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民航人」孫曉峯:奉獻是共產黨員的品格

2016年12月,三沙永興機場,一架民航客機衝上藍天,為這一刻日夜拼搏的孫曉峰,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2017年除夕,河北老家,為了送母親最後一程,工作多年首次過年回家的孫曉峰,錐心刺骨、悲痛難遏;

2018年2月,眼科醫院,左眼視網膜脫離和晶狀體脫落,做完手術才保住眼睛的孫曉峰,卻一心想返回工作崗位,因為“機場離不開人”;

一路行來風雨兼程。回憶這一切,三沙永興機場運營部經理孫曉峰說,奉獻是共產黨員的品格,理想是共產黨員的追求。我驕傲,我是祖國南疆的一名共產黨員!

“三沙民航人”孙晓峰: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品格

孫曉峰(後排左五)在三沙永興機場的留影。新華網發

多彩•空白•三沙黑

1990年,文化部慰問團赴南沙慰問演出,在三亞海軍榆林基地服役的孫曉峰,隨團登上了南沙群島。

“去了南沙才第一次真正知道,海水可以有深藍、靛青、翠綠、甚至杏黃那麼多種顏色,礁盤宛如海中珍珠。”美不勝收的南沙美景,讓年輕的孫曉峰驚歎不已。但讓他印象更加深刻的,是駐守島礁的官兵。

“去了6個礁盤,眼見簡陋的第一代高腳屋神話般矗立天際,守礁戰士腳上那雙破爛的解放鞋深深震撼了我19歲年輕的心。回來以後,我總是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那裡是我們的祖宗海,有著世界上最美的海島風光,更有最具奉獻精神的人。我渴望能再次到那去,渴望為那裡變得更好獻上一份力量。”孫曉峰說。

2015年,三沙永興機場籌建,已經在三亞鳳凰機場工作的孫曉峰欣喜萬分。“必須要去,堅決爭取!”多次申請後,他如願成為了第一批員工。

懷揣著多彩三沙夢的孫曉峰,上島後感受到的卻是“空白”。沒水、沒電、沒網絡、沒設施,沒設備,沒人……“雖然候機樓主體建築已經完工,但設備和制度等還是空白。”

“當時所有設備物資及車輛人員都是從文昌碼頭經船運上島,交通船運力有限,人員和物資上島經常是苦等。生活用水經由船運上島後統一分配,每兩天只給機場公司6噸用水。電是柴油機發電線路臨時供應,負荷一高隨時斷供。手機很難打通,通了還隨時中斷,上網更是奢望。酷熱天氣沒水洗澡,連風扇都沒電轉不起來。輾轉難眠還無法與親人溝通、傾訴。每天都要為這些頭疼。”

然而孫曉峰熱情高漲。沒有材料、用品,就一點一點地採購。沒有運輸工具,就肩扛手搬,將值機櫃臺、候機樓座椅、裝飾花草等大小物件搬進機場。沒有規章制度,就研究制訂,不斷完善。沒有人手,那就一人分成幾人用,“連滾帶爬的堅持幹”,通宵達旦成了常事。

經過近一年的奮戰,孫曉峰被曬成了島上有名的“三沙黑”,而三沙永興機場的軟硬件各方面也一點一點地完善起來。

2016年11月14日,機場迎來了試飛的日子。孫曉峰永遠難忘那一天:“只有成功試飛才表明這個機場具備了民航客機的通航條件和能力。對於機場來說,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當天下午揮手送別試飛客機返航衝上藍天時,機坪上的我帶頭和同事們仰天大吼了一聲:好啊!那一聲吶喊酣暢淋漓,所有的辛勞一掃而光!”

2016年12月22日,三沙永興島民航公務包機成功實現首航,有力地將中國民航事業向南推進了300餘海里,為祖國南海的維權、維穩、保護和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沙民航人”孙晓峰: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品格

孫曉峰獲得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新華網發

“萬金油”和“熱心人”

三沙永興機場通航後,每天由海航運行一班海口美蘭機場至三沙永興島的往返公務包機航班。孫曉峰帶領的機場運營部,負責安檢、值機配載、貨運、旅客及貴賓服務的航空運輸地面服務保障工作。

“雖然大家各有崗位、但絕不以此為界。我們的人員都是全流程、全崗位培訓,運行保障中必須跑崗穿插補臺。”機場小人員少,既是管理幹部又是一線員工的孫曉峰,就好比“萬金油”,提前安排好勤務後,現場保障中哪裡有需要就到哪個崗位上。

