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日本軍隊先發制人!爲何最後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二戰初期日本軍隊先發制人!為何最後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初期,日本可謂動作迅速,先是通過挑起珍珠港事件重挫美太平洋艦隊,隨後分兵多路突襲了南亞多國,把駐守當地的西方軍隊全部趕下海,最終把刀鋒抵到了美重要的盟友澳大利亞喉嚨上。

只不過,日軍的“先發制人”並沒有起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在隨後的戰爭中,美國攜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盟軍,在太平洋的廣闊海域與之展開了殊死搏殺,終於歷時三年多,完成了絕地逆轉的好戲,而究其直接原因,還是美日兩軍的諸多不同所導致的。

二戰初期日本軍隊先發制人!為何最後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首先是陸軍方面,日本陸軍雖然在當時高達上百萬,但不少精銳師團被牽制在了其它戰場,無法集中力量有效對付一個地方,此外由於武器裝備上存在較大火力缺陷,一遇到美軍便被快速掃蕩乾淨。

反觀美陸軍,儘管在初期作戰經驗匱乏,但得益於強大的本國軍工業,以及快速成軍的軍事化素養,其很快在瓜島一帶抵禦住了對手的瘋狂進攻,進而使用強大的火炮和高射速的衝鋒槍,一步步奪回陣地。

二戰初期日本軍隊先發制人!為何最後還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其次是海軍方面,當時日本海軍的各型“航母”多達幾十艘,可多數是由民船、商船臨時改造而來的,鋪了個甲板就可供艦載戰鬥機起飛,因而在美魚雷攻擊機眼裡,用“皮薄餡大”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再看美海軍,初期艦艇數量不多卻裝備精良,利用本國率先掌握的情報優勢,多次避敵鋒芒打敵要害,最終在等到後續軍艦的支援後,與美海軍陸戰隊配合實施“跳島戰術”,繞過日軍重點防守的島嶼,直逼後者本土,進而提前縮短了戰爭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