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文丨福林媽咪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當你孩子向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呢?先別急著回答,看看下面兩位母親的回答再來思考。

1、陳媽媽的回答:

孩子,我們家有錢,但是這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攢下來的,是我們家的,但並不是你的,對於你,我和你爸爸是愛你的,而且我們有義務將你撫養長大。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但是當你長大後,你就有能力了,我和你爸爸年紀也大了,負擔不了你的生活了,你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掙自己的錢。

還有一點你要明白,錢很重要,但錢並不是最重要的,任何時候,你都要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2、徐媽媽的回答:

兒子,我們家當然有錢,家裡的錢我跟你爸都給你攢著,等你長大了這些錢都是你的。我和你爸攢錢給你就是想讓你有一個輕鬆的未來,等你長大了,就不用受什麼苦了。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你現在還小,花不來什麼錢,但只要是你想要的就跟爸媽說,爸媽都跟你買,你記住,只要是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是事。


其實兩位母親的回答顯而易見,陳媽媽的回答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從這些回答中我們都能預測到孩子的未來。

當然一番話不能就此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畢竟人生充滿變數,但是兩位媽媽的話裡折射出來的價值觀對孩子來說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會很大可能是會改變孩子的而行為習慣的。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第一位媽媽的孩子,聽了媽媽這樣闡述有沒有錢這個話題,其實是想告訴孩子家裡有沒有錢不是你應該想的事情,因為跟你是沒有多大關係的,你想要錢,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掙。

這樣,孩子自然會慢慢脫離家庭庇佑,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會知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相應的回報。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兩種回答,帶給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

而第二位媽媽,告訴孩子自己賺的錢都是他的,這就相當於告訴孩子你可以不費力氣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生長出這樣一顆萌芽:不用工作,不用努力,只要家裡有錢,就可以坐吃山空。這難道不是米蟲嗎?父母這樣的思想教給孩子,實在是危險。


一個不起眼的問題,父母的回答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兩種回答,兩種人生,如果是你,你怎麼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