最忙的時候,孫曉峰身兼數職:全天負責“01值班”(現場負責人)、部門值班,安排機場運營各類事項並隨時準備處理、協調臨時事件;航班落地時,到停機坪搬行李卸貨,然後趕到進港通道兼職行李查詢,接著又到出發大廳接受乘客問詢;下一班航班開通值機時,在安檢通道幫助旅客行李過檢;播報登機前幾分鐘,在登機口調試好系統,掃描察驗登機牌,待值機員過來跑崗接班;起飛前,停機坪上頂著烈日核對乘客人數;登機完畢關艙門後則帶領運營部各崗位人員在機坪上一字排開,風雨無阻頂著烈日酷暑向即將離去的旅客揮手告別。三沙永興機場“特色接送機服務”讓駐島軍民倍感親切的同時,也得到諸多民航業內同仁感慨點贊。

2016年10月,風雨浪潮四疊加的颱風“莎莉嘉”來襲,三沙市提前轉移安置近千人。孫曉峰每隔兩小時就在機場周邊查看一次,深夜狂風暴雨,他一次次推門迎風而出,最大程度降低了損失,直到第二天凌晨風漸漸小了才顧及自己左外腳踝下磨出的拇指粗大血泡。

在孫曉峰和團隊們共同努力下,三沙永興機場運行以來實現安全零差錯、服務零投訴。

由於三沙航線的特殊性,根據規定,乘坐三沙民航公務包機要提前申請,經核准後方可辦理購票乘機手續。為了讓島上群眾享受到更加便利的乘機服務,孫曉峰經常到漁民當中走訪,瞭解群眾的需求,並且通過建立微信群播發每天最新航班動態信息和其他服務信息等。久而久之,島上漁民中漸漸傳開了一句話:“有困難找孫經理!”

2018年4月15日傍晚7時許,七連嶼老漁民謝勝清撥通了孫曉峰的電話。“孫經理,阿才的孫女發高燒很嚴重,現在買不到早上的機票了,請幫幫忙!”原來,趙述島上瓊海潭門漁民何廉才1歲半的小孫女高燒反覆不退,測體溫已高達41.5攝氏度。由於島上醫療條件有限,情況危急,需要坐最近一班航班下島接受治療。接到這一電話後,孫曉峰立刻協調快速辦理機票事宜,僅半小時後,就幫何廉才購買到了最近一班航班的機票。4月16日,何廉才的小孫女下島送醫,及時得到了救治。

為群眾解困的事情不止一兩件,孫曉峰卻不以為意。“島上漁民打來的電話我都第一時間安排處理,因為國家開通民航班機就是要為群眾做好服務!為漁民兄弟們熱心服務,也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更應該向他們致敬,這裡的人太好了!”孫曉峰說。

愧疚•病痛•初心

孫曉峰幹起活兒來風風火火,似乎不知疲倦的他,總是優先給員工們安排好下島休假的時間,自己卻一直扛著擔子、堅守崗位。

“在機場籌建期間,工作都在海口和島上,家在三亞卻極少回。而且因為工作太累經常倒頭就睡,連電話都沒有經常打。”通航後,由於海島環境下員工時有離開,新員工又需要定期外出培訓,人員調配的壓力常態化存在。“下不了島,機場離不開人。”這是孫曉峰來到三沙後常常和家人說的一句話。

然而,2017年春節前夕,孫曉峰接到河北老家大姐打來的電話。“老媽快不行了,在家裡等著呢。”這一年,是孫曉峰入職民航以來,第一次在春節請假回老家。讓孫曉峰難以接受的是,和母親在一起的除夕團圓,竟是為送母親最後一程。“這麼多年,父母對我沒有太多的期盼,就盼著我能回去過個年。”孫曉峰說,可是民航的工作就是這樣,別人回家的時候,就是最忙的時候。“自古家國兩難全,我對家人感到深深愧疚,已成永遠的痛。”

2017年8月開始,孫曉峰的左眼感覺異常,之後視力持續惡化,但他一直堅持工作沒有治療。2018年2月,他連手機信息也看不清了,還伴有頭痛。領導和同事把他“趕”下島就醫,經醫生確診為視網膜脫離和晶狀體脫落,左眼僅存0.03的視力,幾近失明。接受了第一次眼部手術後,醫生要求孫曉峰趴著保護眼球3個月,然而他心繫機場,術後僅一個月就回到崗位。2018年5月4日,孫曉峰做了第二次眼部手術,左眼視力終於恢復到了0.3。“妻子當然很擔心,抱怨我沒有及時就醫,但她從來都是全力支持我所做的任何決定。而兒子在北京上大學,根本不知道,住院手術後才和他說了。”

聊起這些往事,孫曉峰難抑心中情感,但是他無怨無悔。“家是國的家,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奉獻是共產黨員的品格,理想是共產黨員的追求,能在祖國南疆幹著熱愛的民航事業,見證祖國的日益強大,這是組織的信任,也是我無悔的選擇。我驕傲,我是祖國南疆的一名共產黨員!”

在三沙工作兩年多,孫曉峰與這個夢想中的地方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更不願意離開……說起未來的計劃,孫曉峰表示:“我會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三沙夢、民航夢、中國情’,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只要三沙的民航事業還需要我,幹到老我都願意!”(紀驚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