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王友飞:听觉始终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作为vivo近年最具创新力的产品,vivo NEX不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销量上也展现了不俗的成绩。

赛诺市场研究的报告显示,2018年6月份销量中国内2000元+价位新品线下销量前TOP 3为:vivo NEX、荣耀Play、小米8(6+64G),而vivo NEX上市后仅三周就进入了线下3500-5000元价位前三,上市初期供货有限的情况下,在高端市场表现出色,受到销售者认可。在搭载骁龙845的所有高端机型中,vivo NEX上市前五周线下表现最好,是上市同期表现最稳定、份额最好的产品。vivo王友飞:听觉始终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vivo NEX可谓是vivo最近几年创新实力的集大成者,包括了真全面屏、升降式前置摄像头

、全屏幕发声技术和屏幕指纹等诸多创新。在vivo NEX如此多的创新点中,Hi-Fi也许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但却是最能代表vivo创新态度的一个。

和真全面屏、屏幕指纹类似,Hi-Fi也是vivo业内首创的一个创新性功能,随后业内的其他厂商都跟进了这一功能。但如今只有vivo坚持在旗舰手机中保留这一功能,其他安卓厂商都已经退出了竞争。

“今天,如果我们看消费者调研报告,其实Hi-Fi早已由当初的二三名跌落到了后面的六七位,而vivo仍坚持将Hi-Fi芯片放到手机当中,是因为我们认为,听觉始终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vivo创新研究所所长王友飞认为,Hi-Fi带来的不止是投资回报,更多还是用户满意度和品牌价值。

从Hi-Fi开始的创新基因

2011年,手机行业开始由非智能机向智能机过渡。而当时也正面临从步步高切换到vivo品牌的转换,创始人沈炜的思考是,新品牌虽然有过去的背书,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所接受?他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找到一个突出的创新点,才能打动消费者。

步步高手机原来就主打音乐,一脉相承,沈炜因此提出了Hi-Fi概念。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译为“高保真”,有追求极致生活的意味。沈炜认为,这不止是公司骨子里的基因,也是在当时,他们能与对手迅速拉开差异的一个点。

在推出vivo X1之前,Android 4.0之前的系统本身在音频架构上存在严重缺陷,虽然在Android 4.0之后的系统版本有所改善,但这仅仅是在原生系统上增加了16kHz、32 kHz、44.1kHz和48kHz四中SRC来使得音质上有所提升,但对非原生系统来说,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vivo X1实现正真的Hi-Fi音质并不是简单的通过专利技术来调整的,也不是像大部分Android手机一样在SoC集成CODEC(编码解码器)或外置CODEC,而是直接在手机内植入了美国Cirrus Logic公司旗舰级音频解决方案:CS4398和CS8422音效芯片,这也是当时许多无损播放器所采用的音频解决方案,音质直逼专业CD级标准。

具体到执行层面,既要实现Hi-Fi功能,又要保证外表美观,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市场上没有为手机行业定制的成熟方案,其次,方案需要额外的电源电压条件,高通平台不带音频接口……总而言之,从零到一,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甚至连传统的芯片行业,也看不懂他们要做的这件事情。“你只有拿现有方案,把它做进去,成功了,供应商才愿意来跟你做优化”,王友飞回忆道。作为当时的产品部长,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浏览Hi-Fi论坛,不断优选行业成熟方案与团队作探讨。

要把这么大元器件塞进去,只能把别的地方挤了缩小,比如布版密度增加,内板密度增加,PCB板层数增加。包括元器件太高了,就把LCD下面的支架掏空做薄,做薄之后结构强度变差,再想办法在其他地方加强……

经过三个月的不断试验,终于,vivo团队成功将CS4398芯片塞到了手机中。此外,vivo还将vivo X1的机身厚度控制在了6.55mm,一举成为了当时全球最薄并且首款支持Hi-Fi音效的智能手机。vivo王友飞:听觉始终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vivo的这一尝试,其实是将Hi-Fi这一小众爱好,变为了大众消费品。甚至日薄西山的传统芯片行业,也借此一夕翻身——原本一年只能卖上一两万颗,现在仅vivo一家,首单就有20万,相当于供应商十年的业绩。

尽管此后行业也陆续有主打Hi-Fi功能的手机出现,但都不像vivo这样一以贯之。

vivo NEX为了提升Hi-Fi音质,采用了SIP技术(SIP是将多种功能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功能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内,从而实现一个基本完整的功能)。据了解,NEX的Hi-Fi模块占用面积不到Xplay6布板面积的一半,并带来同样出色的音频性能和音质表现(理论动态范围达到130dB,失真为-115dB)。

王友飞认为,也许这种价值消费者当下感受不到,但当他们换到别款手机之后,总会开始怀念Hi-Fi的好。

作为一个资深发烧友,王友飞对此深有体会。高中时第一次听FM radio,王放弃了之前自己放磁带的录音机;大学时不小心听到室友的日本牌随身听,他转身就去城隍庙电子市场卖掉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产品。往后的十几年里,从随身听到CD机到耳机,再到专业音响,王友飞在Hi-Fi之路上一去不回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感受过好的(音乐),就真的回不去了”。

创新是持续的惊喜

vivo X1的成功让众多的安卓厂商都跟进了Hi-Fi,但2016年之后,这些安卓厂商几乎都放弃跟进这一功能。

安卓厂商放弃的原因很简单,基于Android平台自身的一些设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Android手机无法做到真HiFi——安卓系统自身的音频架构导致音质劣化。很长时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整个Android设备的硬伤,直到Android 6.0以后才逐渐得到改善。

面对安卓硬件的这一先天缺陷,只有vivo没有放弃。“敢于追求极致,持续创造惊喜”是vivo的品牌精神。在他们看来,创新其实就意味着持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要做市场的产品,而不只是技术的产品”。

随后,vivo相继推出了vivoX3、Xplay3S和Xshot等产品,它们分别搭载CS4398+CS8422+OPA2604音效芯片、移植ES9018音效芯片、搭载ES9018+OPA2604音效芯片等等的方案,对Hi-Fi 1.0进行完善,并且提升了当时的手机Hi-Fi标准,给用户更完美的音效体验。

vivo在Hi-Fi 2.0上彻底推翻了由自己建立的Hi-Fi 1.0架构,从底层重建了手机模拟声音信号产生的基础,从最基础的电路开始做改善,这就解决了手机Hi-Fi供电能力的问题,这也是Hi-Fi 1.0时代vivo在移植芯片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vivo王友飞:听觉始终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我就没觉得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作为创新研究所所长,王友飞认为,实现从来都只是技术问题,而技术问题,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总有办法解决。归根结底,最难的,还是思维和想法,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其实也和基因有关。步步高一脉相承,都是做B2C产品为主,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更懂得观察消费者的底层需求。有时,这种观察甚至细微到个人,而非群体。

2016年,由王友飞牵头,vivo在内部成立了创新研究所。创新研究所的定位是——“不要做纯研究型技术,要做应用,要对市场和技术都保持敏感”。

在王友飞看来,创新是一场正弦波,包容的团队氛围,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加上日积月累的技术实力……这些构成了vivo创新的基础。即便是到了2011年vivo品牌的至暗时刻,大家也对这个品牌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