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淨賺9億,卻還要募資1000億,工行有多缺錢?

8月30日夜裡,“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發佈了一項決議:擬非公開發行10億股的“境內優先股”(每股面值100元),募集不超過1000億的資金,用來“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一天淨賺9億,卻還要募資1000億,工行有多缺錢?

這是繼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業銀行定向增發融資1000億後,銀行業再次大規模融資。

就在不久前,A股企業公佈了上半年利潤報告,銀行依然最賺錢,工行上半年淨利潤1607億,平均每天淨賺900000000元。

四大行成為A股中最賺錢的企業,上半年總利潤超5000億,為何還要募集大量資金,從市場上抽血呢?

一天淨賺9億,卻還要募資1000億,工行有多缺錢?

銀行為什麼缺錢?

越有錢,就越缺錢。

銀行作為一個與錢打交道的機構,老百姓在銀行的存款是它的負債,放出的貸款是它的資產。而銀行具有天然的高槓杆屬性,只要銀行存款高,它槓桿帶來的貸款規模就會越大。銀行是靠貸款賺錢的,當然希望撬動的槓桿規模越大了。

中國的廣義貨幣M2一直增長比較快,即便是創新低的6月份,增速也達到8.0%,7月份反彈,達到8.5%。這意味著,銀行的存款也需要維持這個增長速度。

但由於近些年老百姓的負債越來越高,儲蓄不斷下降,加上各種新型理財方式也使得銀行的低利率存款不斷預冷,工行2018年上半年的存款即使在創八年最高的情況下增長率僅為6.5%,比M2的增長速度相差不少。

銀行雖然是高槓杆行業,但也不能無限加槓桿,1塊錢的資本做1萬塊錢的生意是不可能的。所以隨著銀行貸款規模越來越大,而存款不足,就會倒逼銀行增加資本金。

根據巴塞爾協定, 銀行需要最低保證8%的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自身資本和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簡單理解為負債與資產的比例),如果按照8%計算,募資1000億元,就可以釋放12500億元資產,即貸款。在沒有存款的基礎上,通過募資變相增加槓桿是銀行最好的選擇。

另外,今年還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份,不僅是金融業全面擴大開放的一年,也是推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的最後一年。

根據要求,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須分別達到 7.5%、8.5%和 10.5%;而像工農中建這種全球性的大行,需要達到9%、10%和 12%。

雖然工行2017年末的數據是達標的,但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資本充足率一直在下降,再加上一直被詬病的“壞賬數據不真實”,都使得銀行必須增加資本,於是,農行、工行,這樣的宇宙級大行也加入到了募集資金的行列。

前段時間,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專門談到了中國銀行業資本金缺乏的問題,他公開發表的文章說:“從金融業的角度看,現有國有金融企業的國有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實的,有的是自己為自己注資,有的注資早已消耗殆盡。之前的歷次注資,財政並沒有真正掏錢,“特別國債”實際是在央行的幫助下財政發債銀行買、銀行自己為自己注資,沒有真正增強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

可見,像工農中建這樣的銀行巨頭也是缺錢的。

銀行持續抽血,A股會不會釜底抽薪?

上半年農行定增1000億,給股市帶來了抽血壓力,上證跌破3000,很多人擔心,這次工行再次募資1000億,A股是不是會跌破2700?

工行此次發行的是“優先股”,非公開發行,與農行的定增不同,不會從二級市場抽血,給脆弱的股市致命一擊。但打擊也不可避免的,在消息公佈後的第二天,股市還是經歷了一番不小的動盪,收盤2725,離破位也不遠了。

對股市影響最大的是這種危險信號:兩大行先後大額募資,說明國內的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問題一直存在。前幾年房價高漲,開發商和個人貸款飆升,過度放貸,再加上M2增速居高不下,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形勢,估計下半年銀行募資還會繼續上演。

這次工行募集1000億,至少能發揮1萬億的槓桿刺激,這些貸款將來流到房地產還是實體經濟還無法判斷,短期內對市場是利空的,長期來看,能否對中國經濟真正帶來萬億級的大利好,我們還是滿懷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