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芝麻生產機械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

芝麻是我國傳統的優勢特色油料作物,芝麻籽香味濃郁且含油量高,深受人民喜愛。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提高,我國芝麻需求量大幅增加,然而,國內供給嚴重不足,進口量達需求量的60%。由於國內芝麻生產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較大,從種植到收割都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受勞動力成本高的限制,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嚴重製約芝麻產業的發展。專家和廣大種植戶表示,解決芝麻生產機械化問題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湖北鄂州芝麻聯合機收改進試驗取得新進展

9月4日,湖北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臨江鄉粑鋪村芝麻機收現場,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及市區兩級科技、科協、農業、農機等部門16位領導和專家及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10多位理事長、技術人員共同見證了芝麻聯合機收改進試驗取得的新進展。

芝麻聯合機收關鍵因素為適於機收的品種、成熟一致的熟期調控和對現有小籽粒聯合收割機的適宜改進,實現收穫損失降低。通過兩年的芝麻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改進,品種和熟期調控已獲成功,聯合收割機的改進取得了收割後損失(聯合收割機損失有割臺損失和收割後損失,收割後損失包括脫粒、分離、清選等損失。芝麻機收試驗表明:割臺損失佔總損失80%左右)符合小籽粒聯合收割機損失控制標準。今年又對割臺進行了4個方面的改進,試驗效果明顯,割臺損失比去年降低50%以上。

近三年來,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團隊、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農機技術推廣中心、華容區段店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臨江犇元農機專業合作社密切合作,積極開展芝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在適於機械化作業的芝麻品種培育、聯合精密直播、高效防控、熟期調控和聯合機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湖北省芝麻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

9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聯合鄂州市農委在鄂州段店鎮成功舉辦芝麻全程機械化綠色節本增效種植技術暨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觀摩活動,標誌著我國芝麻生產機械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

在示範現場,近千畝連片的芝麻地裡,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幾畝芝麻已經收穫完畢,收割機走到地頭,白花花的芝麻籽從機艙裡輸送出來,而旁邊人工收割的芝麻才放倒了不到半畝,後面還要經過打捆、晾曬、脫粒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收穫。此次在湖北鄂州創建的千畝芝麻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充分顯示出機械化種植的綠色節本增效優勢。

農業農村部、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農機推廣總站、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種子和加工企業、農業合作社、芝麻種植大戶等領導、專家和代表80餘人參加了現場觀摩。

江西省花生芝麻體系贛東試驗站團隊赴撫州調研花生芝麻生產情況

9月10日,江西省花生芝麻產業技術體系贛東試驗站團隊2名成員赴撫州市臨川區高坪鎮調研花生芝麻生產情況。

團隊成員先與高坪鎮農技站負責人進行了簡單的座談,瞭解了當地花生芝麻近年種植面積嚴重萎縮的實際,隨後走村入戶,到田間地頭查看了花生芝麻種植情況。

經調研,勞動力缺乏、技術落後、生產成本過高、花生價格波動較大、比較效益低等是導致花生芝麻種植面積日益萎縮的主要因素,農戶迫切希望科研部門能夠提供更多好的品種和技術,特別是希望花生芝麻生產能夠早日大規模實現機械化。此次調研,為團隊今後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也進一步明確了團隊今後工作的方向和切入點。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資料來源:湖北省農機安全監理(推廣)總站、江西省紅壤研究所、鄂州市農委,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