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推薦了十本書,帶你回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上海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2018 年 7 月,英國作家 Paul French 的新書《魔鬼之城》(City of Devils )出版。這本書的副標題是The Two Men Who Ruled the Underworld of Old Shanghai.

Paul French 是一名出生於 1966 年的英國作家。他的作品主要關於現當代中國歷史和社會,如《北京的午夜》( Midnight in Peking) 。

這本書是一個有關於兩個外國人在上海追名逐利的真實故事。他們一個叫“幸運兒” Jack Riley 。在來上海之前,他曾被關押在英國的監獄裡,過去是一名海軍拳擊冠軍;另一個是“機靈鬼” Joe Farren ,他是來自維也納的猶太人。他倆遠渡重洋來到上海。 Jack Riley 嗅到了上海的賭博之風,成為了上海賭博界的老大。Joe Farren 則佔領了上海的夜總會,並創建了一支合唱隊,與 Ziegfeld’s 相抗衡。他們兩個一起在上海創建了最大的賭場。在他們的想象中,他們原本以為上海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這本書所描繪的是上世紀 30 年代至 40 年代的上海。

《衛報》說:“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上海是一個謎。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殖民地,更像是一個國際居住地。”在那段時間裡,眾多西方國家在上海開設租借,眾多的西方勢力湧入上海。在20 世紀 20 年代到 20 世界 30 年代,上海成為了廣大中國人的難民營。那裡聚集了大批從外地為逃避內戰、軍閥、疾病、乾旱和饑荒而躲到上海來的人。而在 20 世紀 30 年代後期,它又成為了 3 萬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的避難所。

在這段動盪的日子裡,上海也因此形成了其獨特的“海派”文化。這種跨文化風格蔓延至服裝、行為舉止、社會風俗、文學、電影、娛樂和商業等方方面面,並形成了上海獨特的現代主義美學。但實際上,上海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城市,長期處於政治動亂之中。

自 1843 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上海被迫開放成為通商港口城市,其文化和政治社會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強烈影響。從那時起,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之間的上海經歷了什麼?為此,《魔鬼之城》( City of Devils )的作者、英國作家 Paul French 挑選了十本小說或非虛構,帶我們去追溯上海這段隱秘的歷史。

以下是他推薦的書單。

《人的境遇》( Man’s Fate ),由法國作家 André Malraux 所寫( 1933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André Malraux ( 1901.11.3 –1976.11.23 )是一名法國小說家、文藝理論家和法國文化部部長。他 1933 年寫下了《人的境遇》( Man’s Fate ,法文名為La Condition Humaine ),並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這本書曾被兩次翻譯為英文。

Paul French 推薦說,這本小說講述了 1927 年第一次中國國內戰爭期間蔣介石在上海大批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的血腥事件。書中塑造了中國人和外國人兩種人物形象,反映了上海世界性的人口特徵、上海的右翼資本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色戒》,張愛玲( 1979 )

《色戒》是張愛玲後期的一本著名小說,曾被臺灣導演李安拍攝為由梁朝偉和湯唯主演的同名電影。

Paul French 推薦道:這本小說建立在張愛玲於戰時上海時期的悲慘經歷之上,歷時 35 年創作完成。書裡描寫了日本人佔領下的上海和人們之間的關係,以及那時上海人所面臨的生活抉擇。

《老上海:黑幫極樂園》( Old Shanghai: Gangsters in Paradise),潘翎( 1984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Paul French 推薦詞:作者潘翎是一名 1945 年出生在上海的中國人。這本書是潘翎關於老上海黑幫的一段研究。她的研究極具典型性,而她的寫作簡潔而充滿感情。《老上海》寫的是二戰時期由杜月笙和青紅幫兩派黑幫控制下的上海。

《上海》,橫光利一(Riichi Yokomitsu)( 1931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橫光利一(Riichi Yokomitsu)(1898.3.17 –1947.12.30)是一名經驗主義和現代主義派的日本作家,日本新感覺派作家的代表人物。Paul French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是:橫光利一曾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小說中的上海是一個文化、民族和思想的熔爐。他通過這本小說向我們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上海的日本社區,展現了中日知識分子和藝術家之間的積極交流以及由日本引入的棉花和絲織品。

