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勾陳:蘭州戰役始末(二)

蘭州城, 東南西三面環山, 北依黃河, 南山為夭然屏障, 市區則在山水屏障環繞之中,無論攻與守,均以山、河為重點。山上有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修築的永久性國防工事, 解放戰爭時期又不斷加固。主要陣地築有鋼筋水泥碉堡群, 通向城裡的環山公路與各主要陣地相連接。對外有一至二道削壁, 高約6至10 米。削壁腰部設有側射機槍掩體, 削璧外面挖有幾道塹壕, 寬深均為3 至5 米, 各峨間又有暗堡和野戰工事, 並有交通溝和暗道相通。陣地前還敷設鐵絲網, 並密佈地雷群。敵人為此把蘭州吹噓為“ 攻不破的鐵城” 。敵軍依託強固工事, 既利於發揮火力, 又便於組織反撲。

戰史勾陳:蘭州戰役始末(二)

8 月2 1 日, 一野向蘭州發起進攻。國民黨蘭州守軍憑藉有利地勢和堅固工事作垂死掙扎。國民黨中央政府也不斷向蘭州空運軍事物資, 為其打氣。

戰史勾陳:蘭州戰役始末(二)

一野長途行軍作戰月餘, 剛到城下, 敵情不清, 準備不足, 又有輕敵思想。故當天激戰競日受阻。在此情況下, 彭德懷當機立斷, 命令各部隊停止攻擊, 研究改進戰法, 總結經驗教訓。經3 天準備, 於25 日晨從蘭州南山再次向蘭州發起總攻, 鷹戰至黃昏, 打垮“ 馬家兵” 數十次瘋狂反撲, 先後攻佔被敵人稱為蘭州城“ 三把鎖” 的沈家嶺、皋蘭山、馬架山三個高地。馬步芳的兒子、蘭州總指揮馬繼援, 見勢不妙, 遂令全線撤退。人民解放軍乘勝分路追擊, 搶佔黃河大橋, 切斷敵西逃的唯一通路, 與敵軍展開激烈巷戰。至26 日, 敵除少數在逃向西寧的途中潰散外, 其餘全部被殲,蘭州宜告解放。是役, 共殲滅馬步芳精銳部隊.4 2 萬餘人, 繳獲戰馬34 0 餘匹, 以及大量火炮、槍支彈藥。此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在西北的主力。

歡迎您轉發和加關注,每日會有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