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春去秋來的中國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本作“囪”,小篆字,

象天窗形,

即在屋上留個洞,

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煙。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窗裡,

記載流年的曲折輪迴,

演繹生命悲喜。

穿過花窗,打開了最美的時光。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說文解字》中說:“窗通孔也”。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窗是原始穴居時代的“袋形豎穴”,上部覆蓋著樹枝雜草製成的頂蓋,先民們在頂蓋一側留一缺口,正是為了上下出入和通風采光,這一缺口兼有門和窗的雙重功能。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在牆曰牖,在屋曰囪。”囪是專指天窗,是開在屋頂上的,而牖才是開在牆壁上的。

古人對窗的特指是“通孔”,即具有通風和採光作用且在屋頂上的空洞。而囪與牖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位於屋頂而後者設於牆上。

囪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細化,演變成天窗和煙囪等形式,而牖也發展成簷下的通風窗和橫窗。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隨著古代建築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通風和採光的面積逐漸擴大,牆上的通風口也越來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當門的一側或兩側出現了較大的採光通風口,這時真正意義上的窗也就出現了。

到後來,窗與牖已沒有了太大的分別,以至漸漸通用了,在現存的許多古文獻中窗與牖是相通的。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窗牖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園林中窗的運用是園林總體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表現方式上常常運用象徵、隱喻、寓意等手法,將民族宏大而幽深的哲理與審美情趣融入其中,將人引入一種廣闊的審美意境,這種審美意境是通過窗的美學思想、窗的借景與窗的審美轉換三個方面來體現的。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中國古典園林中窗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人們獲得美的心理感受。

清代美學家李漁設計了便面窗外推板裝花式、尺幅窗、山水圖窗、梅窗等。又在窗上雕以花卉、蟲鳥等做成扇形窗欞,以求把窗從整體上變成一幅畫。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居移氣,養移德”,眾多的吉祥寓意紋樣經過藝術加工處理,精細地裝飾在古典園林中,使人達到從“臥遊”到“居遊”的理想境界,從而使主人足不出戶也可以置身於丹崖碧水、茂林修竹之中,隨意欣賞四季花卉與珍禽異獸。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是造園家在營造借景時運用的一個重要元素。借景是造園家創造和擴展藝術空間、增加審美價值的主要手段,也是整個造園活動中佈置和組織藝術空間的基本原則。

不同的景區運用不同的窗形式,有時即使是同一個景區也運用不同的窗形式,蘇州拙政園的遊廊共運用了幾十種窗形式。每一個窗就象一個取景框來框取不同的景物,是畫也是窗,是窗也是畫。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景點或景區多由建築、山石、水泉、林木以及花草或禽獸魚蟲等組成,而通過不同的觀賞景面和觀賞角度,就會得到不同的景觀,從而達到空間層次上的變化與豐富,引起人們不同的心理感應。

明代計成關於園林的借景時說:“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疃,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

在這裡,實際上就是通過窗來將美的景緻收入到有限的空間內。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杜甫的“窗含西嶺千秋雪”、王安石的“西山排闥送青來”等名句都是因窗得景。中國古代造園家巧妙的通過借景、通過窗,使園林空間得以無限的擴展,使有限成無限,園林內外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空間互為的藝術整體。

宗白華先生曾說過:“古希臘人對於廟宇四周的自然風景似乎還沒有發現。他們多半把建築本身孤立起來欣賞。古代中國人就不同。他們總要通過建築物、通過門窗,接觸外面的大自然。”

這句話,深刻地道出了中國園林善於通過窗來借取景緻的重要特點。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是處理集中審美視點的切入點,為主體提供一個特定的審美角度,使主體進入特定的審美情境,同時窗又為客體劃出了一個特定的範圍,使漫無邊際的對象有了邊際。

李漁說道:“然此皆為窗外無景,求天然者不得,故以人力補之;若遠近風景盡有可觀,則焉用此碌碌為哉?”有了窗,空間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窗裡的物成了視覺的中心,而窗外的人成了客體。

由於有了窗,人與物之間就有了距離,這種距離既指空間距離同時又指心理距離,空間距離是指由於有了窗,物與人之間有了“隔”;而心理距離是主體由脫離現實而進入審美情境之後與物之間的“隔”。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本身還具有“通”的特性,無論是漏窗還是洞窗,總會或多或少的將由於“通”而把窗外的物顯露出來。

“通”與“隔”是相對的,正因為有了“隔”,所以才有了“藏”、有了“虛”;正因為有了“通”,所以才有了“漏”、有了“實”;也正因為有了窗的這些功能,人才可以以“見”視“不見”。

以“漏”見“藏”,人才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想象窗以外的無限空間,窗在園林中的設置實質上是為人們提供了更大的審美空間。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牖被喻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眼睛”

窗牖溝通和交流園林內外的景緻,捕捉和收攝賞心悅目的“畫面”,寓“通”於“隔”,以有限見無限,在園林的整體景觀創意中發揮著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窗牖的佈置和意匠,是中國古典園林得景、成景和文化藝術精神得以體現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們拓展了園林欣賞的空間、層次和趣味。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回顧閱讀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人活於世,當如花在野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茶點:繾綣在茶席之間的溫情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浪漫法繡 | 俄羅斯女孩的絕美手藝征服時尚界

窗,春去秋来的中国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