《口岸往事》( No Dogs and Not Many Chinese),吳芳思(英)(1998)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作者吳芳思(Frances Wood)是倫敦大英圖書館館員、漢學家和歷史學家。

這本書是一部英國漢學權威學者努力溝通中西文化的用心之作。作者通過大量僑民的回憶錄、筆記,描述了僑民色彩斑斕的生活,見證了這一百年裡諸多歷史事件。作者是一位對中國歷史富有同情心的英國人,中文嫻熟,能熟練駕馭中美文獻資料。本書填補了中國學者因語言材料所限,難以一窺海外僑民在中國多重景象的空白。另外,本書雖出於學者之手,卻能似敘述的筆調展現這一百年曆史中的點點滴滴。

Paul French 說,這本書描繪了上海的國際性、富足和現代性,這與歐洲和中國其它由於眾多難民人口而帶來的貧困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太陽帝國》( Empire of Sun),J. G. 巴拉德( 1984 )

英國作家 J. G. 巴拉德( 1930.11.15—2009.4.19 )1930 年出生於上海。1946 年首次回到英國。他是“科幻寫作新波”的重要成員。

Paul French 推薦說:這本小說分為兩個部分。前面講述的是上海在與日本交戰之前的一戶富裕而有地位的外國人在上海的生活;後面則基於作者自己在日本平民拘留營的生活經歷,展現了戰時上海拘留營恥辱和物資匱乏的一面。

《子夜》,茅盾( 1933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Paul French 認為《子夜》是 20 世紀 30 年代上海極富盛名的左翼現實主義作家茅盾創作的長篇小說。它展現了上海資本家的醜陋和殘酷嘴臉,以及工人階級的生活。

《吉爾小姐》( Miss Jill ),項美麗(Emily·Hahn )( 1947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項美麗( Emily·Hahn )是美國著名記者、作家,《紐約客》特約撰稿人。Paul French 推薦這本小說是因為它創作於作者自己戰前在上海真實的生活經歷。在那段時間,她看到了上海的方方面面。她淪為了一個鴉片吸食者,並且與詩人邵洵美同居,參與各種重大聚會,並因此認識了當時上海界的許多知名人士。

她創作的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吉爾的美國女孩在上海流浪的故事。她用盡各種手段去吸引愛慕者,用得來的錢支付房租。

《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 1930-1945 》,李歐梵( 1991 )

英国人推荐了十本书,带你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上海

作者李歐梵是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曾任芝加歌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文學教授。他著有《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英文版)、《中國現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英文)、《狐狸洞話語》、《現代性的追求》和《範柳原懺情錄》(小說)等。

Paul French 推薦的這本書是李歐梵關於戰時上海的國際化、現代化和城市風格的經典研究。李通過對當時六位作家(包括施蟄存、穆時英和張愛玲)、電影製片廠和出版業的評論進行調查,發現上海的現代化與從西方引入的通商口岸的新思想文化融合,形成了特殊的“海派”文化。

《上海寶貝》,衛慧( 1999 )

作者衛慧是一名 1973 年出生的 "晚生代"、“新新人類”上海女作家。作品有《像衛慧那樣瘋狂》、《水中的處女》、《慾望手槍》、《上海寶貝》、《我的禪》等。部分作品譯成 31 種文字,並登上日、英、意、德、法、美及西班牙、阿根廷、愛爾蘭、香港、新加坡的各類暢銷榜前十。居紐約與上海,專職寫作。

《上海寶貝》是一本半自傳體小說。小說背景是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書中描寫了大量女性手淫、同性戀和吸毒的內容。Paul French 說,衛慧在這本書中將上海的瘋狂和喧囂的繁花描寫得淋漓盡致。

題圖為 20 世紀 30 年代的老上海,題圖、文中圖來自谷歌圖片、亞馬遜、豆瓣讀書和維基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