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的文化特點及其對海外社團的影響,永不服輸的精髓

潮、客是居住在粵東的兩大族群。唐宋期間原先居住在福建莆田、泉州一帶的閩南人,向粵東沿海及韓江三角洲遷移。當時潮州是這一帶最大和最有名的城市,故居者被稱為“潮人”。但因其來自福建,又被稱為“福佬”。客家則是南來後居住於閩粵贛邊的山區,大概從宋末開始向粵東遷徙,並定居在粵東北部各山區縣。

潮客的文化特點及其對海外社團的影響,永不服輸的精髓

文化作為一種具有內在穩定性和外在規範性的生活方式,是人類因各種不同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產物。因此,任何一個民族或民系的文化,其形成演變,都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環境、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中進行。潮、客人的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是如此。潮人長期生活在濱海平原地區從事農業及海洋生產活動,受海洋文化影響明顯。潮人獨特的文化表現在許多方面,如潮人善於經商,世界聞名。華人富豪中,潮人佔很大比例。由於得濱海地利之便,幾百年來,北至京、津、滬;南達港、澳、東南亞,潮人展開了大規模海運和商貿活動。善賈的潮人,獲得了“東方猶太人”的桂冠,並擁有一大批世界聞名和有相當經濟實力的企業家。潮人大量移民各地,顯示了潮人勇於開拓的冒險精神。至於潮繡、潮瓷、抽紗、潮汕美食及工夫茶,更令人歎為觀止。藝術方面,潮劇、潮樂、大鑼鼓、英歌舞等均極具特色。花圃、花藝,潮人的技術也很精湛。客家人多居住在貧瘠、閉塞的山區,因而具有勤儉、刻苦、不畏強暴的精神。近代中國的許多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運動,大多與客家人有些關係,因而造就和湧現出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和傑出的將領。

潮、客人大量移居海外各國後,為傳承自己族群原有的文化和敦睦鄉誼,都組織有各種以地緣、血緣為基礎的社團。這些社團吸納了許多熱心公益的優秀人士,創辦了不少諸如學校、醫院等慈善團體。社團在團結各地潮、客人群,弘揚中華文化,促進與各國、各族人民的友誼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些社團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且一般社團均有相當的財力,因而成為各地重要的社會組織。但縱觀世界各地潮、客人的社團,人們不難發現,潮人的社團比較團結友愛;客家人的社團雖總體上是團結的,但不乏爭鬥、分裂等不團結現象。於是許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海外潮、客人的社團會有如此的不同呢?

筆者認為出現這個現象,一方面是潮、客兩種傳統文化有差異;另一方面則是加強社團內部的教育問題。

潮客的文化特點及其對海外社團的影響,永不服輸的精髓

一、潮人由於居住在濱海地區,海洋文化對他們有深刻的影響。海洋文化主要是從事海洋生產和海上交通以及大量輸入西方先進的思想技術藝術等。而潮人並不保守,對外來文化博採眾長,使潮人無論思想、學說及至生活方式、藝術和衣著方面,出現多姿多彩的局面。也因此使潮人能鍛煉出較寬闊的胸懷,能虛心學習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學說與見解。在社會現實面前,表現得比較寬容、寬鬆和民主。

二、潮人擅長從事商貿活動。汕頭一百多年來,就是粵東重要進出港口和貿易重地。開展商業活動時,對於融資、貨源、銷售及資訊等方面,需要各商家之間互相合作與支持,因而潮人商業區各商戶交往十分密切。這種團結、合作、互利、誠信的商業道德和互助精神,對社團的團結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且潮人重經濟,輕政治;重實際,輕幻想;重農商,輕文武的特點,也促使他們不願介入各種人為的鬥爭,而著重於發展自己的生意和事業。

三、潮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從事海洋捕撈和養殖的生產活動。海洋捕撈作業,本身就必須是一種集體行動的生產方式。全體出海人員及船隊之間,必須團結合作,才能進行生產。如果發生海難,各船隊和出海人員,必定會全力救援也是必然的。這樣,潮人從小就接受和參加團結、合作、互助、友愛的活動,薰陶和培育了他們團結、協作、互助互愛的精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雖然到達海外,也一樣發揚光大,這也是海外潮人社團比較團結的原因。

客家人的地理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客家的文化與思想意識。

一、客家人居住的地區,多是重巒迭嶂、溝壑縱橫的山區,交通極為不便,長期以來人們與外界處於隔絕與半隔絕狀態,帶有明顯的大陸文化特徵。因而總體的文化心態多帶有強烈的保守性與頑固性。這種貧窮落後的生活環境和地理條件,養成了較為自私、吝嗇、妒忌和好鬥的心胸,因而常墨守成規,較難以容納不同的文化與意見。

潮客的文化特點及其對海外社團的影響,永不服輸的精髓

二、客家人的生產活動,多是單家獨戶,自耕田園,以達到自給自足。這種小農經濟,養成了他們自由散漫和缺乏團結協作的習慣和各自為政喜歡獨立的思想意識。

三、由於客家地區一直處於比較貧窮落後的境況,因此一部分客家人有迫切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極想向外發展,出人頭地,因而求取功名,個人奮鬥,做官發財,是許多人追逐的目標。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在追逐名利時,有時不擇手段。這些不良的東西,在海外社團中,常會表露出來。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其領導人絕大部分是客家人。太平天國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這些領導人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造成的。

四、客家人每遷徙到一地,往往聚族而居。由於家族及家族利益觀念較重,因而常與土著或其他族群爭鬥,形成了家族強烈的保護意識。因而以往幾百年,客家地區械鬥不斷,其規模之大,死傷之慘重,朝野為之震動。心胸較狹窄,缺乏寬容與包容,正是一些客家人的弱點。這種思想習慣,也必定會影響客家社團的團結。

由上述可見,海外潮、客社團的成員由於具有不同文化特點,因而在團結方面的表現也不相同。潮人高度的凝聚力與團結精神,是其他群體難以比擬的。潮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潮人社團也可能會出現較強的排他性。因為一般只有排他,才可能保住自己。

由於任何一個事物中,都必有兩個對立物共處於統一體中,既互相聯繫,又互相鬥爭。這就是對立統一法則。潮、客社團中都一樣會存在互相對立的意見和觀點,這是正常現象。正確的處理方法應是發揮民主,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互諒互讓,處處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協商,在新的基礎上團結起來。也許潮人在處理內部矛盾中,比較能遵循以上的原則,因而表現出比較團結的特點。這正是客家社團需要向潮人社團學習的地方。在社團的團結問題上,各社團領導班子的團結是最重要的。只要領導班子能團結,協調各方的意見和利益,則這個社團就會是比較團結的。不管潮人社團或客家人的社團均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