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在婚姻裡,常常有這樣的現象:但凡有一個人喜歡講道理,婚姻幸福指數會下降一半;如果兩個人都只講自己的道理,婚姻就會很快完蛋。

並且這兩者之間還有挺奇妙的聯繫:當一個人喜歡在婚姻中講道理,久而久之另一個人也會跟著講道理,當婚姻裡開始各有各的道理時,就會明顯感覺到婚姻出現了問題,卻很難能解決問題。

幸福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太擅長講道理,婚姻的小船說翻就翻

小C是個非常擅長講道理的人,用她的話來說:任何事情都能講出一整套邏輯,讓對方毫無反駁之力。

在婚姻裡,小C也延續了自己的優勢,經常把先生講到啞口無言。儘管看起來每次都是她說服了先生,但是卻感覺先生卻越來越躲著她,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遠了。

到現在,只要她一開口就被先生打住:你不要講了,我不想聽!或者直接給她潑冷水:你說的道理都對,但是對我沒有用!

讓小C費解的是,在外面別人都覺得她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總能把事情看得清楚明白,為何到了親密關係裡,卻被先生如此冷落。

面對先生的迴避,小C十分無奈,她時常忍不住“威脅”先生說:兩個人連溝通都沒有了,這日子就沒有過下去的必要了!先生也顯得無所謂:你想過就過,不過就離婚,我沒意見。

被先生一激,她時不時就提離婚,後來又覺得關係還沒有到離婚的地步,便不了了之。經過這樣的反覆折騰,她無比疲憊,婚姻雖然還在那裡,但兩個人之間卻好像隔了很遠的距離。

很顯然,她希望通過講道理,讓先生可以理解她,並按照她的期待去改變自己,但卻總是遭到先生的拒絕。其實,她所講的道理並非不對,只是對方拒絕了一個講道理的她。

比如一個妻子會說,我告訴我先生不要每天賭博,我覺得一個男人應該努力掙錢養家,承擔起對家庭應盡的責任。這些話聽起來是有道理的,甚至對方都明知道你說的是對的,但很多時候就是不願意去做。

儘管這位妻子天天在先生耳邊嘮叨,先生仍然要去賭博。所以,講道理的功效只能讓對方知道他錯了,但無法拉近關係的距離,調動對方為此改變自己。

在婚姻中,很多妻子會說,跟先生溝通一點用都沒用,其實並不是沒有用,而是道理的用處就只有這麼一點點,希望用講道理換來親密更是不可能。

幸福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為什麼有的人需要在婚姻裡講道理?

有人說:知道講道理不好,那我不講總可以吧!

其實很多習慣講道理的人,如果讓自己不要講道理時,常常會發現無話可講。講道理已經成了唯一的表達方式,遇到問題需時,會更加努力的講道理。

所以,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只能講道理,在婚姻中才需要講道理,講不講道理並非是一件可以選擇的事。

那麼對於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來說,這樣的行為是怎樣習得的呢?

如果在小時候,當我們面臨自己很多的情感和情緒反應時,身邊最親近的人卻總是拒絕接納你的感受,轉而跟你講道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錯誤行為。

慢慢地,你就有了一種內化的行為模式:只要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改正。同時,你會把這種模式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別人也應該遵守這樣的模式:只要他知道哪裡錯了,就應該改正。

然而,在成長的世界裡,畢竟不像小孩世界一樣對錯分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念。當可以將自己放入一套固定的標準中去獲得安穩時,對方卻不一定認同你的標準。

所以,那些在童年沒有充分發展自己,就過早成熟化的孩子,長大後,會秉持著很多正確的理論,以孩子樣的渴求痛苦地活在成人的世界裡,無法很好地進入親密關係。他們只能用道理來約束婚姻,但道理卻無法讓關係更親密。

道理是防空洞,也是關住自己的鐵籠子,因此讓人感到安全,也因此難以發展自己進入關係的能力。講道理,是他們在關係裡啟動的一種自我防禦,保護自己不會出錯,讓自己有理由去控制和約束對方,卻不用啟用情感的功能。

幸福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幸福的婚姻,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

如果關係有進入情感的部分,大多數時候就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想讓自己不講那麼多的道理,不是一個知道和改錯的過程,而是需要發展出新的功能去分擔另一部分自我功能的過程。

當一個人內在的情感或者情緒體驗沒有發展出一個自我容納體系,就會感到很不安全,於是選擇用規則去約束自己,同時也會把關係放入這樣的規則,如果你的伴侶經歷了這樣的發展歷程,就會拉你進入這樣僵化的規則。

我們每個人想要在關係裡獲得幸福自在的體驗,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先從一元關係發展到二元關係,然後才能到達三元階段。

一元是指跟自己的關係,主要看我們能否清晰理解自己的感受,也不是一直瀰漫性的情緒感受;二元關係是有特定的對象,比如你跟你的愛人在一起,這樣的情緒和情感都是有指向的,這樣才構成了親密的鏈接。

然而,過度親密也會有麻煩,所以才會發展出三元結構,親密的同時也把關係納入一定的社會當中,才能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那麼,很多在婚姻中講道理的人,如果只能維持在講道理的位置,就說明看似是在三元階段,實際上可能是發展在一元或者二元階段被阻礙了,才能依葫蘆畫瓢式模仿三元關係的樣子。

這三個階段發展到哪裡,就可以看出我們經營關係的能力如何。如果忽略了從一元、二元的發展,直接套用三元的規則,就會出現我們不想看見的結果:關係仍在,但沒辦法親密。

在處理婚姻問題時,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從三元的規則層面上去評判,實際上這是我們最容易看見問題的地方。而在這之下,穩定的人格結構、自我覺察能力的提升,在關係裡理解他人,表達情感的的能力,都是關係中的重中之重。

對於一個長年壓抑的孩子來說,可以甘願接受一個只有規則的世界,而對於一個渴望發展自我的成人來說,永遠沒有辦法只活在一個僵化的規則世界裡,情感總會尋找空隙掙脫出去。

成人的世界是情感加規則的世界,情感是根基,意味著心理投入的同頻,規則是界限,意味著社會角色的平等。一勞永逸的幸福,只是嬰兒式的自我滿足的渴望,真實的關係永遠都處於動態變化當中。

如果婚姻裡有情感流動,就沒有那麼多理所當然,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厚的情感聯接。而對於習慣講道理的人來說,允許更多的情感進入自己的感知範圍,帶著這些新的體驗活在真實的關係裡,才可能擁有一段足夠親密的關係!

作者:羅近月,心理諮詢師,專欄撰稿人,堅持用簡單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兩性關係,讓每一位女性活出最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新書《當男人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正在熱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