很有名氣的飯館。裡面的手抓羊肉尤其美味。手抓是甘肅的特產,本省的蘭州、甘南、定西,以及隴東和河西地區都有這道菜品,但要論其中的翹楚,當然非臨夏莫屬。從食材的選取,到烹調的精細,從色澤到口感,再到綿長的回味,臨夏的手抓幾乎做到了某種極致。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我記得有很多次,我和一些熱愛美食的朋友們,驅車數百里,就是為了大快朵頤。實際上臨夏的美食名目繁多,能滿足任何一位有不同飲食習慣的遊客。每一種飲食,既獨特又美妙,完全可以激發起快樂的感官和精神體驗。臨夏古稱河州,是古代的重鎮,是多民族居住的水草豐美之地,對飲食和烹調的熱愛其實呈現的是積極、健康的心理訴求。民以食為天,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願望。倉廩實而知禮節,從而載歌載舞,手之舞之,歌之蹈之,實際上表達的是物質豐富之後人類生活的文化需求。比如四方聞名的河州花兒,其韻調之婉轉妍美,其唱詞之樸實生動,其賞心悅目之愉悅痛快,時時處處撩人心魄,堪稱中國花兒之最。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在夜色裡遊覽了臨夏著名的八坊十三巷。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熱情地擔當導遊。八坊十三巷是對元代以來的古建築的復原。這算是臨夏的一個大手筆。建築風格完全仿古設計,幾乎再現了舊時的原貌。在這裡,能看到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雕樑畫棟,亭閣廊臺,青磚綠瓦,都稱精美,曲折小巷,市井煙火,恍若舊時。建築是再現和保留歷史記憶的最有效方式。我所知道的國內古建築群落非常之多,它們也都成為當地最有文化魅力的景點。臨夏有豐厚的人文沉澱,八坊十三巷生動地保留和延續了傳統的物質記憶。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前些年常來臨夏,為美食,為文化尋蹤。我也明顯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發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遊客來觀光旅遊,另一些文化學者則對其蘊藏的古老文化興趣濃烈。我的一些導演朋友和影視專業的學生們,先後在這裡拍攝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很多作品都引發了強烈的反響。這些成功的作品並不全是因為技藝,而是其選題本身就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文化是所有審美的總和,人類生活的幾乎所有層面,都可賦以文化之名。從最基本的感官反應出發,美食觸發了味蕾,音樂喚醒了耳朵,繪畫使得眼睛明亮,建築則有效地讓身體安靜。感官的愉悅代表了基本的審美。所以對食物的追求映照出豐富多元的文化訴求,正如年輕的女子對鏡梳妝,鏡像的痴迷豈止自盼,實際上是心靈、身體與人間煙火之間構建的完整複雜的反應鏈。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有美食,有美景,物產豐富,人文薈萃,每年舉辦的牡丹節、美食節,也在不斷地擴大它的知名度。但如何能夠更好地提升其影響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回過頭再說說抖音網紅女孩子們。美食節開幕之後,她們手持手機和簡單的支架,行走穿梭於展館和街區,身形靚麗,顧盼生輝,也是一道美麗風景。我是想寫一點美食節的印象文字,正在心裡琢磨構思。我也很好奇她們如何製作抖音,結果到了下午時候,我還未寫出遊記出來,卻已經看到高總傳來的十幾條抖音視頻。原來她們在展會開始不久,就已經開始製作並上傳抖音了。而且在短期內,她們的作品就有了驚人的瀏覽量。從視頻本身看,設計、創意和剪輯水準也讓我驚訝。這讓我感慨,世界是年輕人的,如我這樣的大叔一代,無論速度、體力和觀念,確實落後她們一大截了。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當然,如果她們能看到我的這篇印象小文,我就可以說,我們也不是泥古不化的人,我們接受新事物並且支持年輕一代,就像我們都熱愛美食和所有帶來美感的事物。正所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爾雅,作家,影視評論家。甘肅通渭人。發表作品約400萬字。主要作品:《蝶亂》、《非色》、《賣畫記》、《同塵》、《一個人的城市》、《啞巴的氣味》等。中短篇作品入選多種文學選本。獲得過多次文學獎勵及資助。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藝界四個一批人才。甘肅省影視作品審查委員會委員。現居蘭州。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臨夏美食節印象記

活動兩天,由來自蘭州,西安、成都的8位網絡人氣主播和2位旅遊大V,分別在映客,花椒、一直播等直播平臺和抖音通過直播、短視頻、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進行網絡宣傳活動,截止發稿時累計通過網絡觀看和關注人數1310萬人以上,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