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店鎮——中原四大名鎮

道口、賒店、周口、朱仙鎮,明清時期並稱

中州四大名鎮

道口現為滑縣政府所在地;

賒店現為社旗縣政府所在地;

周口現為周口市政府所在地;

名氣最大的朱仙鎮,在歷史上曾和漢口、佛山、景德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現在不但不如後三者發展的好,就是在中原,也不如道口、賒店、和周口,仍為開封市下面的一個鄉鎮。


知道道口,很多人是因為道口燒雞

知道賒店,很多人是因為賒店老酒

賒店又名賒旗店。

賒旗店,據說是因東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賒旗訪將,起師反莽

”而得名。賒店老酒曾有一則廣告,描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196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圈改,改“賒旗”為“社旗”,寓意為“社會主義旗幟”,建立社旗縣,賒店為縣政府所在地。

如果周恩來不改名,那麼賒店就和駐馬店一起,成為河南最著名的兩個名“店”。

賒店鎮——中原四大名鎮

山陝會館

賒店的崛起,和道口、周口、朱仙鎮一樣,都是因為水運碼頭。

發源於伏牛山餘脈的趙河和潘河在其匯合,形成唐河,然後一路南行,唐白河、漢水,可以直接通入長江。

位居這條河源頭的賒店,佔盡地利,形成一個天然良港,賒店古碼頭應運而生,帶來了南船北馬,引得萬商雲集……

明清時期的晉商,從南方採集的茶葉,水運經長江、漢水,直達賒店,然後上岸,再走驛路到山西,從山西再運往北方……

賒店成為中原通往南方的一個重要的通道。

杜甫曾經在詩中寫到: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詩中的這條回家的道路,說的就是中原和南方溝通的兩條重要中的一條。

在以驛路和河運為主的古代交通,河運比驛路能運送更多的貨物,行走也更省力。

賒店在清朝最鼎盛的時期,南來北方的人,在此常住的人口,有十三萬之巨。

現在看來,這個數據也沒有什麼。

但你要知道,建國後,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時,作為一個交通大動脈的中心,鄭州的人口也不過十多萬。和賒店繁榮時的人口差不多。

單單是賒店厘金局,在清咸豐年間,一年的厘金就佔據河南省的四分之三還要多……

但賒店因水而盛,也因水而衰。

隨著鐵路興趣,水運的重要性逐漸被鐵路替代。大量的人口離開,大量的商鋪關閉,賒店逐漸迴歸為一個普通的小鎮。

但是,曾經的商埠名鎮給賒店留下了赫赫有名的七十二街、天下第一會館、華中第一鏢局,中原第一票號……成為這座城市的厚重歷史和難得的旅遊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